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1 21:17:25coolanews

最佳化利尿法可大幅提高正子掃描偵測骨盆腔癌症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F18去氧葡萄糖(FDG)正子掃描,應用在各種癌症之臨床應用皆受到肯定,但是在偵測骨盆腔癌症,尤其是膀胱癌及子宮頸癌時,因受到膀胱內之尿液活性的干擾,診斷相對困難,成大醫院正子造影中心主任姚維仁說,透過「最佳化利尿法」,可大幅提高正子掃描偵測癌症成效,讓癌症難以遁形。
  姚維仁主任說,正子造影儀(PET)可以顯示組織的微細功能變化,電腦斷層攝影儀(CT)則可以顯示組織的精確解剖細節,具備有電腦斷層攝影的正子造影儀(PET/CT),可讓病患經過一次的PET/CT掃描,便可同時在精確的解剖影像上看到組織的功能(生化、代謝、生理)變化。PET/CT運用在早期診斷、正確分期、評估療效、追蹤復發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備有電腦斷層攝影的正子造影儀,臨床可用於乳癌及淋巴癌之分期、治療及懷疑復發或再分期;大腸癌、直腸癌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食道癌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頭頸部癌(不包含腦瘤)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原發性肺癌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黑色素癌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甲狀腺癌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子宮頸癌之分期,懷疑復發或再分期。
  但也有癌症不適用,例如葡萄糖攝取不高,造成效果不佳(如肝癌);癌症的臨床病例較少,證據不夠(如胰臟癌、卵巢癌);癌症之偵測受背景高活性干擾(如腦癌、泌尿道癌)。正子造影儀相較於電腦斷層CT掃描,因腫瘤呈現高活性,偵測腫瘤附近(膀胱、子宮旁)侵犯比CT清楚,比CT多偵測二十%的淋巴轉移。
  正子掃描,應用在各種癌症之臨床應用皆受到肯定,但是在偵測骨盆腔癌症,尤其是膀胱癌及子宮頸癌時,因受到膀胱內之尿液活性的干擾,診斷相對困難。過去文獻報導,曾經有用導尿,導尿加上沖灌,大量喝水,及使用利尿劑等方法降低尿液活性,但由於無標準化流程,導致成效不一。
  由於南部地區膀胱癌盛行,為解決尿液在診斷上的干擾,成大醫院五年多來運用各種利尿方法進行研究,最後發現最好的方法是,病人檢查報到前喝水八百毫升,以達各病患體內一致性的含水量,接著於注射後一小時全身造影後,再給予八百毫升飲水及利尿劑,藉由大量排尿減低尿液活性,在注射三小時後進行局部造影;經由此方法,尿液活性可有效降低至十之一以下,膀胱癌之偵測率,則可由六十%增加至九十%,在子宮頸癌的診斷也有同樣的效果,在子宮頸旁侵犯和淋巴轉移,有更高的診斷率。
  正子掃描目前健保僅給付應用在已確診癌症之分期與復發追蹤,例如疑似有復發或轉移及需要評估復發之程度(不得用於例行之追蹤檢查),以上各階段須符合: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核子醫學掃瞄等檢查仍無法分期者,或認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不足以提供足夠資訊,以供治療所需者才可以,且須於病歷中說明施行正子掃描的原因。因正子掃描價格昂貴,健保給付條件嚴格,以成大醫院來說,一天平均做四例,其中二例是健保給付,另二例是不符健保給付之癌患及健檢民眾。
  姚維仁主任說,「最佳化利尿法」,也可應用於其他泌尿道癌症及骨盆腔癌症,此方法若能推廣使用,將可幫助正子掃描在泌尿道癌症之臨床價值及健保未來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