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9 18:57:30coolanews

桶盤淺朝玄宮見證近代台灣史

〔記者林孟翰南市報導〕位於台南市南區大同路二段四八二巷「桶盤淺朝玄宮」,主祀玄天上帝,配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神尊,平日香火鼎盛,是台南南區大林地區地方居民的信仰中心。
  「桶盤淺朝玄宮」的特色並不在於規模大小,而是歷史沿革頗為曲折,幾乎見證台灣近代史;據相關資料顯示,古時從屏東、高雄往北走,將進入台南市時,會經過台南機場,機場即屬於「桶盤淺」的一部分,從清朝時代古地圖顯示,這地方以前稱做「桶盤棧」。
  桶盤棧的前身是「瀨口社」,這地方原來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土地,早期是獵場,經過荷蘭統治後發展糖業。鄭成功於一六六二年二月打敗荷蘭,四個多月後急病而亡,死後由長子鄭經繼續經營台灣,為了鞏固台灣,採納陳永華的建議,令兵民經營鹽糖,當時台南沿海地帶開發鹽埕埔曬鹽,即今日台南市南區天灣裡東邊,灣裡那時還只是個大沙洲,叫七鯤身,迄今這裡仍有「瀨口」的地名。
  瀨口社的竹溪一帶,當時是沙丘,不利耕種,慢慢發展成台南府城的墓地,一出南門城就是廣大的墳墓區,這是台灣最古老、最密集的墓區。從墓區邊緣分成兩條路,一條通灣裡,就是當年的鹽路;另一條走今日的省道,這是糖路。這兩條路將鹽糖輸進府城,除了自用外,也透過安平港輸出。喪葬帶來中國的各式信仰,明朝政權的守護神是玄天上帝,因此明鄭時期的屯田兵在瀨口社也帶來了玄天上帝的香火信仰。
  當時從屏東、高雄鳳山來到府城,有時趕路不及,行旅無法進入府城城內,就必須在城外休息。所以,沿著糖路逐漸發展成客棧。在崁頂山西南有一個高台,形狀圓圓的像桶,居民就在此經營客棧,這地方稱做「桶盤棧」。地方繁榮人民自然會感謝玄天上帝的庇護,村民乃在西元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第一次集資建廟,這是「朝玄宮」的由來,也是該廟主祀玄天上帝的原由。
  桶盤棧在歷史上曾以「桶盤棧汛」出名,汛塘是清代統治台灣的最末稍的機構,汛比塘大,汛可以在自己的管區中又布置若干個塘。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塘大約等於班,汛則有一個排的兵力,可能建有柵欄,檢查通過的行人。清朝政府經過朱一貴事件後,認為有在府城附近防守的必要,所以在府城以南由鎮標營設有中港崗汛、舊社汛、桶盤棧汛三個汛駐防,桶盤棧汛成為防守府城正南方的軍事要地。
嘉慶初期,即十八、十九世紀交替之際,當時台灣海峽最大的海盜蔡遷,原本要進攻鹿港,進行劫掠,鹿港士紳得知消息後,共同籌款,捐給蔡遷,要求蔡遷不要進攻。於是,蔡遷將船隊南移,改為攻擊台南沿海。台南府城打不進去,蔡遷來到桶盤棧,佔據朝玄宮和桶盤棧村,清兵隨之而至,官兵捉強盜,大打一場,整個廟幾乎成為廢墟,蔡遷退後,村裡的大老出面,不僅要恢復村莊,也要重蓋廟宇,此時成立第二個「朝玄宮」,佔地二甲算是相當氣派的大廟,主神像是從唐山帶來的,其他則是在台灣新雕刻的。 
  清同治(西元一八六二年)以後,台南府城市街往南移,行旅大部分都進入府城住宿,桶盤棧乏人問津,它的黃金時代不再了。既然棧不成棧,於是改名「桶盤淺」,朝玄宮失去香火錢的滋養,廟貌越顯殘破。到一九一一年,朝玄宮大修,成為府城之南的大廟,但一九三九年日本政府決定在桶盤淺建立機場,朝玄宮被迫遷廟,村人找地方士紳莊泉與日本人商量,靠他奔走在機場與台南市之間找到一塊地讓村人定居下來,朝玄宮也遷移,暫移附大林社的東宮廟,然後輪流由二十七戶居民在家祭祀。
  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朝玄宮新建落成,這是第五個朝玄宮。桶盤淺村的玄天上帝、鞍仔村的保生大帝,堀仔村的王爺,加上觀音佛祖、天上聖母及五府千歲等,共有三十幾尊神像都一起供奉,昔日二甲地大的大廟成為幾十坪的小廟。   
  桶盤淺這塊地區,西拉雅人曾奔跑過,陳永華帶來漢人的建設,曾目睹鴨母王朱一貴行軍經過,親歷莊大田與清兵的廝殺,海盜蔡遷的劫掠,眼見飛機場吞沒村莊,日本侵略飛機的起落,往事如煙,老一代人的記憶逐漸凋零。幸好有朝玄宮的存在,可以見證這段悠久的歷史,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所作「重興府城桶盤棧朝玄宮碑記」上也記述這段歷史。 
  朝玄宮主祀玄天上帝,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戰神,明朝官方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