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12 18:25:46Consultant

社會論

(以下評論,全無事實根據,純屬虛構、廢話、謊話,請勿當真.)

對一個社會來說,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商貿經濟繁榮?民族榮譽?領袖的個人理念還是民眾的基本民生需要?對一個社會來說,誰是最重要的,只有數位的領袖人物還是成千上萬計的人民?這些質與量的價值比較都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怎樣定位一個社會在什麼時候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短短本文不能盡論所有問題,但希望能帶出一個開始。

從基本的心理學或管理學中,馬斯洛的理論認為人的不同需求是有優先次序的,當我們大概滿足了比較基層的需求,便會開始追求高一層次的需求。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生理上的需求(如飲食),再是安全的需求(如社會安定、退休保障),再是愛或感情上的需求(如社交、友情),再是對尊嚴上的需求(如名氣、受尊重),最後才是自我實現(如實現理想)。而一個社會是很多人根據約定的聚合,所以一個社會的基本需求是根據一個人的基本需求,如食物,加上所有任何聚合的基本-信約。左傳謂誠信為國之寶,在論語子貢問政中,孔子認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為政(/管治)之本,兵為首樣可不要的,但民信則不可無。沒有信則人民與政府各自猜疑而社會分裂各自為自我利益而行事,但沒有食物則沒有人民甚至沒有有社會,當民眾無法達到基本的需求,政權則動搖,不論中西歷史,不少革命都是由於統治階層妄顧民眾對基本需求如食物及安全所致。當然一個國家、地區,甚至一條鄉村都有它的尊嚴,都是很重要的,但不要把面子跟尊嚴混淆,更不要讓面子蓋過你的理智,老套一點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斷箭”中的約翰。屈伏塔可以以身體去擋核子彈,那不是酷而是笨。 新一代的諺語:“做生意的是求財不是求氣”,同樣的除了少數有野心的人外,平民百姓要求的袛是安定及公平的生活,而不是什麼政治上的大理想。既然社會是一個大家“約定”的互惠組織,那麼社會不應該是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的公器,而是以大眾利益為前提。但大眾利益不代表就是共產主義,歷史上它們的“均富”結果都變成“同窮”,而那不是大眾的利益。

從另一角度來看,(至少以前)人可以選擇獨居(個體/家庭)或者是群居(社會),而當然就如每一個選擇都有它的利、弊、得與失。選擇離群獨居則我們可享受更大的自由度,不用受任何法律、道德觀或第三者的束縛,我們自己辛勞所獲得的亦不用交稅,不用跟一些希望不勞而獲、懶惰的人分享成果,但同時我們失去“約定”上對所有人的公平與保護以及方便公平地交換工作成果,特別是因為個人能力有限,一個最強壯的農戶,沒有別人提供金屬作農具或老了、病了沒有需要別人的醫療照顧,會非常的困難。而這個“約定”包括了道德、倫理、法律、習俗及權利與義務等多方面,不論是前總統,甚至現任總統一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歷史上好像從未如此,中外皆是)。亦基於公平原則,我們不可能在有需要時則享受社會所帶來的好處,但沒好處時卻逃避對社會的責任(如一些地方的兵役)。同時我們亦要了解社會有“濟弱扶貧”的需要,就是說有能力的人是應該對社會承擔較多的責任,去幫助有需要及能力較差的人,這亦是良知及善心的基本人性,而不是在“窮爸爸、富爸爸”中所講的懲罰富人及有能力者的誤導性歪理(該書有不少好的理財點子值得一看,有一些是只適用於富人,對平民無用,更有一些“不負責任,只顧自家發財,不顧窮人死活”的“邪惡式非主流”資本主義歪論,需要小心分析),不否認,我們在某程度上已被剝奪這個選擇的權利,我們不可逃往深山獨居,因為所有田地非私有則公有,我們不可佔地為王。同樣的我們亦不可否定不少社會,不少人,特別是權貴份子沒有“遵守信約”,亦有些領袖抱著“一朝功成萬骨枯”的心態視萬民、下屬如草芥作投機式的犧牲。這不代表我們要支持無政府主義,反過來說當我們了解這個選擇時更令我們了解我們的公民權益與義務,對管治方面的要求與支持。不代表反對資本主義,而是要求一個公平、公正、安定的社會去實行資本主義,不要有特權份子,不要有個人崇拜,不要把個人理念強加於國家上。大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要讓歷史重演。

當我們選擇“遵守信約”,我們對社會的要求包括政府與民眾間的互信、健全的社會體系來維持糧食供應、教育醫療、經貿交易及安定法治、一定程度的言論、宗教自由、公平民主。一個愛民如子的政府,會為為民眾保持安定繁榮。這不單止是在國土上防止外人入侵、保持國土完整(如釣魚台列島對台灣),另一方面也不能為了個人或某些人的利益、理念而放棄民眾利益、安危而作出挑釁性行為(如日首參拜靖國神社、道出別處軍事情報),甚至帶出戰爭(如二次大戰中的希特勒為了個人理念而屠猶以至帶出戰爭、拉丹為了個人反美理念而帶出聖戰式恐怖主義襲擊(註:現今不少提出聖戰者都是偏激主義恐怖份子)。

國王、總統、首相,以至村長、里長都是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私心,多寡不一,同樣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念,有對有錯。每一個人做一件事都有原因,都有目的,有自私的目的,也有祟高的,更多時候是兩樣都有,只是不同的比重,當然也有不少時候是自以為是把自私的目的看成是祟高的,例如說很多總統都把自己的連任都看成是對國家最好的。有時候人會好心做壞事,也有時候會錯有錯著,既然出發點跟結果不一定是一樣的,我們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評價要從多方面去考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和衡量方法,所以結果亦可能不一。為政者是不是應該先以百姓的生計、生活為首要而不是其他次要的事情,而不要把百姓變成自我實現的工具,這是我們要思考的考題,為政者更應每天反省。


欲訂閱【顧問公私】免費電子報請至PC home個人電子報;網址: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c/o/consultant/
訂閱後,您將可收到最新文章喔!

顧問公私,您欣賞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