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8 21:38:08coolanews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早產的認識與預防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在懷孕的婦女間不時會聽到關於早產的狀況,大多數都可以藉由藥物幫忙,增加懷孕週數、讓寶寶更成熟一些,越接近足月,生存率越高,併發症越少,甚至平安地安胎到足月產,成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佩穎指出,惟在漫長安胎過程中,媽媽身心需要接受偌大煎熬之外,最擔心的還有早產兒的存活率、後遺症,所以注意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是否有早產跡象,以免錯失了治療時機就成了重要課題。

成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佩穎指出,早產指的是妊娠2036週之間就把寶寶生出來了,早產的發生率大概介於5%10%之間,但所造成的新生兒死亡卻佔了所有新生兒死亡的75%85%。早產陣痛的臨床診斷方式包括持續性的子宮收縮,有子宮頸進行性變化,雖然有早產跡象的孕婦30%有可能自行緩解,但還是有些孕婦除門診治療外甚至需要住院安胎,而住院安胎的媽媽中大約有50%可以足月生產。

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佩穎指出,引發早產的機轉複雜而多樣,大抵來說,引起早產的原因及危險因子包括有:產科方面的併發症,子宮頸、陰道感染,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畸形,子宮過度擴張,曾有早產病史者,胎盤問題,母體具有全身性併發症,生活形態的因素,如抽煙、酗酒、壓力、藥物,胎兒窘迫,或由於對體內自行產出之催產素的敏感度增加等等。

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佩穎說,但並不是有以上所提的因子就一定會早產,只是需要提高警覺,必須告知醫師自己有的危險因子並注意早產跡象,比如說有如經痛的腹痛及腫脹,或是下腹每隔幾分鐘就變硬一次或下墜感、持續性下背酸痛或陰道有壓迫感、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有紅色血絲,陰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樣液體,胎動明顯減少。

醫師蔡佩穎指出在早產的預防方面,對於高危險群孕婦,在懷孕之前,改善生活型態以避免早產,例如儘量在適當年齡懷孕,避免子宮頸的傷害或懷孕間隔太密,儘早找出高危險因子,如戒菸、酒、藥物,改善營養狀況及衛生習慣,避免工作過勞,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生殖系統之傷害如感染、人工流產等。

醫師蔡佩穎表示,在懷孕中,孕婦本身對於懷孕狀況主動關心、積極投入並培養正確的認知,是降低早產發生的重要關鍵,確實做好產前檢查,注意孕期的飲食營養、個人衛生、情緒,應有適當的休息,避免提重物、保持良好排便習慣,立即治療急性發燒性疾病,有效控制內科疾病狀況。若是早產現象仍持續存在,就要醫療介入,常用於控制早期子宮收縮的藥物有交感神經刺激劑、硫酸鎂、前列腺合成抑制劑、鈣離子阻斷劑,另外還有催產素阻斷劑的安胎藥,除了原本安胎的作用之外,據研究顯示可減少一些傳統藥物所引發的不適,如心悸、噁心、頭暈等等。

醫師蔡佩穎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十分重要,所以每個懷孕的媽媽,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密切注意有無早期徵象,並於規則產檢中多多與醫師溝通,倘若真有早產跡象的發生,與臨床醫師密切配合接受檢查並找出適合的處置方式,掌握最佳治療時機,才能順利生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