2004-02-11 20:47:35杯子

小樽

小樽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將太的壽司』。

第一次到日本,是公務,出差一個禮拜,主要在東京地區,稍微體會一下日本都會人的急促於忙碌,在車站,快板的腳步聲,聽起來像行軍。我搭新幹線,到本州最北邊的岩手,隔一個海底隧道,就可以到北海道了。

第一次到北海道,在某一年的夏天,自助,跟Y2。
我帶著攝影的重裝備,兩組單眼機身,鏡頭,從廣角、望眼到微距,還有三腳架,以及很多的底片。美瑛的山丘,富良野的花田,讓我印象深刻,住民宿,用簡單的英語交談,問路、點餐,比手畫腳,加上一些漢字的使用,溝通還算順利。

來到小樽,Y2催著要看運河旁的瓦斯燈點亮,我想像著『小王子』書中點燈人點燈的情結,心裡有點懷疑,果然,所謂的瓦斯燈,只是長得像瓦斯燈的電燈。在運河旁,看見街頭畫家,擺放路旁的小樽雪景,我跟Y2說,下次我們冬天來。

今年寒假,我們去小樽看雪。
路邊的溫度計,顯示著零下四度,臨海的小樽,吹起海風,就是大雪。
我們住在小樽運河邊的飯店,在運河上的淺草橋架好三腳架。為了輕便,我只帶一個單眼機身,一隻50mm標準鏡頭,一隻28mm廣角,後來發現,標準鏡頭,比較容易取景。

傍晚就到小樽運河上等著,接上快門線,準備稍後切到B快門,CANON AE-1的慢快門只到1秒,我掐指換算著光圈快門,再以正負一格或半格包圍曝光,天氣晴朗,但是有風氣溫低,很冷,Y2說要到運河食堂躲一下,我說我還要拍一點夜景。

不一會開始飄雪,再一會,大雪狂下,這時候的光線,光圈8,B快門兩分鐘,正負一格包圍曝光,所以一個取景大約要七分鐘,雪在臉上,有點冰涼的刺痛,看著相機機身開始積雪,有點心疼,但是帶著相機所為何來,為我印象中的小樽留一點記錄與詮釋。我改用大光圈,因為大雪的朦朧,已經沒有長景深的必要,大光圈一方面有散景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減少曝光時間,讓相機可以早點休息。

大雪中,我大概又拍了20分鐘,收起腳架,我到運河食堂門口,抖掉身上的雪,拿出吹氣球吹掉機身上的積雪,走進食堂,趕緊拿出試鏡布,把相上的殘雪擦乾。

大雪後,一群人開著機具,到馬路上鏟雪。

我跟Y2牽手走在小樽的夜晚。沿著市區,沿著運河,走了很大一圈。
有點累了,回到飯店,一杯熱咖啡,我們的迎賓飲料。

沒有找到將太的鳳壽司。

小樽的雪,是一種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