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01:47:38寒舍裴小編
200萬公升的流水年華 - 說說北投地熱谷
北投溪源於地熱谷,溪水自谷地流洩而出後便蜿蜒於北投公園內,溪水與公園兩者一如熱戀的情人,時而並肩而行於綠茵小徑,時而又交織纏綿於百年石橋,潺湲、滴瀝、湍瀧、漩澴、泓汯、涒粼……,流經之處是無處不精彩。若由最下游的第一瀧開始往回溯源,於行經五處疊瀧之後,再穿越中山路與光明路交叉口的銀星橋,最終,即可抵達溪水的源頭——地熱谷。
地熱谷不只為北投溪的發源地,亦為北投地區兩大溫泉的泉源之一(另一泉源為硫磺谷),因此,早期地熱谷也稱為「湯本」、「湯元」或是「磺水頭」。我個人很喜歡「湯本」這個名字,總覺這詞蘊含了一種簡雅淨素的意境,吃果子拜樹頭,享受了舒適的溫泉自然要知道它的源頭。不說您一定沒注意到,在地熱谷上方的溫泉路上原本還存在著一座「湯本橋」,不過,在歷經多次的道路修整與時光遞移後,這座橋現在已經消失了,只剩下溫泉路旁幾已快看不見的「湯本」二字石碑;此外,在地熱谷前方的小徑旁另有一條迷你小巷就稱為「湯元巷」,這巷名可不是因為小巷內盛產「湯圓」的緣故,而是代表著小巷就位於溫泉的源頭(雖然小巷對面確實開了一間賣客家湯圓的阿霞小吃)。
地熱谷既是北投溫泉的泉源之一,您是否曾好奇過它每日究竟有多少的出水量呢?查了資料,這裡的湧泉量每日約為2,000立方公尺,雖然得到了一個明確的數字,但我猜一般人看了這數字可能還是會問:「那這樣到底是多少呢?」我的數學雖然不是很好,但幸好這一題用不到微積分,好心的為大家約略算了一下:
1立方公尺=1,000公升;
2,000立方公尺=200萬公升;
一般家庭用的小浴缸容量約20〜30公升;
200萬公升=10萬個20公升,或是6萬6,666個30公升;
經過這樣的說明後,是不是比較清楚了呢?也就是說,地熱谷每天湧出的泉水量足夠6萬到10萬個家庭用浴缸來浸泡享受。哇!10萬戶人家耶〜這數字讓我有些詫異,想到了李白曾說過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一句,不過今日的北投比當時的長安更為厲害,是「北投一地谷,10萬戶泡湯聲」!這樣的出水量確實是不少,我想,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地熱谷才能支持著北投地區櫛比鱗次的溫泉旅舍,還有每家旅舍密麻如織的接管使用了。
再來聊一些地熱谷的故事吧!
早期,地熱谷是完全開放的,並未有封欄阻隔,常有民眾或遊客向鄰近的店家買了雞蛋後就在谷地邊上煮起了溫泉蛋,有些人是將雞蛋直接地丟進溫泉裡,等雞蛋熟了之後再以調羹之類的器具將之撈起,自然的,這樣的煮蛋方式得非常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燙著了手指或是將雞蛋給弄破了,所以那時候,不時的還可以在池邊上見到許多缺角的或是已經破裂的「棄蛋」;我見過另外一種比較聰明的煮蛋方式,是將雞蛋置於紗網或鐵網內再沉入溫泉中,待蛋熟透後,只消直接將網拾起即可,待剝去蛋殼後,只見粒粒雞蛋渾圓飽滿、完美光滑,真可謂是一件最不花錢的天然藝術品。
話說自己年輕時也曾在地熱谷煮溫泉蛋來吃,一如預期的,這雞蛋多了一份青磺泉水的味道,老實說是有特殊的風味,但稱不上特別的美味,不過大家就是喜歡煮蛋時的那種四周煙霧裊裊、熱氣蒸騰感覺,所以,在地熱谷煮溫泉蛋的重點不在於吃,而是在於將蛋浸煮、撈取,以及一邊撥蛋殼一邊「話燒」的那種「燒呼呼」的過程。現在想起這事兒,仍覺溫泉的熱氣與雞蛋的滋味陣陣撲鼻而來。
我們戲稱在這裡煮蛋叫做「白煮蛋」,此是一語雙關,除了指雞蛋本身真是一顆白煮蛋外,也意謂著在這裡不需要繳瓦斯費即可以免費煮蛋的意思。只可惜,為了避免遊客為了煮蛋而不慎掉入池裡受傷,也為了保持泉源水質的潔淨,在1993年後,這項「白煮蛋」的小確幸就成了絕響。
1993年,那時(還是一枚小鮮肉)的我正值兵役期間,鎮日汗水淋漓的雄壯、威武著,不想「在地熱谷煮蛋」這件事竟然就成了服役時「兵變」我的項目之一(嗯〜其他的項目就不要問了XD)。退伍後的一段期間,為了準備考試,我幾乎每天背著書包、騎上了單車就到了改建成綠建築之前的舊北投圖書館K書,每每讀至午后便闔起了書,然後捏著自己帶來略為乾癟的麵包,沿著蜿蜒於公園的北投溪,再順著綠蔭小徑,一邊小口吃著麵包,一邊緩緩地走到了地熱谷,看著池中瀰漫散開的一大片氤氳靉靆,也看著自己當時一片茫茫的未來,直至麵包啃光了,才又踅回了來時路,再度緩緩地踱了回去。
春暖日和、綠草如茵、蜿蜒的北投溪、廉價的麵包與白皙的溫泉蛋,再搭配著每日200萬公升的溫泉——這20多年前的陽春午餐,現在看來竟是有些的奢侈與不可多得。人們總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這一小段退伍後的賦閒時光,真可稱得上是自己記憶中一段難得的La vita è bella,人生的美麗與否,又怎會是處在當下的自己所能得知的呢!
日升日落、晴空雨暮,200萬公升的流水年華,依然在地熱谷的每一天潺湲著。只要這樣的知曉著,我想,就已是最最幸福美麗的事了。
■延伸閱讀
聽北投說故事Ⅰ
聽北投說故事Ⅱ
照片:各種不同天氣下的地熱谷風情
北投溪源於地熱谷,溪水自谷地流洩而出後便蜿蜒於北投公園內,溪水與公園兩者一如熱戀的情人,時而並肩而行於綠茵小徑,時而又交織纏綿於百年石橋,潺湲、滴瀝、湍瀧、漩澴、泓汯、涒粼……,流經之處是無處不精彩。若由最下游的第一瀧開始往回溯源,於行經五處疊瀧之後,再穿越中山路與光明路交叉口的銀星橋,最終,即可抵達溪水的源頭——地熱谷。
地熱谷不只為北投溪的發源地,亦為北投地區兩大溫泉的泉源之一(另一泉源為硫磺谷),因此,早期地熱谷也稱為「湯本」、「湯元」或是「磺水頭」。我個人很喜歡「湯本」這個名字,總覺這詞蘊含了一種簡雅淨素的意境,吃果子拜樹頭,享受了舒適的溫泉自然要知道它的源頭。不說您一定沒注意到,在地熱谷上方的溫泉路上原本還存在著一座「湯本橋」,不過,在歷經多次的道路修整與時光遞移後,這座橋現在幾乎消失,只剩下溫泉路旁幾已快看不見的橋欄,原本還可見「湯本」二字石碑,現在也已不見了;此外,在地熱谷前方的小徑旁另有一條迷你小巷就稱為「湯元巷」,這巷名可不是因為小巷內盛產「湯圓」的緣故,而是代表著小巷就位於溫泉的源頭(雖然小巷對面確實開了一間賣客家湯圓的阿霞小吃)。
地熱谷既是北投溫泉的泉源之一,您是否曾好奇過它每日究竟有多少的出水量呢?查了資料,這裡的湧泉量每日約為2,000立方公尺,雖然得到了一個明確的數字,但我猜一般人看了這數字可能還是會問:「那這樣到底是多少呢?」我的數學雖然不是很好,但幸好這一題用不到微積分,好心的為大家約略算了一下:
1立方公尺=1,000公升;
2,000立方公尺=200萬公升;
一般家庭用的小浴缸容量約20〜30公升;
200萬公升=10萬個20公升,或是6萬6,666個30公升;
經過這樣的說明後,是不是比較清楚了呢?也就是說,地熱谷每天湧出的泉水量足夠6萬到10萬個家庭用浴缸來浸泡享受。哇!10萬戶人家耶〜這數字讓我有些詫異,想到了李白曾說過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一句,不過今日的北投比當時的長安更為厲害,是「北投一地谷,10萬戶泡湯聲」!這樣的出水量確實是不少,我想,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地熱谷才能支持著北投地區櫛比鱗次的溫泉旅舍,還有每家旅舍密麻如織的接管使用了。
再來聊一些地熱谷的故事吧!
早期,地熱谷是完全開放的,並未有封欄阻隔,常有民眾或遊客向鄰近的店家買了雞蛋後就在谷地邊上煮起了溫泉蛋,有些人是將雞蛋直接地丟進溫泉裡,等雞蛋熟了之後再以調羹之類的器具將之撈起,自然的,這樣的煮蛋方式得非常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燙著了手指或是將雞蛋給弄破了,所以那時候,不時的還可以在池邊上見到許多缺角的或是已經破裂的「棄蛋」;我見過另外一種比較聰明的煮蛋方式,是將雞蛋置於紗網或鐵網內再沉入溫泉中,待蛋熟透後,只消直接將網拾起即可,待剝去蛋殼後,只見粒粒雞蛋渾圓飽滿、完美光滑,真可謂是一件最不花錢的天然藝術品。
話說自己年輕時也曾在地熱谷煮溫泉蛋來吃,一如預期的,這雞蛋多了一份青磺泉水的味道,老實說是有特殊的風味,但稱不上特別的美味,最大的賣點就是蛋心中那個未完全熟透的蛋黃,色澤迷人,入口時可感受到小小黏稠的滾燙,不過,大家最喜歡的應該就是煮蛋時的那種四周煙霧裊裊、熱氣蒸騰感覺。所以,在地熱谷煮溫泉蛋的重點不在於吃,而是在於將蛋浸煮、撈取,以及一邊撥蛋殼一邊「話燒」的那種「燒呼呼」的過程。現在想起這事兒,仍覺溫泉的熱氣與雞蛋的滋味陣陣撲鼻而來。
我們戲稱在這裡煮蛋叫做「白煮蛋」,此是一語雙關,除了指雞蛋本身真是一顆白煮蛋外,也意謂著在這裡不需要繳瓦斯費即可以免費煮蛋的意思。只可惜,為了避免遊客為了煮蛋而不慎掉入池裡受傷,也為了保持泉源水質的潔淨,在1993年後,這項「白煮蛋」的小確幸就成了絕響。
1993年,那時(還是一枚小鮮肉)的我正值兵役期間,鎮日汗水淋漓的雄壯、威武著,不想「在地熱谷煮蛋」這件事竟然就成了服役時「兵變」我的項目之一(嗯〜其他的項目就不要問了XD)。退伍後的一段期間,為了準備考試,我幾乎每天背著書包、騎上了單車就到了改建成綠建築之前的舊北投圖書館K書,每每讀至午后便闔起了書,然後捏著自己帶來略為乾癟的麵包,沿著蜿蜒於公園的北投溪,再順著綠蔭小徑,一邊小口吃著麵包,一邊緩緩地走到了地熱谷,看著池中瀰漫散開的一大片氤氳靉靆,也看著自己當時一片茫茫的未來,直至麵包啃光了,才又踅回了來時路,再度緩緩地踱了回去。
春暖日和、綠草如茵、蜿蜒的北投溪、廉價的麵包與白皙的溫泉蛋,再搭配著每日200萬公升的溫泉——這20多年前的陽春午餐,現在看來竟是有些的奢侈與不可多得。人們總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這一小段退伍後的賦閒時光,真可稱得上是自己記憶中一段難得的La vita è bella,人生的美麗與否,又怎會是處在當下的自己所能得知的呢!
日升日落、晴空雨暮,200萬公升的流水年華,依然在地熱谷的每一天潺湲著。只要這樣的知曉著,我想,就已是最最幸福美麗的事了。
■延伸閱讀
聽北投說故事Ⅰ
聽北投說故事Ⅱ
照片:地熱谷入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