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上泌尿道結石長期阻塞腎臟可能萎縮甚至需洗腎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根據統計在台灣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千人就有九十五人曾發生一次結石絞痛的機會,而依國健局的資料,每年因為尿路結石造成的醫療花費大約是四點三五億元左右,而因為結石治療後續造成的經濟損失則更加難以計數,也因此尿路結石在台灣是個非常重要且值得重視的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醫師李高漢說,最典型的尿路結石症狀當然是腎絞痛;腎絞痛,根據病人的描述當發作起來的時候,常常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非常坐立難安。當然也有人不以腎絞痛來表現,而只是悶悶的腰痛或者腹痛,甚至是嘔吐來表現,也有些人以血尿或尿路感染來表現。
然而症狀越嚴重並不一定代表結石越大顆,相對的反而是越小的結石常常引起的症狀會非常激烈,較大的結石反而沒有症狀。也因為如此,有些病人會忽略到結石長期阻塞的嚴重性,因為結石的長期阻塞若沒有去治療而放任腎臟水腫,時間一久腎臟就會慢慢萎縮甚至完全沒有功能,後續有可能需要洗腎。因此結石的治療除了症狀治療之外,重點是要盡量保護腎臟功能。
臨床上,診斷尿路結石除了病史及理學檢查外,要確診尿路結石還需要驗尿及影像檢查。一般會先以X光攝影檢查,大部分的結石都可在X光片上看到,然而也有可能結石太小(小於0點三公分)、腸氣太多或是尿酸結石而看不到。針對這類情況,後續可以再安排靜脈腎臟攝影或者是腹部超音波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認結石的位置及是否有造成腎臟水腫。
腹部超音波相對於靜脈腎臟攝影較不具侵襲性而且較易操作,然而其對後段的結石較難偵測。如果臨床上病人狀況較嚴重已經出現併發症如敗血症或腎臟衰竭等,這時候可考慮安排無顯影劑之腹部電腦斷層來偵測是否有尿路結石及腎臟水腫,而能給予及時的治療,避免併發症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