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早期路易氏體失智症提早就醫減緩病情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路易氏體失智症」是失智症的一種,但比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更易有幻視與幻聽,患者對精神病用藥反應不佳,導致病情不易控制,常因神經退化而跌倒或吸入性肺炎,使患者比阿茲海默症更高死亡率,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王秀美指出,民眾如有失智症狀,請立即就醫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延緩病情惡化,維持患者生命質量與品質。
王秀美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名八十五歲陳女士,因自己用後腦杓撞牆,情緒不穩被家人帶來急診,患者受過日式教育高中(台南女中前身)畢業,婚後生一女,做過教職和生意,其女兒發現患者一年來記憶逐漸減退,說話重複講、問了再問,健忘時常找東西。患者倔強的個性加劇,家人未順她意,就生悶氣,甚至傷害自己。檢查發現患者除短期記憶漸有問題外,也有幻覺問題,會看到「人」或聽到有聲音在責備她,身體漸漸僵硬,有時會手抖的巴金森氏症狀,因而常跌倒及發生肺炎。
另名八十六歲易先生,因在家時常常覺得有鬼神在身旁,甚至有時看到陌生人或是看到貓、狗出現在自己家,而常不敢自己單獨在家,家人感困擾而帶來門診。患者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從事教師工作,退休後身體良好,很少有病痛,但家人發現他自一、二年來出現肢體漸漸僵硬,走路越來越慢步,伐越來越小,左手抖動,且有時流口水等巴金森症狀。患者記性變差、嗜睡,長期以來有時晚上睡覺時會說夢話,出現像和人家打架的肢體動作,妻子還被踢到。患者因幻覺越來越多,焦慮害怕,不信任人,不敢獨處,家人照顧愈來愈困難。
王秀美醫師指出,這兩例呈現典型「路易氏體失智症」的症狀,典型在失智初期認知(如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分析理解及計畫能力、視知覺空間能力等)開始出現障礙外,早期就有明顯巴金森氏症狀,如肢體僵硬、動作緩慢、姿勢保持不穩定等,因而容易失衡引起跌倒;另外也容易出現視幻覺,尤其是看到人、陌生人、小孩、過世的父母或兄弟姊妹等出現在自己眼前。這類個案也容易有波動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像是間歇性神智混亂、混亂言辭、眼神呆滯凝視空中狀,或是嗜睡(白天時常處在睡著狀態)。另外有的也會出現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因為肌肉張力抑制在做夢期出了問題,所以在睡夢中將夢境演出來,特別是夢境的肢體動作真實出現。
由於路易氏體失智症的盛行率,約是阿茲海默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民眾對此病較陌生。這疾病比阿茲海默症更容易對一些精神病藥產生副作用,患者跌倒及嗆到的危險性更高,生活品質也更糟,生活功能障礙也更快惡化,同時比阿茲海默症有更高機率被送養護機構照顧及較高致死率(發病至死亡平均七點七年),健康經費支出更高。
王秀美醫師說,早期診斷可較早了解可能的病程,提供較適當治療及防護,減緩病程,並幫助照顧者了解之後可能出現的症狀、病程及提早準備因應措施,進一步提高病患生活品質及生命質量。
王秀美醫師籲請有健忘、認知問題、家族史、睡夢中會有肢體動作的高危險群民眾,請就醫檢查提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