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3 21:47:26^^/ ^^?

同性戀的成因?

同性戀的成因?

為何成為同志?同性戀的成因為何?這個問題至今尚未完全釐清。

不少社會大眾對同性戀有誤解,是因為他們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態」,是可以透過醫療行為來「矯正」的,是可以「恢復為正常的異性戀」的。因此他們為質疑兒女或朋友「為何要當同性戀」?為何不當「正常人」?這些人,需要讓他們理解,同性戀不是病態。但更重要的,是大家應去認識同性戀的成因,理解其成因,就能讓社會大眾用更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自己身邊同性戀的子女、兄弟姊妹、同學與親友。

不可否認,某些遭遇或某些環境,如女校或部分演藝圈,容易使人感受想成為同性戀的情緒。這些因為心理或社會因素而成為同性戀的人,往往是暫時性的,其脫離這些心理因素或社會環境,可能就會再與異性交往。並非因為他們是雙性戀,而是因為他們這那些情境中,選擇成為同性戀。

但更多的同志,並不是因為心理或社會的因素,而是因為生理遺傳的因素而成為同性戀,也就是「生而為同性戀」。這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就像「生而為人類」、「生而為男人」、「生而為女人」、「生而為亞洲人」,沒有什麼好自卑或覺得不對。當然在某些場合會受到歧視,就像數十年前原住民在台灣會受歧視,或黑人在百年前的美國或數十年前的南非會受歧視一樣,同性戀族群至今未能獲平等對待,仍屬於弱勢族群。這樣的人,因為天生如此,卻遭受社會的不公平對待,是非常不合理的。

那形成同性戀的原因為何?科學家研究大腦的結構,部分研究認為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大腦結構並不相同,如男同性戀的大腦部分區域,與女異性戀較接近。這可以想像,因為女性在文學、藝術上較擅長,而許多有名的男性文學家、音樂家和藝術家都是同性戀。因此大腦掌管這方面天賦的區域在女異性戀與男同性戀中較發達似乎言之成理。而過去十餘年來,另有科學家致力於尋找「Gay gene」,也就是導致同性戀的基音,但至今沒有突破。

個人的看法,是基因表現量(gene expression level or mRNA expression level)的不同而形成同性戀。講簡單一點,就是各種生物胚胎和嬰兒的發育,與各種生長激素及內分泌激素有關。若激素量有所不同,就會影響這些人日後發育的身高、膚色、智力等等。而基因的表現可調控激素,因此基因表現的多寡就影響激素的量,就可能影響性別。這可能是多個基因表現綜合後的結果,因為有決定性別的基因,而應該還有些基因是決定性傾向,這可能是多個基因複雜合作的結果。因此決定性別的基因會決定你的身體是男性還是女性,而一些決定性傾向的基因則決定你喜好男性或女性,此外還有另一組基因決定你自己認為是男性還是女性,其組和結果產生各種的人。若出了差錯,就可能產生身為男兒身卻自認是女性的性別錯亂等悲劇。因此當逐漸弄清楚各種與性有關的基因的作用後,有可能會清楚瞭解哪些基因的表現和同性戀有關。

我認為同性戀基因應是屬於隱性基因,因為常常是兩個異性戀的父母,身出同性戀的兒女。若a是一個有關決定同性戀的基因,假設異性戀是顯性,用A表示,同性戀是隱性,用a表示,因此這對父母的基因各自都是Aa,因為A是顯性,因此他們是異性戀。但生小孩時,Aa x Aa,有1/4的機率生出aa,那就是同性戀的兒女。因此這些父母若去怪罪小孩成為同性戀,恐怕不是很恰當的行為。而像前面推論,可能不只一個基因決定同性戀,可能有超過一個基因的存在。

不過萬一確定與同性戀有關的基因後,將衍生出嚴重的道德問題。假設我們確定aa的嬰兒日後是同性戀,則父母將有可能在懷孕時,藉由染色體的檢驗,去驗是否嬰兒有aa的基音型態,若有,則可能選擇墮胎。這對同性戀的嬰兒,可說是非常不公平。我們無法阻止科學家研究,但卻應要求政府立法,一但有這類型的研究成果發表後,應禁止這類的基因檢定,不能將同性戀當遺傳病看待!

沒有人能改變天生的一切,大家應學著去尊重他們天賦的一切,也應該去喜好自己天生擁有的一切。

活著有尊嚴、並讓更多人瞭解自己、同時為自己與同族群的朋友爭取平權,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by cpch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