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9 14:26:49其石山人

虛雲答蔣公問法書

答蔣公問法書 (民國32年,時年虛雲104)

節錄自《虛雲和尚年譜》

......實則神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亦是神。然神亦非神。物亦非物。心亦非心。佛明三界《宇宙》本無一法《事物》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萬種法。「真心」亦不過因有妄物對待而立之假名。究其實。所謂真心亦非是。譬如大海。心是水。萬法《萬事萬物》是波浪。平靜者稱為水。洶湧者稱波浪。波浪平靜時仍是水。水洶湧時又成波浪。又因有洶湧之波浪。故稱不洶湧者為平靜之水。假使根本不有洶湧之相。波浪之假名固不能立。平靜之假名亦何由生。立亦不過吾人隨意立之假名。相信魚類或稱水為空氣。故知物即是心。有即是無。色即是空。妄即是真。煩惱即菩提。眾生即諸佛。一念迷惑時。心成物。無成有。空成色。真成妄。菩提成煩惱。諸佛成眾生。如水洶湧時即波浪。若一念覺悟時。物不異心。有不異無。色不異空。妄不異真。煩惱不異菩提。眾生不異諸佛。如波浪不洶湧時。仍是平靜之水。又因迷惑而起。物有色妄。煩惱。眾生。等對待。故立......心無空。真。菩提。諸佛。......等假名。若根本不有迷。則物。色。妄。有。煩惱。眾生。......等假名。固不能立。即心無空。真。菩提。諸佛。......等假名。亦何有立。

......

...... 如『楞嚴經』(此經幾無法不備無機不攝,究佛學哲學者均不可不參究) ......

......

佛學對於宇宙本體之研究。除前述外。其他對於世界之構造與成壞。人身器官之組織。及其他種種問題。在『楞嚴經』及諸經論。多有詳細論列與說明。且大多與後來哲學科學發見者相合。現未及詳指。其於人生價值。則大菩薩之行願。已非他聖賢可及。經典上在在處處可見之。於此可知佛教之神妙及偉大處。然佛教絕非標奇立異以衒人。亦非故弄玄虛以惑眾。其一言一行。皆從戒定慧三學親履實踐得來。何謂戒定慧。防非止惡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曰定。心境俱空。照覽無惑曰慧。防止三業之邪非。則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則自照萬象。即由定生慧。儒家亦有「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言。即哲學家亦莫不沈思竭慮以從事所學者。然儒者及哲學科學者。則以攀緣心。思宇宙萬物。不知宇宙萬物。亦是攀緣心所造成。能慮所慮。俱是攀緣心。欲而探求真理。等於趺坐椅上。欲自舉其椅。勢不可能。此今哲學者。對於認識論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終無結論者。因此故也。佛則離言絕慮。以智慧覺照宇宙萬事萬物。如下座舉椅。故任運如如。此佛教括哲學。科學。宗教三者。一爐共冶。......

......

......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覺。豈是迷信者。考佛梵名佛陀義譯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謂之為佛。菩薩梵名菩提薩埵義譯覺有情。有出家在家二種。乃發大心為眾生求無上道。一面自修。一面化他者。其積極與正信。恐無有出其上。...... 佛菩薩為利益眾生。故不避艱危。有四攝法。一。布施攝。若有眾生樂財則施財。樂法則施法。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二。愛語攝。隨眾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親愛心而受道。三。利行攝。起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使生親愛心而受道。四。同事攝。以法眼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樂而分形示現。使同其所作霑利益。由是受道。佛菩薩之積極為何如。

......

虛雲和尚年譜 
作者:岑學呂
出版社:天華出版

出版日期:20014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183&ClassType=4&CommId=3076


虛雲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9%9A%E4%BA%91

 

《虛雲和尚年譜》中,虛雲引用的寒山詩:「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p.226)

「人間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p.306)

上一篇:緣起性空

下一篇:禪定要語

Kane 2010-01-22 11:12:04

大哥您是佛教徒...?

版主回應
我不是教徒,我以前上教堂,但沒有受洗。現在上佛寺,也沒有皈依。

我只是正在學習佛陀所教的理論和方法,相信佛教(ㄐㄧㄠ一聲),而沒有信仰佛教(ㄐㄧㄠˋ四聲)。
2010-01-22 11:56:13
半緣修道半緣君 2010-01-20 23:54:41

我也想看看死後的世界

版主回應
據張開基報導作家三毛觀落陰的情形,三毛去陰間看到外公、外婆和乾爹,外婆還煮麵給她吃。三毛很驚訝陰間的情形和人間一樣,有房子、有船(她們需要搭船去大陸外公家)。這時外婆感應到她的想法,對她說:「不要管這些,這都不是真實的,都是你想看才讓你看的。」(三毛穿越了時空 http://tw.myblog.yahoo.com/jw!fX9qfXCTFBbsbCEpDzV4OXg-/article?mid=1139 )

民俗說死後有陰間和地獄,佛教說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後就輪迴,在這四十九天裡則是「中陰身」的形態。

中陰身就像我們常說的靈魂,清淡如輕煙,人眼看不到。剛逝世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已死,會流連在身體旁邊捨不得離開,漸漸清楚自己已不在人世,才會離去。每七天可以回一趟家去看看,尤其是第一個第七天,對家庭還有留戀之心,這也就是所謂的「頭七」。慢慢則越來越不依戀人間,在第四十九天就輪迴到自己該去的那一道(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詳見維基百科的「六道輪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9%81%93%E8%BC%AA%E8%BF%B4 )。

不過就如佛陀說的,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因為不清楚、不明白(無明),好像不依附在什麼東西上面,總覺得不安全似的,所以才產生了「中陰身」,讓我們的意識(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夠依附其上。

如果有足夠的智慧,就不會妄想,不妄想,就不會產生妄相(中陰身),涅槃寂靜,不再參加輪迴生死不休了。
2010-01-21 03:25:58
阿敏 2010-01-20 22:30:54

這~太深奧了
不過,我倒想知道死後的世界

版主回應
以民俗的說法,死後有陰間,有地獄。台灣在十幾、二十年前流行過一陣子「陰間觀光團」,用觀落陰去遊覽地府。詳情可以參閱醉公子張開基的著作:
《生死輪迴1靈界旅程的紀錄》新潮社出版
《生死輪迴2靈魂不滅的實證》新潮社出版
《生死輪迴3陰間生活的現場》新潮社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4181

學了佛法和生命能之後,了解更多,佛陀在大澈大悟,徹底了悟宇宙原理和真理之後,告訴我們所有這些生前死後的世界,都是我們妄心生妄念,妄念產妄相,因而造出來的場景,一切如夢、如虛、如幻,雖然看起來存在,但並不是真實的。

真實的實相是什麼呢?就是佛陀說的「涅槃寂靜」,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人、無佛、無菩薩、無鬼神,也無輪迴。

會不會太過深奧難懂?這就是般若經、金剛經、心經、圓覺經、楞伽經、楞嚴經所說的最高深佛學。
2010-01-21 03: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