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學。閃腰與坐骨神經痛。推拿整復。
淺談十二經絡推拿之臀部梨狀肌、下肢部。
梨狀肌起自第2至4骶椎的前面,肌纖維穿過坐骨大孔向外,止於股骨大轉子內上方,是髖關節外旋肌,受骶叢神經支配。梨狀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兩部份,稱為梨狀肌上下孔,在梨狀肌上方有臀上神經和臀上動、靜脈通過。因此凡是梨狀肌病變引起周圍組織症狀,故稱為梨狀肌綜合徵。
病因:
1.外傷:
髖關節過度外旋或內旋;過度起立蹲下,因梨狀肌過度收縮或牽拉而致損傷,使梨狀肌肌腱撕裂,滲水、滲血,導致局限性肌束隆起,伴著肌肉保護性痙攣,刺激下方組織引起臀部和下肢疼痛的症狀。
2.變異:
梨狀肌變異主要是坐骨神經的位置改變。正常時坐骨神經自梨狀肌下方出來。異變有兩種狀況,一型是坐骨神經從梨狀肌肌腹中穿出,另一型是坐骨神經高位分支﹝坐骨神經在梨狀肌處分為腓總神經和脛神經,而腓總神經從梨狀肌肌腹穿出,脛神經從在梨狀肌下出來﹞。當受風寒或骶叢受刺激,引起梨狀肌痙攣,影響梨狀肌上下孔變狹窄進而刺激和壓迫坐骨神經、血管等組織,出現相關症狀。
患者表現:
1. 時常扛重物或是髖關節過度內外旋的外傷史。
2. 臀部疼痛且向下肢後外側放射痛,宛如刀割樣或發膿樣之鈍痛。咳嗽或打噴嚏時更加劇。
3. 下肢伸不直,自覺下肢變短,步履跛行。
檢查:
1. 梨狀肌體表明顯壓痛點。
2. 患者下肢直腿抬高60°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劇烈,但超過60°時,疼痛減輕。
【以下為活絡打開梨狀肌手法之一】
〈一〉十二經絡推拿之臀部梨狀肌
﹝梨狀肌問題也常常會影響到坐骨神經,故此處推拿舒緩後對改善梨狀肌綜合徵的坐骨神經痛,大有助益。﹞
1. 患者俯臥,滾法舒緩─因臀部肌肉發達,為使力道深透,在此改成正滾法。﹝手握拳,以四指近側指間關節為支點,擺動腕部﹞a
2. 肘壓髂骨上棘之上方韌帶處,由內側往外側作三點施力肘壓b。
3. 骶骨與髂骨交疊有一道縫,由上而下作三點肘壓c。
4. 肘壓臀中肌→環中穴﹝環跳與腰俞連線中點﹞→秩邊穴﹝骶管裂孔外側,腰俞穴旁開3寸﹞→環跳穴d→環跳穴約斜下1.5寸→坐骨神經孔。
5. 肘壓居髎穴﹝髂骨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中間凹陷處﹞頂緊後往內旋力進入e。
※動作要求:
a.一手扶住另側臀部使其固定;一手滾動舒緩患側。b.直接下壓後3秒再往臀部方向略頂,目的使韌帶被拉開。c.垂直直接下壓,另一手輕扶臀側即可。d.步驟4﹝術者先使用自己身體重量下壓抵住3秒後,再扳起另側加強力道﹞各處須與臀部體表保持垂直後下壓,另一手可扳起另側臀部加強力道深度。e.略推起患者臀側,以肘部鷹嘴突抵住,另一手扳住另側臀部加強力道深度。
6. 正滾法再次舒緩。
日常生活難免行走站立,所以下肢部病變問題也困擾許多人。
【以下為活絡下肢部手法之一】
〈二〉十二經絡推拿之下肢部
1. 患者俯臥,以正滾加強舒緩梨狀肌後,由髂骨上棘間韌帶開始舒緩至整個股二頭肌、髂脛束及內收肌。﹝滾至約過膕窩的委中穴。股二頭肌、髂脛束由上往下滾;內收肌由下往上滾﹞
2. 由承扶穴﹝俯臥,於臀橫紋的中央處﹞肘壓3秒→殷門穴﹝承扶穴直下6寸﹞→內外膀胱經交接處﹝殷門穴略斜下3寸﹞a。
3.男者由外側肘壓髂脛束韌帶﹝平承扶穴起﹞三點。換邊內側內收肌由下而上肘壓四點b﹝由於內收肌在內側,可將內側上翻,以利肘壓;術者手臂自然下放,鷹嘴突垂直下壓﹞。
女者先從內側內收肌由下而上肘壓四點﹝由於內收肌在內側,可將內側上翻,以利肘壓;術者手臂自然下放,鷹嘴突垂直下壓﹞。接著換外側肘壓髂脛束韌帶﹝平承扶穴起﹞三點。
※動作要求:
a.此處垂直下壓即可。
b.靠近鼠蹊二點,垂直下壓後須略往鼠蹊方向頂。
4.正滾舒緩。先外側;次股二頭肌﹝滾至穴道時,定點滾動,加強舒緩﹞;接著是內收肌﹝由於內收肌在內側,可將內側上翻,以利舒緩,舒緩時由下而上﹞。
5. 接續正滾舒緩腓腸肌及跟腱﹝滾內側時一定由下而上﹞。
6. 指壓委中穴a→合陽穴﹝腓腸肌與股二頭肌之間,委中穴直下2寸﹞b→承筋穴→﹝位於合陽穴與承山穴中點或腓腸肌中點﹞→承山穴﹝腓腸肌肌腹下﹞→跟腱韌帶→阿基里斯腱。
※動作要求:
a.委中、承筋、承山、跟腱韌帶及阿基里斯腱均下壓三秒後略往腳踝方向挪。
b.合陽穴下壓三秒後左右彈撥效果更好。
7. 男者先外側指壓委陽穴﹝委中穴外側,股二頭肌肌腱內緣﹞a→沿著脛骨、腓骨骨縫指壓→委陽與飛揚穴中心點→飛揚穴﹝承山穴斜外1寸﹞→跗陽穴﹝崑崙穴直上3寸﹞→崑崙穴﹝外踝與跟腱凹陷處﹞b;換壓內側三陰交﹝內踝高點直上3寸﹞此處僵硬表肝火旺→漏谷穴﹝三陰交直上3寸﹞→地機穴﹝陰陵泉直下3寸﹞→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c. d。
女者先由內側三陰交﹝內踝高點直上3寸﹞此處僵硬表肝火旺→漏谷穴﹝三陰交直上3寸﹞→地機穴﹝陰陵泉直下3寸﹞→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換指壓外側委陽穴﹝委中穴外側,股二頭肌肌腱內緣﹞→沿著脛骨、腓骨骨縫指壓→委陽與飛揚穴中心點→飛揚穴﹝承山穴斜外1寸﹞→跗陽穴﹝崑崙穴直上3寸﹞→崑崙穴﹝外踝與跟腱凹陷處﹞。
※動作要求:
a.委陽下壓3秒後略往委中方向頂。
b.外側委陽以下各穴均垂直下壓後3秒略往上扳。
c.內側三陰交起各穴均垂直下壓後3秒略往上扳。
d.三陰交起按壓時身體下壓力道集中在術者雙拇指上,雙手餘八指固定點,不讓小腿癱下使拇指力道分散,而形成夾勢,讓力道更深透。
8. 再以正滾腓腸肌和跟腱部﹝滾內側時一定由下而上﹞。
9. 術者將患者屈腿握住腳踝,扣壓腳踝關節縫﹝可促使淋巴加速代謝﹞,往關節內扣,再下壓﹝內、外腳踝均需操作不可遺漏﹞。
10. 術者一手輕握腳跟﹝此目的為了有一個支撐點,使另一手方便操作踝部關節處﹞,另一手食、拇指扣住患者內外踝,以中指屈指擺動﹝似滾法﹞施壓於足背踝關節之左面、中間、右面。
11. 以拇指尖插入按壓患者趾骨骨縫,共12個點﹝每道三點;共有四道﹞後搖動舒緩踝關節。
12. 術者一膝跪壓在患者殷門和委中之間區域,雙手扣住其腳掌﹝腳掌內翻扣住固定﹞後施以頓力向上拔伸。﹝因梨狀肌常期酸痛,有可能踝關節受擠壓不利活絡,故作拔伸。﹞
13. 術者扳起患者小腿貼近其梨狀肌﹝此作用在鍛鍊股四頭肌﹞,此動作重複三次;當第三次時術者將一手掌放在近膕窩之股骨側﹝第三次下壓時,切勿緊壓至梨狀肌,因為十分疼痛。術者將放在腿上之手掌以患者小腿夾住後,手掌拱起,此作用在打開膝關節肌腱﹞。
下一篇:糖尿病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