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使用影像放射線治療可減少組識受損提生存活機率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食道癌」是台灣常見且致命的惡性腫瘤,好發四十至六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約十五比一,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醫師林逢嘉指出,由於食道癌有症狀時常已第三、四期,已無法單以手術治療,透過放射線與化療可改善病況,而食道癌使用影像放射線治療可減少組識受損提生存活機率。
林逢嘉醫師說,依據衛生署統計資料,九十五年共有一千七百三十三例新診斷個案和造成一三0四例死亡個案,是男性的第六位與女性的第二十一位癌症死亡原因,所以一般民眾應該要對食道癌的預防及治療應要有充分且正確的認識。
林逢嘉表醫師指出,在台灣的食道癌中,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病理組織型態,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案例皆屬此型態,常見的危險因子為抽菸及喝酒,常見的症狀為吞嚥不順、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體重減輕、咳嗽、容易嗆到及沙啞等。因為食道鳞狀細胞癌非常容易有局部侵犯生長和遠端轉移的現象,導致許多病患在求醫就診時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所以一般民眾應該要戒除抽菸及過量喝酒,並且若有上述相關症狀時應該及早就醫,及早釐清問題並解決問題。
林逢嘉醫師表示,食道癌的診斷需要整合醫院跨科部的資源,包含身體理學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食道攝影、病理組織檢查、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骨骼掃描、正子電腦斷層攝影及其他相關必要檢查。成大醫院現行擁有專業且完整的食道癌診療團隊,藉由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可以相當準確診斷腫瘤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期別,正子攝影電腦斷層更可提高遠端轉移診斷的正確率,對於病人日後的治療提供正確且重要的依據。
林逢嘉醫師說,因為食道癌非常容易有局部侵犯生長和遠端轉移的現象,並且許多病患在求醫就診時已經是第三期或第四期,而過去研究已經證實第三期或部分第四期的食道癌病患,如果先接受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後再手術,則可以比直接手術獲得較好的三年存活率,所以這已經是許多醫學中心目前採行的治療方式,成大醫院食道癌診療團隊循此模式共同治療照顧食道癌病患已有多年的經驗及良好的成果。
林逢嘉醫師指出,放射線治療是治療食道癌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放射線治療技術的發展、進步與成熟,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已經普遍採用「三度空間順形放射線治療技術」、「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及「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技術」來執行食道癌的治療,藉由以上的技術,可以精準地利用放射線殺死腫瘤細胞並且同時降低周邊正常組織器官的傷害和副作用(疲倦、吞嚥困難、咳嗽、皮膚發炎、肺部發炎),提高食道癌病患的存活率(五年存活率約五至三十%)及生活品質。
林逢嘉醫師進一步說明指出,以往進行進行放射線治療時,在殺死腫瘤時,也可能會造成正常組織受損,像有的病患食道癌腫瘤雖改善,但卻因肺部受損造成纖維化,呼吸功能受損而 導致死亡,所以如何提升效果,避免傷害是醫護人員追求的目標;目前成大醫院採用的「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技術」可以只針對腫瘤病灶進行放射線治療,並透過即時「影像」導引校正,達到精確的目的,成大醫院使用此一技術治療多名食道癌病患,成效頗佳。
林逢嘉醫師強調,就因為食道癌五年存活率不高,所以更要努力提高治療成效。成大醫院食道癌診療團隊由胸腔外科賴吾為主任所領導,成員包含胸腔外科醫師、胃腸肝膽科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放射線診斷科醫師、放射線腫瘤科醫師及營養師,定期開會討論來建議食道癌病患的治療方式,並且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其他醫學中心合作,進行食道癌的同步化學放射線標靶治療臨床試驗,期望能進一步發展更有效的治療模式,提高食道癌的治療成果。
下一篇:氣喘與鼻過敏的中醫三伏貼療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