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8 21:47:50coolanews

「生理回饋治療」結合放鬆訓練與儀器評估可收放鬆效果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身處於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每天所需面對的挑戰、考驗已遠遠超過農業時代,每天所接收到的訊息更是目不暇給,「壓力好大!」「我快喘不過氣了!」「怎麼辦!事情做不完」等已取代「吃飽沒?」成為大家見面時的問候語,腰酸背痛、頭痛、心悸、胸悶、驚慌、失眠等也成為現代人普遍的文明病,台南市立醫院臨床心理師楊美華指出,「生理回饋治療」結合放鬆訓練與儀器評估可收放鬆效果。

台南市立醫院臨床心理師楊美華指出,壓力哪裡來?「生活瑣事」是最常被忽略的壓力源到底人們怎麼了?壓力從何而來?一般人認為只有面對重大事件才會有壓力,如天災人禍、生離死別、裁員資遣、負債破產、投資失利等,但實際上,壓力也會來自於「好事」,如升官發財、結婚、搬家等。而最為人們忽略的壓力源就是「生活瑣事」,家庭主婦也許會說「我的生活很平常呀!我每天就是跑醫院照顧洗腎的婆婆、接送小孩、做家事、看小孩的功課」;公司主管可能會說「我每天都很有效率的開會、跑客戶、幫職員上課、檢討,這些都是我該做的事,我也應付得來」,殊不知當我們的「體力」、「腦力」、「心力」在不知不覺中付出、耗損時,壓力便儼然而生。

臨床心理師楊美華指出,長期壓力易導致自主神經失調臨床心理師提供專業協助

;「壓力管理」已成為現代人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課題,過去原始人類的自主神經系統主要面對懸崖、猛獸等險惡的自然環境,現代人的交感神經系統則為了因應爆炸的資訊、外在及自我的要求,經常處於過度興奮的備戰狀態,一旦這樣的狀態長時間持續,就可能會導致自主神經失調,使人體無法在應該卸除裝備時恢復過來,造成無法放鬆,或更嚴重地會破壞免疫系統、慢性疾病纏身。心理師楊美華提供「壓力管理」四步驟:一、釐清敵人是誰;二、評估戰力;三、訂定作戰計畫;四、適當規模地動員,供民眾參考,並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心理諮商或治療,讓臨床心理師提供相關的專業協助。

臨床心理師楊美華指出,客觀上來說,壓力的產生常與過度嚴重的人事物有關,但壓力更常導因於個人主觀「認知評估」的問題,人們有可能誇大了事情的嚴重性、做了災難化的推論,也或許設定的標準過高、要求完美,逼得自己或別人喘不過氣;亦或者我們是缺乏自信、低估了自己的能耐,在迎戰前就先嚇壞了自己,因此顯得抗壓性不足;有時候也可能因為沒有設定合適的挑戰目標、缺乏生活重心,使得我們的體力、腦力、心力無用武之處,導致終日無所事事、或有懷才不遇的苦悶。

臨床心理師楊美華表示,透過心理治療「認知調適」的過程,首先釐清問題範圍、搞清楚所要對抗的「敵人」是誰,其次合理評估自身能耐及可利用的資源、建立自信,接著訂定適切的目標及作戰計畫。其中「時間管理」及「動員規模」便是應戰計畫中很重要的一環。楊美華心理師指出,需要合理的分配資源,動員充分的體力、腦力、心力,一一解決問題、改善處境,同時也需注意減少浪費個人戰力。經過一番努力或奮戰後,對於目前無法改變的事實或無能為力的處境,就需要逐步調整心態,學習接受現況或學習放下,毋需再浪費力氣作無謂的抗爭。

臨床心理師楊美華指出,怎樣做才叫「適當規模地動員」?如何才能節省不必要浪費的戰力呢?其實現代人的壓力症候群,經常反映在身體上的諸多不適,這往往起因於因應壓力時的「過度動員」,或是明明已經離開戰場了卻忘記卸除武裝,試想一個畫面:當你坐在辦公桌前敲打電腦鍵盤時,是不是總不自覺的睜著眼、聳著肩,甚至忘記呼吸換氣,即使離開了辦公室,是不是走路、開車、坐在沙發看電視卻還維持一貫的瞠目、聳肩姿態?這樣又如何能不感到胸悶、頭痛、眼酸呢?所以適當的「放鬆技巧」就很必要,讓我們可以改善生理的過度反應,避免浪費不必要浪費的力氣。

臨床心理師楊美華說,「生理回饋治療」結合放鬆訓練與儀器 評估自主神經功能及放鬆效果,臨床心理師最常教導患者的放鬆技巧有三:腹式呼吸、自我暗示放鬆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根據患者的生理狀態或症狀,心理師會為患者選定合適的技巧來訓練,而為了讓患者能更敏感於身體的反應、能更有效地掌握生理反應、學會放鬆,「生理回饋儀器」便是一項相當有利的工具,可以讓患者及心理師有客觀的依據來評估自主神經功能及放鬆的效果。「生理回饋治療」結合了放鬆訓練及生理回饋儀器的治療,由臨床心理師執行,在治療中會為患者接上可以監測自主神經生理反應的感應器,測量例如:末稍血液流量、肌肉活動電位、呼吸等反應,並將測量的結果輸出於電腦螢幕,讓患者可以「看到」或「聽到」自己身體內部發出的訊號,透過這樣的回饋過程,患者可以確實掌握主觀緊張感受與客觀測量結果間的關連性,以學習到如何自我調整,學會如何在戰備時維持適當的緊張程度,在休兵時能放鬆自我。

臨床心理師楊美華強調,為了讓現代人在都市叢林中維持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民眾應有正確的體認:運用精神醫療資源、接受由臨床心理師提供的專業服務,例如「壓力管理」或「生理回饋治療」都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有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