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0 17:29:56中醫藥聯盟.黃顯昌

中醫五行與治療原則

○子母關係,是五行關係的延伸。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五行:木、火、土、金、水。有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關係裡: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肝木克脾土。脾土制腎水。腎水克心火。心火刑肺金。肺金克肝木。

 

○氣滯濕阻和食積內滯。。臟腑氣化過程當中,理應升清濁降。然臟腑功能失常時,則濕邪阻滯脾胃,氣化失衡,濕阻氣分,中焦食積,氣滯濕阻,食積內滯(裡實)。造成活動失調,脾胃失健運,因而產生呃逆、喘咳、胸悶、腹脹、腹痛、二便失調。為什麼 不能用 黃耆 來治利水 退腫呢?“黃耆 味甘 微溫,入脾、肺經,能補中益氣,固表,利水”當中焦氣滯脹滿,則不能補中益氣,補了那就會更脹滿,雖然說,黃耆有利水之功用,可是在此症狀下,不能用黃耆來利水,會有反效果。所以當“氣滯濕阻、食積內滯”裡實者,理當用“消積導滯、利濕清脾”之藥,不能用“補氣”之藥。

 

○引火歸元,是讓上升的虛火向下引的一種方法。而虛火上升的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紅熱而手腳發涼,這類人容易出現口舌生瘡,耳鳴,腰酸腿軟等症狀,有時候會和腎陰虛比較相似。

 

溫通經脈:可用治瘡瘍日久,氣血虛寒及陰疽等,每配伍即有益氣養血溫陽藥之用。此外,還可用治氣血衰少及陰盛陽浮,上熱下寒之證。

 

○火有「實火」、「虛火」之分,燥熱型體質所表現出來的火多為「實火」,實火可用滅火之藥來滅,如「心火」用黃連解毒湯,「肝火」用龍膽瀉肝湯等。虛火的產生,是由於脾胃的陽氣(即消化系統的功能)不足,造成脾胃運化的功能減弱,水穀精微不能很好地吸收和輸佈,反而形成水濕痰飲之邪蘊積在體內,於是出現倦怠乏力、脹氣、腹瀉、白帶分泌物多、手腳冰冷及水腫等「下寒」的症狀;濕氣鬱積久了會化熱,熱性上炎,就形成了「虛火」(上熱)。虛火若用苦寒清熱之物去滅,反而更傷脾胃陽氣,造成體內溼熱更盛,虛火更旺,所謂「寒格於下,拒熱於上」。

 

◎素問.靈蘭秘典論:「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技巧”實質上指的是“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腎對心有制約作用,但,制約太過就會造成心的問題。所以說要有“技巧”,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這正是“雖能制衡君主,卻不能忤逆君主”。

 

◎中醫所說的“無形之痰”指的是“梅核氣”,也就是病患自己覺得喉嚨裡有東西,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中醫所說的“無形之痰”指的是“梅核氣”,也就是病患自己覺得喉嚨裡有東西,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按肺俞、脾俞、腎俞,手法用“揉法”每次每穴五到十分鐘;三陰交、足三里,手法用“揉法”每次每穴三到五分鐘。太淵、魚際和豐隆穴。

 

◎熱入心包。是溫邪化熱入裏,出現高熱、神昏、譫語或昏沉不語等症狀,稱為熱入心包。它與逆傳心包症狀大致相同,但病情傳變有別。如昏迷,驚厥持續多天未清醒,稱為“邪戀心包”。戀,是留戀不去,即病邪仍留戀于心包。邪戀心包多有夾痰現象,也易出現後遺症。

 

◎熱傷神明。是熱性病因高熱而出現神昏譫語,意識障礙等症狀時,一般稱為熱傷神明,與熱入心包的意義大致相同。但熱入心包是針對病變部位而言,熱傷神明是針對神志症狀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