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6 20:41:35coolanews
淺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成大醫院精神科醫師紀美宏指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在台灣的發生率約五至十%,發生原因不明,被認為和遺傳有關連,患者在腦部額葉皮質下迴路的功能異常,神經心理學檢查有腦部執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工作記憶較短暫等表現,但如能確定診斷、適當治療,患者也會有良好表現。
紀美宏醫師舉案例說,一名患者「小新」剛升小二,跟著媽媽進到診間,坐在椅子上不一會兒就開始東張西望,把玩手上的水瓶,又自顧自跑去玩積木,發出很大聲響..。媽媽一臉疲憊地訴說:「老師說小新上課很不專心又愛講話,考試粗心大意,做事拖拖拉拉,每天寫功課寫到半夜。開學才一個禮拜已經弄丟水壺和鉛筆盒了,跟他提醒都一臉蠻不在乎。而且很愛生氣,和同學一天到晚吵架還打人..」云云。
紀美宏醫師表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核心症狀包括:一、不專心:注意力短暫,無法專心聽別人說話。對功課,遊戲或活動持續度差,易轉移注意力。虎頭蛇尾,無法按時照指示完成工作。組織能力較差,安排時間效率差。喜歡需短暫注意力或是感受刺激的活動。健忘,常忘記隨身日常用品或已答應的事。
二、過動:不停歇的肢體小動作,例如,坐立不安,玩手邊可以摸得到的東西。時常跑來跑去,爬高爬低,不怕危險,話很多,邊做邊說,聲音大,動作多,粗魯,玩的時候比別人吵雜。三、衝動:好管閒事,沒有耐心,無法等待、輪流,易發脾氣,問題還沒聽完就急著回答,插嘴。
醫界目前認為環境心理因素,並不會造成ADHD,ADHD好發男大於女,約三比一至九比一,三到五歲時常以語言和情緒障礙來呈現,男孩多表現出過動,以動作增加來呈現,個別差異大,表現的性別差異可能造成女性發生率被低估。
患者常合併其他心理發展障礙,例如行為規範,情緒障礙,學習障礙,人際關係問題及焦慮憂鬱症狀。約有三分之二的ADHD在青春期仍持續有症狀,惟過動問題雖隨著成長而有所改善,活動量嚴重度會減少,但是不專心和衝動仍然持續。
ADHD在診斷上,依據家長老師面談資料,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行為觀察的問卷,搭配日常生活紀錄(例如連絡簿),及實際和孩子的對談及行為觀察來研判,必要時輔以智力測驗,注意力測驗等工具。
研究顯示最有效的治療模式是中樞神經興奮劑的藥物治療,再輔以行為治療,其療效優於單以行為治療或不治療。藥物的主要療效是改善注意力,減少好動,增強自我控制力。 藥物對七、八成ADHD患者是有效的;目前在台灣使用的藥物包括短效的「利他能」和長效的「專思達」,以及「思銳」。主要副作用為對食慾和睡眠的影響,國內外的報告均顯示長期使用並無藥物成癮的問題。此外,對於伴有行為和情緒障礙者,合併行為治療和親職教育;有學習障礙者合併特殊教育。
紀美宏醫師指出,接受治療除改善核心症狀外,也可改善在校行為、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建立良好學習模式,並培養自信心、責任感及正向的人生觀。且凡事有「一體兩面」,患者只要能認知自己的疾病妥善治療,並與其「特質」好好相處,一起生活,其實也可能因其特質與眾不同,而有不同的良好表現。
上一篇:維持良好健康習慣避免高血壓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