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19:06:05coolanews

軟質與細泥飲食讓長者重拾進食的快樂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許多老人家因為缺牙或是假牙不合而沒辦法咬食物,製備餐點時又嫌麻煩,經常將全部食材一起煮成鹹粥,如果連舌頭、牙齦也無法切碎食物,會將鹹粥再攪打成整碗糊狀的濃湯,讓長者感到「整碗糊糊的,看了就不想吃!」,因此造成飲食型態缺乏多樣性而降長者低食慾,影響健康。


成大醫院營養部李蕙馨營養師表示,長時間的飲食不均衡且熱量不足,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營養問題,應由調整食材選擇與烹調過程,利用看得見食物原型又入口即化的細泥飲食,來增添進食的慾望,可以使長者重拾進食的樂趣。


李蕙馨營養師指出,要製作這些看得見食物原型又入口即化的細泥飲食,可以分從食材的選擇與食材整備來看:一、食材的選擇︰乳品類:除了牛奶、保久乳,建議可以補充優酪乳,或是在食物烹煮後灑上司粉來補充;全榖雜糧類:建議選擇不須事先軟化的芋頭、地瓜、南瓜與馬鈴薯等烹煮後就有鬆軟質地的根莖類,或麵食及蘿蔔糕等食材;豆魚蛋肉類:建議選擇去筋的肉片、絞肉,或是軟嫩質地的豆干、豆腐、豆花、豆漿等黃豆製品和蛋製品,作為優良蛋白質來源;蔬菜:可去除硬梗,選擇軟嫩的葉子,以瓜類為主;堅果種子類:可以選擇沖泡式的芝麻糊、杏仁粉等粉狀堅果飲。


二、食材整備:軟質飲食:缺牙或假牙不合而無法咬食物者需注意食材的軟化,如全榖雜糧類較難烹煮軟爛,建議洗淨後冷藏浸泡再烹煮。而整塊的肉品,建議先用肉槌拍打、加入天然食物酵素進行醃製後,再進行烹調。細泥飲食:牙齒、牙齦、舌頭或上顎都無法壓碎食物的族群,應調整為完全不需要咬的細泥飲食。作法為將所有食材「分別」烹煮調味後再攪打成細泥狀,並在攪打過程中加入少許增稠劑,再將食物重新塑形。例如:將雞肉煮熟後加入少量白米和水,利用調理機攪打均勻後塑型,再放進電鍋蒸三十分鐘,蒸熟後淋上醬汁即可食用;或是將難咀嚼的蔬菜,如:長豆、高麗菜等烹煮且調味後,利用食物調理機進行攪打並添加增稠劑後,再裝入袋中將食物擠成條狀或是放進食物模型中重新塑型。


李蕙馨營養師強調,利用看得見食物原型,又入口即化的細泥飲食來增添進食的樂趣,以獲取均衡飲食來補充足夠的熱量與各種營養素,維持正常的體重、是保持體力,繼續接受老人相關疾病治療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