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21:22:04coolanews

臨床藥理專家蔡銘駿認為神經科應仔細探索、對症下藥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神經科看病就像是福爾摩斯一樣,要仔細探索、小心求證,不放過一點點可治療的機會,這是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堅持的信念,他說救治病人要能『對症下藥』,或許能把黑白的人生變成彩色!
  一位七十幾歲被診斷巴金森氏症的吳姓婦人,日前被家人發現全身不會動,且嘴巴張開一整天,以為婦人中風了,心情焦急的載送到安南醫院急診,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果斷地決定使用「阿撲嗎啡」(Apomorphine)皮下注射治療,讓病人症狀很快就獲得改善。
  目前這位吳姓婦人可以不用拐杖,自己用走的來醫院看診,她說得巴金森氏症這麼久了,又長期吃醫藥,怎麼以前醫師從來沒有告訴過她有這一種藥,她高興地在街坊到處宣傳,推崇蔡銘駿主任用藥神準!
  蔡銘駿主任不僅是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也是醫學博士;蔡銘駿主任坦率地說,其實「阿撲嗎啡」是一種老藥,經衛生署核准用在巴金森氏症的波動症候群,可是口服吸收非常不好,所以只能用打針,因為較為麻煩且容易出現嘔吐的症狀,所以臨床醫師較少使用,但只要用藥妥適,可以發揮很好療效。
  蔡銘駿主任帶領的研究團隊也致力於「阿撲嗎啡」新劑型之開發,將「阿撲嗎啡」包埋於新穎性的奈米固態微酯粒中的研究成果,大大增加口服吸收的效果,蔡銘駿醫師信心十足地說,若繼續開發可望將來會有新劑型新藥造福病人。
  蔡銘駿主任帶領的研究團隊,於二0一一年陸續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期刊,引起醫學界重視,包括:以不同單硬脂酸酯乳化劑的奈米固態微酯粒包埋阿樸嗎啡之口服輸送開發、佐沛眠使用後之強迫性活動和順行性遺忘症等等。
  蔡銘駿主任說,用藥安全與多種藥物間產生交互作用的潛在危險,實不容等閒視之;他曾擔任衛生署食品藥品管理局、藥政處高級審查員,當年在失眠藥「佐沛眠」(zolpidem)被認為最安全,且各科醫師皆將其當成失眠症首選藥物的年代,他就發現服用佐沛眠後,有些病人會產生一些類似強迫性的神經症狀,其非常多樣性,包括重複上街,吃東西及掃地等。
  二00七年他率先將相關發現發表於國際期刊後,在國際上備受關注,國外相關研究如雨後春筍,陸續被發現有游泳的、也有開車的,在世界衛生組織uppsala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所登錄的佐沛眠(zolpidem)造成異常行為的登載,二00八年以後(約三百多件)與二00七年以前(約十幾件)相比,案例暴增近二十幾倍,因此中央健保局今年開始嚴格控管失眠藥佐沛眠(zolpidem)的使用。
  蔡銘駿主任說,安南醫院正全面發展急重症醫院,自開院營運迄今,在急性腦中風三小時內到院施打血栓溶解劑的病人已有數例,皆恢復良好,且無嚴重腦出血等併發症,中風三小時以上的病人,醫療團隊也在兼顧藥物使用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整合中國醫學大學再生醫學範疇及中醫治療雙療法,目前正積極研究開發中風有效新藥,希望未來能嘉惠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