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2 09:18:51coolanews

導正就醫觀念排除歧視幫助精神病患迎向未來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精神病其實就像許多慢性病一樣,「再發作」變成病患及家屬最棘手的問題,由於精神病已被證實是一種腦部疾病,已發病的病人能「持續性」的藥物治療,是預防再發病最基本的工作,如能配合良好的復健及支持性的環境,即可減少再發機率,讓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由於大眾對精神疾病觀念的閉塞、醫學知識的缺乏,往往有許多人已經有精神病的症狀或心理上發生問題,還不知應該如何尋求幫忙,甚至有的人知道自己有情緒困擾或行為偏差,卻怕被人知道而諱疾忌醫,更有些人對精神病患避之唯恐不及,害怕自己被精神病患攻擊,或怕精神病會傳染。
  精神病不僅不會傳染,更可經由醫療治療後得到完善的控制,隨著精神醫療的進步,許多精神疾病都已變成可治療,且需要被治療的疾病,許多罹病病人仍可透過治療而回歸正常生活,甚至重回職場;精神疾病並不可怕,積極就醫、按時服藥,病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也期待社會能給精神病人多點支持,少歧視,多點關懷及鼓勵,讓病人能融入社會走出陰霾及病痛。
 台南市衛生局舉病例指出,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花」今年五十幾歲,從二十歲時因感情創傷後,出現足不出戶、拒絕與人互動,社交行為退化、自我照顧能力變差、披頭散髮等等病徵。主要照顧者為阿花的母親,因家中還有雙盲的妹妹都由母親負責生活起居,「阿花」媽媽年事已大,無法勸說阿花就醫,所以阿花就這樣處在病情加重退化的情況下過日,街坊鄰居知道阿花的狀況,對阿花敬而遠之,因為害怕與其接觸後會被傳染,更擔心阿花會疾病發作出現暴力或滋擾行為。
  隨著時間流逝,阿花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她變的更孤僻,除了如廁時間外,阿花三餐甚至連睡覺時間都只敢在客廳的單人椅上,阿花家也成了鄰里間的拒絕往來戶,鄰居經過她家都加快腳步,更別說是伸出援手幫助了。直到有天台南市衛生局發現阿花的狀況,經過多次的介入關懷後,連結上醫療資源,阿花就這樣在經由專業醫療介入後,病情漸漸出現轉機。
  醫師診斷出阿花為非器質性精神病,並替她申請殘障手冊,經過多次的努力與溝通,醫療團隊及台南市衛生局終於看到阿花的轉變,從一開始家訪時無法與阿花做任何溝通,到現在家訪時阿花會露出笑容並邀請家訪人員入坐,這樣的轉變對醫護人員無非是一種動力與鼓勵,現在阿花仍陸續接受醫療,病情亦獲得良好的控制,也讓阿花的媽媽,從完全照顧者的角色,轉變成部分照顧者。這都證明精神疾病接受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病況控制,無論對個案本身或家屬,都能減輕疾病所造成的負擔,甚至能恢復彩色的人生。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