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學。推拿整復。長短腳。頸椎骨刺療法。
〈一〉十二經絡推拿之下肢部─外展肌
1. 患者仰臥,左腿﹝男左女右﹞屈膝,右腿平放於床,即呈現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陽膽經。以足陽明胃經先處理,術者右手略固定小腿,左手正滾股骨處2趟。
2. 術者右手略固定小腿,左手施以掌按壓或揉壓→髀關穴﹝髂骨前上棘與恥骨聯合下緣水平交界﹞→伏兔穴﹝髕骨外上緣6寸股直中肌裡﹞→陰市﹝髕骨外上緣3寸﹞→梁丘﹝髕骨外上緣2寸﹞一路下來絕對有酸麻感。
3. 左手再一次正滾1趟。
4. 接著處理足少陽膽經,術者側坐以臀部抵住患者左腳,以右手正滾股骨處2趟。
5. 術者左手略扳起患者膝部a,右手施以掌按壓或揉壓→風市穴﹝人體直立垂手時,中指指尖所觸之處﹞→中瀆穴﹝風市穴下2寸﹞→膝陽關穴﹝膝關節外側,陽陵泉直上3寸﹞。
6. 右手再一次正滾股骨處1趟作舒緩。
7. 術者站起以右手輕按踝部,左手以掌揉或正滾﹝視其忍受程度﹞使小腿處之足少陽膽經作舒緩。
8. 術者以指壓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凹處﹞,指壓此處時可告訴患者有排毒功效b→沿著脛腓骨間一路按壓至懸鐘穴﹝外踝高點直上3寸,於腓骨後緣,在腓骨長短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動作要求:a.左手與右手成反作用力,使力道更為加深。b.雙拇指交疊加以身體重量按壓,下壓後再往腓骨小頭一頂,其酸麻感需傳達至腳趾,才算正確按壓的力道及功效。
9. 再一次施以掌揉或正滾作舒緩。
※注意事項:因施術時有男左女右之分,在此以男患者為例。同理可證諸術者在處理女患者時,手勢方向應有所不同。
〈二〉十二經絡推拿之再次舒緩臀至肩
1. 以手刀滾法舒緩a。由患者尾骶骨沿脊柱﹝放鬆打開督脈﹞至大椎穴。
2. 再以側滾法﹝滾動方向與脊柱呈垂直﹞;或是掌揉﹝掌面緊貼體表,掌握揉3按1的原則;在按同時拿起體表﹞加強舒緩內、外膀胱經。
3. 術者換坐於患者前頭。以正滾舒緩左邊﹝男左女右﹞斜方肌之後再換右邊斜方肌。
4. 肘尖壓b小腸經、三焦經及膽經之交會阿是穴→肩井穴﹝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巨骨﹝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動作要求:a.此處滾法有些變化,擺動幅度變小,接觸面僅以掌緣手刀處。b.肘尖下壓3秒後,可轉動鷹嘴突使力道更深透。c.此三穴肘壓完成後,肩中俞﹝第7頸椎旁開2寸﹞、肩外俞﹝第1胸椎旁開3寸﹞如有僵硬,可加強按壓此二穴。
5. 施以肘揉舒緩後換右邊,重複地4步驟。
6. 右邊肘揉舒緩完畢。
7. 拿捏彈撥頸部後縱韌帶﹝此處正好膀胱經通過﹞。
PS:如果發現近大椎穴之頸椎有異點,需作調整如下
1. 首先加強舒緩該點。
2. 患者俯臥,術者右手以腕部豆狀骨鎖住異點,左手推起患者頭部並固定於床面。
3. 施以頓壓之力。﹝再次舒緩該點﹞
〈三〉十二經絡推拿之頭面部:患者仰臥,術者坐於頭前,以右手拇指側按壓印堂穴﹝兩眉頭連線中點﹞往側扳,停留3秒後拇指原姿勢拖曳至額頭。此處可看出一個人的睡眠狀態,如睡眠狀態不良者容易有硬點或眉頭較緊繃。以下依序處理:
【眼部】以雙指扣壓睛明﹝目內緣旁0.1寸凹陷處﹞→攒竹﹝眉毛內側端,眼眶上切處﹞→魚腰﹝眉毛正中處﹞→絲竹空a﹝眉稍外端凹陷處﹞→瞳子聊b﹝眼眶外側緣凹陷處﹞→承泣﹝眼眶下緣與眼球之間中點﹞。
※動作要求:a.以拇指按壓,此處神經會深入腦部,故經按壓後酸痛會刺激腦裡。b.以拇指按壓,此處神經會牽動顏面神經;按壓時按住此穴往下挪再施壓往內擠,此力道效果才能進入。
【鼻部】
以四白﹝承泣下方,眶下孔凹陷處﹞、巨聊﹝四白直下,平行鼻翼下緣﹞、迎香﹝鼻翼外緣中點,鼻唇溝交點處﹞三穴齊按a;再來迎香直上1.5寸之阿是穴b。
※動作要求:a.宛如剝橘子往外剝。b.先略為下壓再內擠之方式施力。
【口部】指壓地倉﹝口角旁開0.4寸﹞→承漿﹝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下頦處內側有溝槽,術者以指頂住,請患者作縮頭縮下巴動作,此時該處會酸痛感→下關﹝顴弓下緣,下頷骨髁狀突之前方凹陷處﹞,此點為腎臟的反應點。→上關﹝位於耳前之顴弓上緣﹞。
【耳部】:指壓耳門﹝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頷骨髁狀突稍上方之凹陷處﹞→聽宮﹝耳屏前,下頷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時有凹陷處﹞→聽會﹝聽宮直下,下頷關節處後凹陷處﹞→翳風﹝耳垂後方,乳突與下頷角之間凹陷處﹞→瘈脈﹝乳突中央,位於耳後之中間﹞→角孫﹝耳尖正上方入髮際處﹞→太陽穴,以雙掌魚際略施力按壓後再按揉﹝一般用腦過多的人,特別喜愛按揉此處﹞。
【頭部】:指壓﹝指勢猶如剝開橘子﹞額上膀胱經至頭頂→再換指壓任脈至百會穴﹝頭部正中線,兩耳尖連線交會處﹞,至百會穴時應停留10秒,加強其效果。如果百會處呈硬狀,表示記憶力良好;反之,表示記憶力有問題﹝常服鎮定劑或安眠藥者也會呈軟狀現象﹞。
【側頸部】:術者站起,一手按住牽引患者頭部,使胸鎖乳突肌被牽引開,由上往下按壓﹝拇指按壓時加上腰際旋轉力量,指勁力道更深透﹞,按壓至肩井約7個點,每一點停留約3秒a。再由下方沿著頸椎橫突回上方﹝下壓後由下往上勾﹞。然後在按完骨﹝於耳後,乳突後下方凹陷處﹞→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凹陷處,與風府平﹞→風府﹝枕骨粗隆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後換邊操作。
※注意事項:按壓時必須避開頸動脈,以免引起血管內內剝落問題,而導致血栓進而演變成腦中風。
〈四〉十二經絡推拿之頸部牽拉:注意!不論在舒緩程序上或者是整復動作前,沒有確實施行頸部牽拉放鬆手法,決不可以調整頸部,避免頸椎受傷,造成無法挽救的憾事。手法如下:
棘上韌帶與棘間韌帶:患者仰臥,將患者頭部側轉後,先加以牽引並固定,術者另一順勢加壓於患者耳後,以致韌帶受到牽拉,默數10秒後換邊。
※動作要求:
1.術者先牽引,以上掌固定後,下掌再作第2段牽引。大小魚際按壓在耳後乳突,手指浮貼臉頰,切忌直接按壓至患者耳朵。
2. 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托住患者頸部,術者以三角肌和胸大肌中間處抵住患者頭部﹝略向上45°牽引﹞,此時患者另側肩部會自然頂起,術者順勢將患者頂起之肩部壓回,以致韌帶自然受到牽拉,默數5秒後換邊。
後縱韌帶:患者仰臥,術者先右手輕搭在患者左肩峰並固定夾住患者枕骨處,再用左手輕搭患者右肩峰,撐起患者頭頸至極限
﹝後縱韌帶受到牽拉﹞,使患者風府、風池二穴靠在術者二手交叉處。術者左手固定不動,使右手上下搓動。
※動作要求:
a.術者往前頂就輕易使患者頭頸至極限。
b.可使一邊後縱韌帶受到牽拉;一邊促進風府、風池二穴的舒緩。
前縱韌帶:患者仰臥,術者托拱起患者頸椎﹝如患者頸子短者,可伸至大椎處再拱起﹞,另一手扳住患者下巴,使下巴往上,此目的為讓前縱韌帶受到牽拉。
整復動作:﹝檢查側縱韌帶,發現異點﹞
1. 同側縱韌帶步驟1牽拉,一手先托起患者臉頰使其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按壓檢查,假設檢查出第3椎有異點。
2. 術者將按壓異點的拇指不動,轉手餘四指轉成貼住患者臉頰,而拇指依然按住異點。
3. 術者將托起患者臉頰牽引至極限,一個順推頓力。即會發出韌帶回復的清脆的聲音﹝不可堅持要使其發出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