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腹痛小心膀胱癌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一名五十歲婦女到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科求診,訴說五個月前曾手術切除子宮後,傷口部位一直持續疼痛,醫師認為是手術後正常的現象,施以止痛藥後,但腹痛嚴重依舊,情況令她十分困擾,深深影響日常作息與工作,經李耀泰醫師診斷,竟發現罹患「膀胱癌」。
李耀泰醫師指出,該婦女半年前因有頻尿到他院求診,小便檢查正常,婦檢也沒有子宮下垂,但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腫大並有肌瘤,認為頻尿是子宮壓迫所致,便建議她切除子宮治療。
該患者五個月前經腹部橫切切除全部子宮,過程尚為順利,但術後傷口附近持續疼痛、且腹痛和小便疼痛,回診時將疼痛症狀告知醫生,卻被認為是手術後沾黏和輕微尿道炎,僅給消炎藥和止痛藥了事,但連續三個月,疼痛依舊,而使患者變得焦慮、失眠、無法工作,甚至無法參與社交活動,經前往其他醫院治療,但同樣的治療方式與結果,對病情毫無助益。
李耀泰醫師詳細婦檢、血液、肛診和超音波檢查後,診斷為腹壁疼痛,可能因手術切除子宮時使用開腹器撐開腹壁,導致腹壁神經受損,並可能有尿道內的病灶,經在左側腹壁上注射類固醇和麻醉藥,將疼痛的惡性循環打破,治療一週後患者已感覺左腹壁沒有疼痛,但右側仍有疼痛,於是又在右側注射相同藥物。
再過一週後患者回診時,腹痛已消失,但每次小便結束時,尿道口有抽痛感,於是李耀泰醫師會診泌尿科醫師,小便檢查有輕微尿道炎,以消炎藥治療一週後,症狀仍存在,而尿液檢查有惡性細胞存在,電腦斷層疑有膀胱病灶,但還沒有移轉病灶,於是接受膀胱鏡檢查,在膀胱頂部發現約四公分的病灶,直達子宮肌肉層,病理報告確認為滲潤性「膀胱癌」,於是將所有病灶切除乾淨,並由泌尿科醫師接手治療。
上一篇:罕見遺傳疾病小胖威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