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0 20:35:30coolanews

流感重症不容小覷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五歲男童斷續發燒、咳嗽、流鼻水五天後,因呼吸急促、臉色蒼白轉診至成大醫院急診,病童到院時臉色發紺,昏睡不易喚醒,因呼吸衰竭進行插管治療,並轉送小兒加護病房,急診部小兒科醫師何宗憲,診斷病童為A型流感感染併發肺炎與肺積水,在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下,男童在加護病房治療三週後,順利康復出院。
  何宗憲醫師指出,像這位小弟弟這樣的個案並非罕見,單就去年(二0一二)一年,全台就有一千多人罹患流感併發症,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病患需加護病房照顧,更有數十人因而喪生。在台灣,流感流行高峰期為每年十二月至隔年三月,因此多數人都認為流感是屬於秋冬的疾病。
  但事實上,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發生,特別在全球H1N1新型流感與近來的H7N9禽流感的陰影籠罩之下,流感已儼然成為『全民公敵』,而流感防治知識更是人人都應具備的『健康護身符』。
  何宗憲醫師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喉嚨痛及咳嗽等。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咳嗽或打噴嚏之飛沫而傳染給其他人。另外,流感病毒可在低溫潮溼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經由手接觸口沫或鼻涕等黏液傳播病毒。
  幼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等慢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高危險族群』,在感染流感後有較高的比例會發生併發症。在發生併發症時,往往同時出現一些『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兒童之危險徵兆尚包含不容易喚醒、無法進食及活動力低下等。因此當病人出現上述危險徵兆時,一定要立刻就醫接受診療。
  目前最常見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藥物為『克流感』。但若非『高危險族群』,感染流感後通常二到七日內會自行痊癒。因此對大多數病人而言,即使感染流感也不一定要服用克流感藥物。況且服用克流感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在日本甚至有發生短暫性精神性反應的案例,因此除非醫師診斷確有必要,並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抗病毒藥物服用。
  既然流感病毒感染力強、併發症多,那要如何避免感染流感呢?何宗憲醫師建議,除多洗手與加強個人防護外,『預防勝於治療』,每年定期施打流感疫苗,正是預防流感最經濟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容易發生併發症的上述『高危險族群』與家中有幼童的成年人和醫護人員,施打疫苗不但可以保護自己,更能保護身邊最親近的人,是一種『愛人愛己』的具體表現。
 何宗憲醫師強調,流感防治的重點在按規定時程施打流感疫苗、有類流感症狀如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時儘快就醫,並依醫囑服藥,並且要了解何謂『高危險族群』與『危險徵兆』,有危險徵兆時要馬上轉診至具有加護醫療照護能力之大型醫院接受治療,以降低個案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