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股市震盪 致焦慮症復發身心科門診增兩成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近月來金融危機的消息充斥各大新聞版面,股市的起伏震盪也造成人們情緒波動,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蔡咏良指出,這段期間精神科門診平均多了快兩成,許多原本控制穩定的焦慮症病人,近來也有復發的跡象。 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蔡咏良指出,投資人面對資產嚴重縮水,認不認賠,不只是是否要面對虧損的問題,不少人的人生計畫被逼著要重新調整,從退休、進修、轉換工作跑道..到生活習慣、日常生活開銷等日常瑣事,都面臨需要調整的巨大壓力。
身心科主治醫師蔡咏良舉例指出,一名三十四歲的陳小姐任職於台南某外銷公司,因恐慌症於門診持續服藥,本來病情已穩定一段時間,近來因金融危機嚴重影響歐美民眾的生活習慣,往年此時公司應可接到年底甚至明年初的訂單,現在卻完全不見蹤影,因憂慮公司是否會因此而裁員,陳小姐原本已控制下來的恐慌症狀,近來頻頻發作。
另一名本身罹患焦慮症的魏太太,先生剛失業在家,兒子還在就學,先生對錢的焦慮情緒在家中蔓延,每天不斷地計算家庭開支,並開始對魏太太的日常生活花費表達意見,更把不能再過以前的生活等等的話掛在嘴邊,甚至要求兒子辦助學貸款,表示兒子必須學會自己靠自己,爸爸已經養不起他,不僅搞得家中氣氛低迷,魏太太的焦慮症狀也開始復發。
身心科蔡咏良醫師表示,近日來回診者以預期性的恐慌發作佔大多數,而焦慮症患者,本身就具有容易焦慮性思考的特質,容易災難化、預期性焦慮、強調負面事件的重要性,加上東方人常常要人未雨綢繆的民族性,種種因素此時都可能惡化焦慮症狀;倘若本身就是A型性格者,則除了要小心罹患焦慮症外,更應該小心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
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蔡咏良提醒焦慮症患者,規則服藥甚至是調整藥物,此時是必要的措施,尤其是針對有復發跡象的病人,請務必趕快回診;其實危機就是轉機,這樣的症狀,也給自己重新面對自己的機會,練習用正向的態度看待,就是一種自我療癒,這種方法對思考型的病人尤其有幫助;身體感受型的病人,則可以搭配放鬆治療、生物回饋治療;行動型的病人,建議重新調整生活模式,練習關掉電視到戶外走走,接觸賞心悅目的環境,即有轉移注意力、解除焦慮的作用。
身心科主治醫師蔡咏良建議耿耿於懷於投資的失利者,可諮詢會計師的意見,實際分析財務狀況,以釐清財務危機壓力是來自預期心理,還是真的陷入困境,試著解套自己的焦慮,並且不要因為他人看法而盲目改變自己的決定;當人焦慮時,會不斷地渴望追尋快速消除焦慮症狀的方法,這時候就容易倉促決定,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有些人甚至開始使用酒精、毒品等,企圖尋求短暫地脫離。
此外,更應該留意身邊家人是否開始出現焦慮症狀,當家人頻頻詢問他人意見,表示已經開始出現焦慮情緒,若是出現胸悶、胸痛、喘不過氣來、手腳發抖、暈眩、疲倦、肌肉緊繃等身體症狀,尤其是遍尋內外科醫師診治,所安排檢查一切正常的身體不適,需小心是焦慮症狀,應及早就診,調整生活習慣再搭配一些抗焦慮劑便可安度難關,倘若惡化成焦慮性疾患,或甚至合併憂鬱症狀,可能就必須合併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恢復的時間也可能會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