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09:33:14coolanews

缺脂性皮膚炎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缺脂性皮膚炎」乃因皮膚的表面缺乏油脂保護膜,使得皮膚太乾燥,皮膚變硬而有裂痕,嚴重時並皸裂至皮膚深部,產生一種刺激、發炎、泛紅和劇癢等症狀的皮膚炎。
  台南市立醫院王致中醫師說,該病症由於在冬季裡常見,故若在此時期發病,就被稱為「冬季濕疹」或「冬季皮膚炎」(Eczema.Hiemalis),在國外又叫做「冬季癢」(Winter.Itch)。 
  發病的原因是因氣溫下降時,會使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某些老年性皮膚或原本皮膚就較乾燥者之皮膚角質層的水份(十至二十%)減少至十%以下。使皮膚變得脆弱,失去彈性,易於接受外來刺激物(如羊毛、水、清潔劑等)刺激,而造成皮膚症狀。可以造成皮膚乾燥的情況先天情況如: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皮症,魚鱗癬患者,皮膚原本就較乾燥;後天情況:一、突然降低氣溫,濕度;天氣轉變,冬天,冷氣房中,或洗熱水澡之後;二、油脂分泌缺乏:如中老年人,甲狀腺功能過低,纖維素缺乏,及慢性疾病,所導致的惡性體質。三、油脂過度流失:如洗澡次數過多,水溫過高,或肥皂使用太多。 
 缺脂性皮膚炎發生部位以四肢伸側為最多,尤其小腿前側及手部,嚴重者可致全身發作。症狀有皮膚粗糙,失去彈性,有細小,白色,脫屑,進而出現潮紅,有脫屑的紅疹,伴有癢感及搔抓,紅斑層逐漸擴大,而呈明顯充血及腫脹。嚴重者會導致較深的縱橫交錯皮膚裂紋,併有滲漏,發炎,及疼痛的急性皮膚炎,極易復發。 
  皮膚乾燥的最好辦法,是維持皮膚的正常和健康狀態;在輕微乾燥時,可局部使用潤滑劑,如局部使用凡士林、凝膠、冷霜、或大面積使用保濕乳液;局部含類固醇的藥膏或乳液抗發炎藥物、局部止痛劑或麻醉劑;保濕效果的濕潤劑,如Urea尿素等、角質溶解劑或乳酸等果酸。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