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10:09:50Connie_Chin

丁字褲或西裝,蘭嶼重建的思考

【聯合報╱社論】2012.08.30 02:15 am 

怪颱天秤挾十七級強陣風、十公尺高的巨浪重創蘭嶼,「廢墟」是目睹者對這顆「台灣最後的珍珠」災後慘狀的描述。

長年身處颱風第一線的蘭嶼,過去數百年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天人合一,總能在天災中全身而退,為什麼近年快速現代化後,抗災能力反而變得如此薄弱?

「路斷了、牆倒了、船毀了、糧空了……」蘭嶼椰油國小顏老師驚詫於天秤毀滅性破壞的同時,台東縣府、國軍部隊已立即準備救災機具、民生物資,循空路、海路搶進蘭嶼,宣示儘快展開「重建」。但眼前一個嚴肅的問題是:該如何重建?是回應觀光客需求,在實質上「去達悟化」的重建;還是符合蘭嶼永續、保存雅美文化的重建?

天秤颱風的摧殘,應當讓蘭嶼深省該「重建」成什麼樣貌?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樂天知命,食衣住行都與生態體系合而為一的雅美文化蘭嶼?還是屈服於漢文化,以功利主義、商業價值主導,定位為「台灣的夏威夷」的蘭嶼?或者能尋找出兩者相容的重建模式?此一被比喻為「丁字褲或西裝」的調適問題,近年來已明顯向西裝傾斜。天秤造成廢墟的震懾,或許是一個關鍵性的提醒。

蘭嶼災後滿目瘡痍,歸因於十七級強陣風。十七級強陣風有多可怕?一位曾在蘭嶼負責大型土木工程的工程師這麼形容,「我們躲進村長家,透過貼在地表、機槍射口大小的小窗往外看,只見幾噸的水泥消波塊像長了腳似的往海裡跑,八分厚的鋼板在地上飛……」,歷次這樣規模的強陣風,村長家這類傳統建築沒事,但後來蓋的水泥房子反而受損。

蘭嶼的傳統建築考慮夏天的颱風及冬天東北季風,基地選在依山面海的斜坡上,房舍建在挖出的凹穴裡,地表只看到屋頂,主建築則沉於地表下,自然不會受強風破壞;但近幾十年為滿足大量觀光客住宿需求,而大量興建的甚至是四層樓高的旅館、民宿,卻全都是矗立在地表、高地的迎風面,長期受高鹽分海風吹拂因而脆弱化,自然風險要高得多。

過去數百年蘭嶼的人口都維持在兩千出頭,這個數字被認為是蘭嶼自然條件可供養人類的「承載量」;觀光客快速湧入,民國八十年代高峰期甚至一年超過二十萬人,這對蘭嶼的自然環境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加上覬覦蘭嶼觀光利益的漢人移入,常住人口早已逼近五千,早就超載。若再加計大量的道路闢建、淡水需求、能源供應、鐵皮屋臨時建築,完全超出蘭嶼的負荷,發展已瀕於嚴重失控狀態。

商業利益最可怕的傷害是破壞雅美文化天人合一的永續價值觀。早年沒有外人的年代,生活物資完全取材於自然,量入為出,沒有貨幣,商業行為是以物易物;貨幣變成交易媒介後,錢主宰一切,跟著而來的是欲念。眼前的例子,九十一年離島建設條例通過,蘭嶼的住宅用電電費全免,讓蘭嶼用電量大增四倍,離開傳統自然通風的住居,搭鐵皮屋裝冷氣,冷氣密度全台第一,「開窗戶吹冷氣,不用白不用。」

極珍稀的珠光黃裳鳳蝶是蘭嶼的寶,不幸被日本商人看中,二十餘年前即出價五十元一隻收購,重利引誘,蘭嶼的國中小學生不只放假、下課抓,甚至平常也蹺課帶個捕蟲網去抓。商業利益、金錢至上嚴重侵蝕雅美文化的根,連帶的也讓蘭嶼人對環境、自然的和諧相處陷於錯亂。

看到蘭嶼形同廢墟,許多網友都為蘭嶼居民打氣「蘭嶼加油」。疼惜蘭嶼之餘,該給蘭嶼民眾足夠的思考空間,這些年忽略了蘭嶼前景該是以雅美文化永續為主體的思考,或是繼續走漢文化、商業化的發展道路?達悟民族千年來天人合一的生活形態,面臨天秤巨變的衝擊,今後何去何從,不止達悟,漢民族也該反省。

蘭嶼,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