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2 16:16:01釉綠

[潛粹藝術] 明代 沈周--山水圖軸明代



明代 沈周 山水圖軸


沈周(1427~1509),明代畫家。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吳縣)相城人。
  不應科舉,長期從事繪畫和詩文創作。擅畫山水,四十歲前多畫小幅,以後始拓為大幅,筆墨堅實豪放,風格沉看渾厚。亦作細筆,於謹密中仍具渾淪之勢,人稱「細沈」。
  取景為江南山川和園林景物。兼工花卉、鳥獸,善用重墨淺色,別有風韻;亦畫人物。書法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拭、陸游。名重於明代中葉畫壇。後人把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明代 沈周 山水圖軸






明代 沈周 山水圖軸


在中國美術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稱為「明四家」,其中沈周也被稱為「吳門畫派」。沈周字敢南,號石田、啟男、白石翁,長州(今江蘇吳縣)人。出身望族,祖上三代皆以書畫聞名,收藏頗為豐富。

沈周從小便很自然的擁有許多研習觀摩的機會,再加上生長於名山勝水之間,間接得到了大自然美的感召和影響,因此見識寬廣,但卻未曾出仕,僅僅從事詩、文、書、藝術創作。他為人十分寬厚,朋友和弟子都很多,有極高的社會聲譽,因此被推為「吳門畫派」的領袖。《吳郡丹青志》(王稚登著)稱沈周「繪事為當代第一」,把他列為「押品」中的第一人。

沈周學畫師法王蒙黃公望董源、巨然等名家。他在融合各家之長之餘,卻又能有自己的創造,山水、人物、花卉無所不精,但山水畫的成就最高。畫史上說他的畫有兩種作風,四十歲前的畫,筆法細膩,被稱為「細沈」 ;四十歲後的作品,尺度大而且筆力渾厚、沈著、豪邁,被稱為「粗沈」。

沈周的傳世作品有《兩江名勝圖冊》、《廬山高圖》、《三檜圖》、《春山欲雨圖》、《策杖圖》、《夜坐圖》等。





明代 沈周 山水圖軸





明代 沈周 山水圖軸1.JPG




 

明代 沈周 山水圖軸



 

故事三則

   明朝時侯,蘇州有一個大畫家叫沈周。他從小跟爺學畫,後來到處尋師訪友,慕名求教。因為他刻苦動習好學,越畫越好。據說他的畫是活的,自家席裡掛的一幅(雄雞圖),到了五更天,大公雞撲打翅膀「喔喔喔」地高聲啼鳴,還要「的篤的篤」的啄米吃:到東力發白,大公鶴又躲到軸子上休息了。                                 

勤學苦練畫師湖

 沈周的畫為什麼畫得這樣好呢?是一年三、三年九勤學苦練得來的。在他家鄉西北有個小湖,名叫「畫師湖」,畫師湖的名稱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據說,曾經有鳳凰在湖裡沐浴過,水是活的;沈周用湖裡的水繪畫,所以畫啥像啥。其實不是,這是沈周在湖邊勤學苦練得來的。
 從畫師湖向北望去,就是常熟虞山,俗稱常熟山。這座山多變,有的說一天七十二變,有的說一年有七十二變,反正是多變的。怎麼變?
一年中間,春夏秋冬,早晚中晝,風雨陰晴,變化不同,山的顏色也就捉摸不定。剛剛看上去是紅的,眼睛一霎,就由紅變青,由青變藍。在淡霧中隱隱約約,在雲堆中忽隱忽現。太陽光照射在山上,山的折皺也是變化多端。山影反映到水上,水面色彩更是變化無窮。
 沈周決心要畫好這座多變的虞山,每天雄雞頭遍報曉就起身,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去。立在湖邊一面看一面畫,看看畫畫,畫畫看看。不論炎夏寒冬,刮風落雪,不知畫了多少年,畫紙用掉幾大捆,湖水用了多少擔。
 他終於摸到了虞山七十二變。眼看大功將要告成,沈周忽然發現虞山的變化還沒有完全摸透,虞山比孫行者變化還多。沈周畫得有點不耐煩,想把畫筆、畫孟全部拋掉;但又轉念一想:「若要功夫深,鐵杆磨成針」!人家鐵杆要磨成繡花針,我用的功夫還不算深。
 於是他咬緊牙關堅持畫下去,最後總算給他畫成了。後來,人家把沈周學畫的湖,題名為「畫師湖」。唐伯虎還拜他做老師呢。

正直謙虛傳美名

 沈周一生不願做官,喜歡交結朋友。自家藏書很多還不夠看,經常向朋友借書,看書成了習慣。在家鄉的時候,他的朋友從四面八方乘船來訪,來了就和他探討技藝,觀賞書畫。朋友不來,他就感到冷清,叫妻子到門囗河邊上去張望,看看有沒有船來。
 當時有個宰相叫王鏊,也是吳縣人,和沈周是好朋友,有一次對他說:「沈先生,你有這樣好的才學,為啥不弄個官做做?」沈周笑笑說;「我號叫石田,是塊石頭裡的田,無啥出息的!」這話聽起來講得委婉,其實他看穿了當時官場中追名逐利、勾心鬥角的醜態,專心致力於自已的繪畫藝術。
 有一年,蘇州新來了一個撫台大人,要在撫台衙門的墻上畫「貪」,就是要畫像麒麟那樣的野獸。
 當時,有一個姓徐的進士和沈周是同鄉,姓徐的平時嫉恨沈周,存心要侮辱他,就故意在撫台面前說:「這個容易,只消傳下火簽,叫沈石田來畫好了。」撫台新上任,不曉得沈周是蘇州赫赫有名的大畫家,輕信了徐進士的話,派差人用火簽傳沈周來畫「貪」。
 沈周晝「貪」的事情沸沸揚揚地傳開了,大家議論紛粉,有的說:「用火簽傳沈周來畫『貪』,沈周失脫身價哉,他的畫不值錢哉!」不少人說:「沈周犯啥罪?為啥要用火簽傳他!分明是有惡人從中作祟,侮辱沈周!」更多的人忿忿不平地說:「嘿,把大畫師當水泥匠,昏官真是有眼無珠,糟蹋人才!」
 傳來傳去,把戲戳穿了,大家曉得是徐進士搗的鬼。沈周呢,光明磊落,他的威信從此更高了。可是撫台卻一直被矇在鼓裡。
 後來,這個撫台進京,遇到宰相王鏊,王鏊問他:「你在蘇州可曾見到我的老朋友?」撫台忙問:「不知大人說的是誰?」王鏊說;「大畫師沈周啊!」
 撫台這才想起是畫「貪」的老人,心裡怦怦跳:我闖了禍,侮辱了大畫師!可是他馬上眼珠一轉,裝出一副笑臉說:「啊!認得,認得,他還叫我帶畫給您哩了!」撫台無意說出這麼一句奉承的話,原是撒了一個謊!哪曉得王鏊聽了送畫來,立刻滿臉堆笑,喜出望外,馬上向撫台要畫,真是如飢如渴,一睹為快,說:「好啊,拿來飽飽眼福。」
 撫台牛皮吹出不好落蓬,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哪裡拿得出來!眼看事情要露馬腳,只得推說:「畫在客店裡,我馬上拿來。」
 撫台一出宰相府,心裡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沈周的畫又不是蘿蔔、青菜,到處可見的!他連忙派手下人到各處去覓,從早上到傍晚,走了幾十里路,穿了上百條大街小巷,最後總算在一家字畫店裡覓到了一幅。於是不惜一切代價買了回來,總算應付過了王鏊。
 撫台從京城回轉,把徐進士叫來教訓了一頓,還特地從蘇州乘船,專程去拜訪了沈周。

技藝精湛畫如神

 在沈周家鄉西面有個史家門村,這就是當朝禮部尚書史西村的家鄉。沈周和史西村,從小就是同窗,十分要好。後來兩家結為親戚,沈周的女兒嫁給史西村的兒子。
 沈周靠做墊師、晝畫度日,生活並不富裕。嫁女兒時無錢添置許多嫁妝,就拿了一個舊竹櫥裝了些畫,當做嫁妝。
 史家婆婆原想沈周是赫赫有名的大畫師,女兒出嫁,陪贈嫁妝一定不會少,什麼描金箱子,紅漆馬桶,金銀首飾,銅錫器皿,嫁妝之多,估計起碼要排半里長。
 一聽女家轎子到,連忙出門去看,哪知沒有看到送嫁妝的隊伍,只看見一只舊竹櫥,裡面塞滿了紙頭。史家婆婆氣得青筋直跳,嘴唇發抖:「嘿!沈周啊,沈周,你真是石田,我們尚書人家娶媳婦,你沈周就陪嫁些紙頭,真是有辱門庭!」喊一聲:「來人啊,連櫥帶紙給我送到灶屋當柴燒啦!」佣人諾諾答應,抬著竹櫥走了。
 有個在老爺身邊的佣人,馬上去稟報圭爺。史西村正在大廳裡宴客,一聽說沈周陪贈女兒的嫁妝是一竹櫥的紙頭─就是一櫥的畫,蹺得是沈周的一份厚禮,是他嘔心瀝血的作品。又聽得老婆在發火,要把「嫁妝」燒掉,心裡好急啊!慌忙起身奔到後底。只是灶膛裡火舌亂竄,灶屋青煙繚繞。
 百種千樣、五顏六色、伶俐乖巧的鳥兒,唧唧喳喳地叫看,從灶屋往窗外飛。史西村趕忙去搶救,可是遲了!沈周的畫只燒剩下一張了。
 原來沈周的花鳥畫是活的,畫紙起火,畫上的鳥就飛跑了。這時,再懊悔也來不及了。

(摘自 藝林書畫趣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