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2 10:42:08coolanews

小心網路成癮症上身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網路上癮」與賭博、購物狂一樣,都屬於行為性成癮,而網路上癮者多半是接受挫折度低、缺乏穩定的自我形象,缺乏生活目標及成就感等特徵,處理成癮問題不一定要吃藥,但絕對需要心理上的協助。

根據二00九年青少年身心健康與親子關係大調查分析,超過四分之三的青少年,在課業需求外,一天會花二小時以上時間打電動或上網,而在深夜十一時以後才睡最主要原因,除功課做不完佔三成五外,有二十一.六八%是使用電腦上網打電動,長期使用網路會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值得各界重視。

電腦吸引人的地方很多,大致可分「玩遊戲」與「交誼」兩種。「線上遊戲」建築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交誼活動」包括流覽網站、上聊天室、拍賣網站血拼等,藉由媒介得到心理上的快感,但是過度使用電腦的結果會產生與人互動上的困難,造成與家人關係疏離,嚴重脫離現實;網購甚至買過了頭,造成經濟負擔;也間接造成身心耗損,不是精神方面岀問題,就是身體狀況出問題,例如眼乾、頭痛、肌肉酸痛、腕肌受傷。

 青少年有些因人際關係與社會生活障礙,躲進電腦世界中,在遊戲中得到英雄式滿足,另有些人因為需要依賴成癮帶來短暫快樂,在無其他替代方式下,繼續耽溺在上癮當中。而網路已經是現代生活重要社交工具,甚至是各種情緒避風港,如果本身是不上網的家長很難分辨孩子是合裡使用電腦或是真的上網成癮?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有下列現象就有網路成癮症問題:不上網後仍屢屢思念網路上的活動,需要越來越長的上網時間才能得到相等程度的滿足;無法控制上網衝動,或企圖減少上網但無法成功;不上網時有情緒化、憂鬱或煩躁不安等退癮或戒斷反應;上網時間遠超過預期時間,無視於因上網而危及重要他人關係、職業或教育機會或花費過多仍持續上網;為了上網而放棄社交或職業有關的機會,並向家人欺瞞上網時間,藉上網逃避各種問題或解脫情緒困擾。在過去一年內若有符合五項以上,就算有網路成癮症。如果自覺因為上網關係,與朋友、家人互動明顯減少,曾不只一次有人告訴自己花太多時間上網或因上網睡不到四小時等,就是成癮的高危險群。

台南市衛生局以心理健康角度,建議民眾:一、每使用電腦四十分鐘,請讓眼睛及身體休息片刻;二、勿對虛擬世界做過多的幻想,因為過度的投入反而影響在現實環境中人際關係的社會功能;三、多發揮善用電腦的優點,避免成為電腦的奴隸。

從日常作息作一點點改變,先從「排除障礙物」著手,如果網路成癮者想要減少上網時數,必須先做一個重大決定,不去網咖或限制自己上網時間,如果兩者都難以克服,就把電腦擺在客廳等公共區域,減少一回到家就直接進房鎖門習慣,自然可降低對網路的依賴,換個方式讓自己無法上網太久,如果已經有改變,也別忘了同時給自己其他選擇如尋找失去已久的興趣喜好或開發紓壓管道自我提醒,否則很快失去維持動力。

據了解,目前網路成癮幾乎集中在二十歲左右青少年族群,少年法庭中因觸法案件逐漸增加,如果青少年和父母相處上困擾,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或對社會生活適應困難選擇逃避態度,一定要尋求專業單位或醫療院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