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5 03:23:31傅紀鋼
[電影評論]淺談最好的時光
淺談最好的時光
侯孝賢三段式的影片。電影美學的精緻部分,日後再詳加探討。現在先寫看完電影後的感想。看完了這部片,我覺得本片是他近年來的代表作,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一部片。
電影的第一段講70年代一個義務役士兵追球檯小姐的故事。電影一開場鏡頭的移動,隨著人、隨著手、球桿與球的行進,場景調度的功力高深。而張震與舒琪的互動,更是細膩。神情態度與一舉一動,都經過導演的設計,那絕不是單靠演技可以呈現的畫面。而且影片節奏與西洋老歌與文夏老歌的搭配,十分的完美。可以說第一段是影片最吸引人,也最有價值的全片重心。
第二段是民國初年,一個隨著梁啟超要改革的詩人與大稻埕藝旦的故事。影片採取默片的方式,在南音社的南管曲藝下,整段的步調烘托出了清代台灣人的生活的緩慢步調與文化情調。張震與舒琪的含蓄情感,尤其第二段後面舒琪因為張震的決定而悲傷莫名的情景,更是高明!舒琪的演技也顯精湛。
第三段,關於一個女子周旋在男人與女友之間的故事。舒琪的演技還是相當傳神的,其他就還好。
總的來說,侯孝賢維持他最擅長的描寫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與情境,很多言語無法訴說的情感與氣氛,在他手裡都好像活過來了一樣。這是侯孝賢列名世界影史的重要原因。而這偏偏也成了他的致命傷。而這些缺點在本片也展露無遺。
三段故事的情節與故事推演十分薄弱,可以說根本沒有劇情可言。我們從三段中看到的其實是不同時空下一對男女的互動的細膩呈現,但是卻永遠都是一個場過去接另一個場,場景的內容幾近完美,但是連起來卻沒有頭緒。而這個問題在架構成整部電影的時候,就會顯得很多地方連接上出現問題。比如侯孝賢很熟悉的70年代他的生活經歷,或是老一輩的傳統情境,他的掌握就很精確感人。而到了第三段2005年的年輕人的互動,拍來就好像根本無法進入狀況。當劇情幾乎不存在的時候(朱天文的編劇嘛…如果叫她編她的下一世代的故事,她就會編得亂七八糟。這受限於她的年齡層與缺乏對當代青年的文化認識),侯孝賢又不懂年輕人的文化心態與作為、氣氛,拍起來顯得十分悶且無趣。而跟一二段組合起來的時候,就更顯得突兀。
而不知是刻意強調還是他一貫藉口(注1)的中距離景深,就讓整部片的視角被限縮在一個固定的格式,讓人看了會渴望電影要出現具有衝突的情節,不然就是來個廣闊的視野或是充滿人情風土的場景。偏偏都沒有!!而使整部片放映的途中,有許多觀眾睡著(連跟我去看的朋友也在中途睡著了)。這是侯孝賢的老毛病,或者可以說是特色,很難說要叫他改。我覺得也很難。不過這並不掩蓋掉我認為本片是部好片的評價。
只是有時候會覺得會想崇拜西方的大師而不會想崇拜他,因為他的那些缺點我想。
注1:侯孝賢有說他拍電影沒錢搭場景或什麼的,所以不是用大遠景,就是拍房間內的事。但是第三段是講2005年的台北,不用花錢去搭景,所以也拜託來個大遠景以及逛百貨公司或馬路的情景好嗎?不要老是拍橋(還因為是中距離,所以常常被計程車擋住視線,讓人看了很火)還有巷子好嗎?
侯孝賢三段式的影片。電影美學的精緻部分,日後再詳加探討。現在先寫看完電影後的感想。看完了這部片,我覺得本片是他近年來的代表作,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一部片。
電影的第一段講70年代一個義務役士兵追球檯小姐的故事。電影一開場鏡頭的移動,隨著人、隨著手、球桿與球的行進,場景調度的功力高深。而張震與舒琪的互動,更是細膩。神情態度與一舉一動,都經過導演的設計,那絕不是單靠演技可以呈現的畫面。而且影片節奏與西洋老歌與文夏老歌的搭配,十分的完美。可以說第一段是影片最吸引人,也最有價值的全片重心。
第二段是民國初年,一個隨著梁啟超要改革的詩人與大稻埕藝旦的故事。影片採取默片的方式,在南音社的南管曲藝下,整段的步調烘托出了清代台灣人的生活的緩慢步調與文化情調。張震與舒琪的含蓄情感,尤其第二段後面舒琪因為張震的決定而悲傷莫名的情景,更是高明!舒琪的演技也顯精湛。
第三段,關於一個女子周旋在男人與女友之間的故事。舒琪的演技還是相當傳神的,其他就還好。
總的來說,侯孝賢維持他最擅長的描寫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與情境,很多言語無法訴說的情感與氣氛,在他手裡都好像活過來了一樣。這是侯孝賢列名世界影史的重要原因。而這偏偏也成了他的致命傷。而這些缺點在本片也展露無遺。
三段故事的情節與故事推演十分薄弱,可以說根本沒有劇情可言。我們從三段中看到的其實是不同時空下一對男女的互動的細膩呈現,但是卻永遠都是一個場過去接另一個場,場景的內容幾近完美,但是連起來卻沒有頭緒。而這個問題在架構成整部電影的時候,就會顯得很多地方連接上出現問題。比如侯孝賢很熟悉的70年代他的生活經歷,或是老一輩的傳統情境,他的掌握就很精確感人。而到了第三段2005年的年輕人的互動,拍來就好像根本無法進入狀況。當劇情幾乎不存在的時候(朱天文的編劇嘛…如果叫她編她的下一世代的故事,她就會編得亂七八糟。這受限於她的年齡層與缺乏對當代青年的文化認識),侯孝賢又不懂年輕人的文化心態與作為、氣氛,拍起來顯得十分悶且無趣。而跟一二段組合起來的時候,就更顯得突兀。
而不知是刻意強調還是他一貫藉口(注1)的中距離景深,就讓整部片的視角被限縮在一個固定的格式,讓人看了會渴望電影要出現具有衝突的情節,不然就是來個廣闊的視野或是充滿人情風土的場景。偏偏都沒有!!而使整部片放映的途中,有許多觀眾睡著(連跟我去看的朋友也在中途睡著了)。這是侯孝賢的老毛病,或者可以說是特色,很難說要叫他改。我覺得也很難。不過這並不掩蓋掉我認為本片是部好片的評價。
只是有時候會覺得會想崇拜西方的大師而不會想崇拜他,因為他的那些缺點我想。
注1:侯孝賢有說他拍電影沒錢搭場景或什麼的,所以不是用大遠景,就是拍房間內的事。但是第三段是講2005年的台北,不用花錢去搭景,所以也拜託來個大遠景以及逛百貨公司或馬路的情景好嗎?不要老是拍橋(還因為是中距離,所以常常被計程車擋住視線,讓人看了很火)還有巷子好嗎?
上一篇:[電影評論]淺談航向幸福的旅程
下一篇:[電影評論]淺談孩子
如果你喜歡最好時光的話
建議看看咖啡時光~
我喜歡撞球桌那段時光
可能如你說的
受制於侯導本身的經驗
其他兩段時光拍得有點距離感
很難挑起我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