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3 17:44:51coolanews

奇美醫院中醫部開辦「腦中風特別門診」服務發病二年內病患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時值入秋,腦中風病患開始逐漸增加,根據以往統計,中風的病患於秋末冬初開始增加,在元旦與春節前後到達最高峰,奇美醫院中醫部賴郁凱醫師指出,近來每日門診不乏有腦中風病患就診,為提供腦中風病患全方位便捷服務,配合健保局開辦「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讓病患獲得更完善的治療。
  賴郁凱醫師表示,依據衛生署民國九十九年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所謂腦血管疾病即一般民眾俗稱的「腦中風」。腦中風主要病因是顱內的循環障礙,造成腦部的功能損傷,其症狀包含了急性的肢體無力感或活動障礙,嚴重的會造成神智昏迷,甚至死亡。在分類上,現代醫學依照其導致腦部循環障礙的原因,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梗塞性腦中風」;而中醫則依照發病的症狀,分為「中臟腑」及「中經絡」。
  「梗塞性腦中風」依照循環障礙所影響的位置及範圍不同,症狀的表現也不同。賴郁凱醫師指出,最輕微的是一種暫時性缺血性中風,發生時可能手腳一時無力、口眼歪斜或是視野缺損,隨即在數小時內慢慢恢復。這是因為小血栓一時阻塞到局部的動脈,小區域的腦組織缺氧,造成肢體運動或是感覺的障礙。等到血栓鬆動,血流再次暢通,症狀就會改善。
  此類中風雖然事後幾乎恢復正常,但是這種一時性的中風,暗示這個患者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另外心律不整或是頸動脈嚴重血管硬化患者也是需要注意的高危險群。這類腦部動脈被血塊阻塞的中風患者,如果能把握時間迅速送到醫院,使用血栓溶解劑進行治療,可增加復原的機會。對於梗塞性的腦中風,中醫可運用針灸或中藥,減少已損傷的腦細胞壞死,促進側枝循環的建立,減少日後可能殘留功能障礙的後遺症。
  賴郁凱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因體內血管長期承受較大的壓力,尤其在一些特殊的管徑變化,或是彎曲轉折的地方。腦部的血管長期在壓力大之下容易導致破裂,造成出血性腦中風,出血的血塊會造成顱內壓上升,加重腦組織損傷。部分患者可以施行開顱手術,降低腦壓或移除血塊,於急性期挽救病人的生命。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於重症的中風患者,中西醫整合治療扮演重要角色。發病初期,加護醫學的照顧是搶救生命的關鍵,待患者生命徵象穩定後,復健、高壓氧及中醫妥善的合作則可以促進身體恢復,減少永久性的功能障礙。
  賴郁凱醫師表示,近年來奇美醫院中醫部持續推動「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即腦中風患者在住院期間經主治醫師同意,就可會診中醫治療,出院後中醫部另設有「腦中風特別門診」,周一至周六均安排專門的醫師,服務中風後兩年內的病患,提供妥善的醫療照顧,掌握恢復的黃金時間。
  另外為了減輕病患的經濟負擔及節省候診時間,除提供掛號費的補助外,並協調中醫部與復健科治療先後的時段,使病患可從容的完成針灸及復健的治療,提供病患全方位便捷的服務。
  賴郁凱醫師提醒有高血壓、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在天氣逐漸變冷的秋冬時節,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民眾事先重視防範「腦中風」的發生,遠勝於日後任何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