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疾病的飲食照護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當腎臟發生病變時,無法將體內的含氮廢物排出,嚴重時會造成尿毒症及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引起倦怠、頭暈、無力、噁心、厭食、嗜睡、貧血、搔癢等症狀;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飲食該怎麼吃?台南市新樓醫院總院方姿萍營養師指出,因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建議每一位腎臟疾病患者應定期接受營養師的飲食指導,並定期追蹤。
方姿萍營養師指出,慢性腎臟疾病患者飲食控制應注意以下原則:一、攝取足夠的熱量:攝取高熱量而蛋白質含量極低的食物補充(避免身體組織因蛋白質分解而加重病情);例如純糖,如有糖尿病請依營養師建議使用、植物性油脂、低蛋白澱粉,如玉米粉、太白粉、藕粉、蕃薯粉、冬粉、細米粉、粉圓、西谷米、涼粉皮、澄粉等。
二、控制蛋白質的攝取:至少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以上是來自高生理價值之蛋白質,如:雞、鴨、魚、肉、蛋、奶類,其餘由米、麵、五穀類、蔬菜供給。三、低生理價值之蛋白質食物:因在體內的利用率較低,容易加重尿毒,建議盡量避免攝取如乾豆類(紅豆、綠豆、蠶豆、豌豆仁)、麵筋製品(麵筋、麵腸、烤麩)、核果類(瓜子、花生、腰果)。四、配合限制飲食:依病情需要,配合限鈉飲食、低磷飲食、低鉀飲食。
方姿萍營養師說,在限鈉飲食方面;可預防或減輕水腫情形,並控制血壓。盡量避免醃製及加工、罐頭製品,烹調時食鹽、味精、醬油須限量,可使用蔥、薑、蒜、肉桂、五香、花椒、檸檬汁及糖醋等方式烹調,以增加風味。另市售低鈉或薄鹽醬油或半鹽、低鈉鹽..等,因其鹽份中之鈉以鉀取代,反而會增加血鉀離子,故不適合腎臟疾病且須限鉀的病人使用。在限磷飲食方面:腎臟疾病患者其腎臟功能不佳,會使血液中磷的濃度上升,引起高血磷,而導致皮膚搔癢及骨骼病變,所以需適當的限制飲食。因為磷廣泛存在於食物中,所以磷量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酵母、健素糖、內臟類、全穀類(糙米、全麥麵包)、堅果類、蛋黃等,應盡量避免攝取,如醫師有開氫氧化鋁或碳酸鈣片(磷結合劑)減少磷的吸收,應注意服用時應與食物一起咀嚼充分混合,才可發揮結合磷的作用。
在限鉀飲食方面:隨腎功能降低,腎臟排泄鉀離子會下降,血鉀太高時會
引起心臟傳導及收縮異常。所以應盡量避免食用含鉀高之食物,因鉀離子易溶於水,故蔬菜可在烹調前,切小片以大量熱水燙過再撈起瀝乾、再油炒或油煎,並儘量少吃含鉀高的水果,如:枇杷、柑橘、柳丁、葡萄、柿子、桃子、水梨、香蕉、芭樂、木瓜、楊桃、芒果、龍眼等。
方姿萍營養師表示,病患要控制水分之攝取量:在腎臟疾病初期比較不需嚴格限制飲水量,若排尿量減少時,體內水份堆積.而導致水腫、腹水情形時,需限制每日水分之攝取量(包括飲料、水果、湯汁所含之水分),一般水分攝取量建議以全日排尿量加上五百至七百CC。
方姿萍營養師強調,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應依病情不同而採取不同的飲食治療,來減少腎臟的負擔,並維持適當的營養狀況,減少合併症發生,以達到飲食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