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2 16:56:45coldbean
V.A
(原載於十月號野葡萄文學誌)
九月來了。足球聯賽們方興未艾。
我是一個超級足球迷。並不是說我很懂或很會踢之類的,但是我很喜歡足球。也常寫與其相關的文章。書裡有一篇,此外有整個章節都是以足球員為人名來著。自己網站上,足球種種出現頻率之高,即使朋友有時都看不下去。
對大部分人而言,今年的足球就是世界盃,世界盃。對於其他熱衷於歐洲聯賽的球迷來說,每次世界盃或者歐錦賽的那年份,都是「至少」會很豐富的一年。所謂「至少」是這樣的:你無法預測像世界盃此類國際比賽會為正常聯賽帶來什麼影響(許多人在比賽裡被發掘進而讓俱樂部引起高度興趣;也有參賽球員因為參加了此類競賽而負傷,或影響了在聯賽的表現),好或壞,也不曉得到底這種瘋狂的現象代表著什麼──而今年世界盃在決賽圈,委實相當無趣。
世界盃寫的是歷史,但歷史未必有趣或有意義──有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世界盃故事是墨索里尼時代義大利世界盃。相當糟糕的政治影響。(唯一有趣的大概是他打敗了希特勒的德意志代表隊。)。總之兩件事情是不一樣層面的東西罷。或者該這麼說:因為世界盃而嶄露頭角的球星們,有好下場的其實不如想像中的多。近年來幾次世界盃,出現了許多歐洲球會垂涎的未知新秀,他們在世界杯太亮眼,又不在歐洲球探平常可及範圍內;他們的國家隊成為黑馬,而他們的身價因此被抬得有點過高。國家隊裡踢不出水平的球星比比皆是,但沒聽說過因為世界盃沒踢好在所屬球會/聯賽身價下滑的球員,至少我想不到一個。輿論歸輿論,歷史歸歷史,緊接著還要在聯賽裡爭雄,若想太多國家隊的事情,不但有時候球員自己分身乏術,所屬球會也高興不了。
一般的足球季,大約是進入秋天到隔年冬春之際的半年份。也就是說世界盃提供的(或其他國際大賽)小高潮,夠填滿本來足球迷們無聊得想死的五個月吧。
我覺得接受徵招與否是拉倒的事情,個人主義至上──雖是這樣,自然心中還是會對支持的隊伍有著「希望名單」,而教練總是會遺漏一些自己喜歡的球員──這種感覺其實跟所謂「夢幻足球」(Fantasy Football)遊戲有相似之處。所謂夢幻足球遊戲,比方說在很多運動入口網站,收費或免費的,會有「夢幻英超」(Premiership Fantasy)這樣的東西,也有其他聯賽或玩法。遊戲機制依照球員在聯賽中表現,包括實際的數據與隱性的影響力,給予球員「夢幻分數」,球隊獲得的積分越高,玩家上榜或者贏得獎金的機會越高。玩這遊戲,得先挑出十一個(至少)球員。在所有聯賽的後衛中場及前鋒守門員中挑出,球員有身價值,得控制在自己的預算內。然後這支球隊的變化隨著聯賽開打,會有很有趣的投資效應──對足球迷來說。
對我來說,這很像音樂合輯。所謂Various Artists。簡稱V.A。在錄音帶發明之後,所有喜愛音樂的人沒有一個不曾把自己喜愛的曲子們收進一個專屬的V.A裡。如今I-Tunes等音樂軟體,可以讓自己編排出DJ listing,並「隨機播放」打造自己的廣播電台。當然也可以簡便的燒錄出一張心目中完美的V.A。(如果你真的也很愛音樂卻沒有這樣經驗,我只能說你不夠騷包……)。
市面上也販售各種音樂V.A,這些V.A 多半也都朝著某消費群眾而去:最常見的當然是時下最流行流行歌曲合輯,拼盤雖說容易過時,但也的確證明了某一年的某一時刻中流行反映出的態度與現象。而預算有限的消費者絕對會受這種唱片公司所出的流行年度選輯所吸引。最近幾年,所謂沙發音樂合輯的恐怖氾濫,似乎比當年那些唱片公司搶頭香的挖出已經快爛掉的名牌而集成的情境更瘋狂。
還有什麼樣的V.A呢?台灣獨立廠牌所發行,為了打響廠牌名號與音樂鑑別度的合輯,近年來以中低價位的大碗,附帶贈品或其他「廠牌認同」機制,雖然未必能夠藉此直接營利,卻有顯著宣傳與周邊的效應存在。
收錄不同歌曲的電影原聲帶,當然也是V.A Compilation。電影原聲帶的例子很特殊,在於我時常會希望自己能夠替喜愛的電影挑選,甚至製作歌曲──這就像我希望英格蘭隊出征歐錦賽時能夠以不同的風貌來迎擊拉美球風隊伍或者傳統歐式球隊。好的電影配上糟糕音樂就像球員很好,但是陣勢卡住踢不出來的球隊;好的音樂有了可電影糟糕,就像陣容流暢球員天賦異稟卻被教練白痴的政策給搞垮了一樣。相同狀況出現在連鎖店的音樂──隨著日本的百貨業者相繼推出音樂V.A,旗手應該是Beams吧,這種訴求於「風格」與消費認同感之間的潮流正在崛起。有些相當成功,多數卻還欠耕耘,擺脫不了附庸的不知所謂。
剛提到獨立廠牌。不得不提一點──在台灣未必有機會面市,但卻相當著重於質感兼具宣傳風格的國外特色廠牌/雜誌合輯。此類合輯未必便宜到哪裡去,不過有不少卻都經過整體編輯與情報企劃。有意思的是,比方說雜誌,在英國較知名的幾家雜誌,有許多幾乎每期附贈一張唱片,而那絕對是經由編輯挑選的Soundtrack to your Issue──就像當月最佳球隊與陣容。在日本,After Hours廠牌的雜誌,在企劃深度與厚度上絕對可以作為當代日本獨立音樂的重量情報誌──同時也附贈延選唱片。或許用「附贈」怪怪的,怎麼說呢,可以說買這樣的雜誌或書籍時,已經不把唱片當作是附加品了,他們的質感讓人願意將其視為商品不可或缺的部份,而非bonus。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必須相信一支球隊的教練可以排出夢幻名單,並切確聽見,才能真的肯定自己沒有追隨錯誤。
聽V.A像是一扇窗口,讓人聽見他人手下的最佳「夢幻旋律」。在玩夢幻足球的同時,我不會挑選(礙於預算也無法挑選)最佳的陣容,但求一致性。對於聽V.A我也是抱著相同態度──我不想聽到一堆好歌的集結,我更想知道的是背後編排者與特色廠牌編輯的匠心挑選,讓他的球隊在音符與節拍之間,找到最佳的,最具自身代表性的位置,以及所要傳達的概念。
延伸閱讀:
After Hours雜誌(節點文化)
http://www.nodeculture.com/afterhours.htm
尼克宏比,「足球熱」。(麥田)
延伸聆聽:
V.A/The Sound Of Youth Sweden Vol.4瑞典年輕之聲第四輯(馬雅音樂)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11698
V.A/Small Melodies(節點文化)
http://www.spekk.net/catalog/smallmelodies.html
九月來了。足球聯賽們方興未艾。
我是一個超級足球迷。並不是說我很懂或很會踢之類的,但是我很喜歡足球。也常寫與其相關的文章。書裡有一篇,此外有整個章節都是以足球員為人名來著。自己網站上,足球種種出現頻率之高,即使朋友有時都看不下去。
對大部分人而言,今年的足球就是世界盃,世界盃。對於其他熱衷於歐洲聯賽的球迷來說,每次世界盃或者歐錦賽的那年份,都是「至少」會很豐富的一年。所謂「至少」是這樣的:你無法預測像世界盃此類國際比賽會為正常聯賽帶來什麼影響(許多人在比賽裡被發掘進而讓俱樂部引起高度興趣;也有參賽球員因為參加了此類競賽而負傷,或影響了在聯賽的表現),好或壞,也不曉得到底這種瘋狂的現象代表著什麼──而今年世界盃在決賽圈,委實相當無趣。
世界盃寫的是歷史,但歷史未必有趣或有意義──有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世界盃故事是墨索里尼時代義大利世界盃。相當糟糕的政治影響。(唯一有趣的大概是他打敗了希特勒的德意志代表隊。)。總之兩件事情是不一樣層面的東西罷。或者該這麼說:因為世界盃而嶄露頭角的球星們,有好下場的其實不如想像中的多。近年來幾次世界盃,出現了許多歐洲球會垂涎的未知新秀,他們在世界杯太亮眼,又不在歐洲球探平常可及範圍內;他們的國家隊成為黑馬,而他們的身價因此被抬得有點過高。國家隊裡踢不出水平的球星比比皆是,但沒聽說過因為世界盃沒踢好在所屬球會/聯賽身價下滑的球員,至少我想不到一個。輿論歸輿論,歷史歸歷史,緊接著還要在聯賽裡爭雄,若想太多國家隊的事情,不但有時候球員自己分身乏術,所屬球會也高興不了。
一般的足球季,大約是進入秋天到隔年冬春之際的半年份。也就是說世界盃提供的(或其他國際大賽)小高潮,夠填滿本來足球迷們無聊得想死的五個月吧。
我覺得接受徵招與否是拉倒的事情,個人主義至上──雖是這樣,自然心中還是會對支持的隊伍有著「希望名單」,而教練總是會遺漏一些自己喜歡的球員──這種感覺其實跟所謂「夢幻足球」(Fantasy Football)遊戲有相似之處。所謂夢幻足球遊戲,比方說在很多運動入口網站,收費或免費的,會有「夢幻英超」(Premiership Fantasy)這樣的東西,也有其他聯賽或玩法。遊戲機制依照球員在聯賽中表現,包括實際的數據與隱性的影響力,給予球員「夢幻分數」,球隊獲得的積分越高,玩家上榜或者贏得獎金的機會越高。玩這遊戲,得先挑出十一個(至少)球員。在所有聯賽的後衛中場及前鋒守門員中挑出,球員有身價值,得控制在自己的預算內。然後這支球隊的變化隨著聯賽開打,會有很有趣的投資效應──對足球迷來說。
對我來說,這很像音樂合輯。所謂Various Artists。簡稱V.A。在錄音帶發明之後,所有喜愛音樂的人沒有一個不曾把自己喜愛的曲子們收進一個專屬的V.A裡。如今I-Tunes等音樂軟體,可以讓自己編排出DJ listing,並「隨機播放」打造自己的廣播電台。當然也可以簡便的燒錄出一張心目中完美的V.A。(如果你真的也很愛音樂卻沒有這樣經驗,我只能說你不夠騷包……)。
市面上也販售各種音樂V.A,這些V.A 多半也都朝著某消費群眾而去:最常見的當然是時下最流行流行歌曲合輯,拼盤雖說容易過時,但也的確證明了某一年的某一時刻中流行反映出的態度與現象。而預算有限的消費者絕對會受這種唱片公司所出的流行年度選輯所吸引。最近幾年,所謂沙發音樂合輯的恐怖氾濫,似乎比當年那些唱片公司搶頭香的挖出已經快爛掉的名牌而集成的情境更瘋狂。
還有什麼樣的V.A呢?台灣獨立廠牌所發行,為了打響廠牌名號與音樂鑑別度的合輯,近年來以中低價位的大碗,附帶贈品或其他「廠牌認同」機制,雖然未必能夠藉此直接營利,卻有顯著宣傳與周邊的效應存在。
收錄不同歌曲的電影原聲帶,當然也是V.A Compilation。電影原聲帶的例子很特殊,在於我時常會希望自己能夠替喜愛的電影挑選,甚至製作歌曲──這就像我希望英格蘭隊出征歐錦賽時能夠以不同的風貌來迎擊拉美球風隊伍或者傳統歐式球隊。好的電影配上糟糕音樂就像球員很好,但是陣勢卡住踢不出來的球隊;好的音樂有了可電影糟糕,就像陣容流暢球員天賦異稟卻被教練白痴的政策給搞垮了一樣。相同狀況出現在連鎖店的音樂──隨著日本的百貨業者相繼推出音樂V.A,旗手應該是Beams吧,這種訴求於「風格」與消費認同感之間的潮流正在崛起。有些相當成功,多數卻還欠耕耘,擺脫不了附庸的不知所謂。
剛提到獨立廠牌。不得不提一點──在台灣未必有機會面市,但卻相當著重於質感兼具宣傳風格的國外特色廠牌/雜誌合輯。此類合輯未必便宜到哪裡去,不過有不少卻都經過整體編輯與情報企劃。有意思的是,比方說雜誌,在英國較知名的幾家雜誌,有許多幾乎每期附贈一張唱片,而那絕對是經由編輯挑選的Soundtrack to your Issue──就像當月最佳球隊與陣容。在日本,After Hours廠牌的雜誌,在企劃深度與厚度上絕對可以作為當代日本獨立音樂的重量情報誌──同時也附贈延選唱片。或許用「附贈」怪怪的,怎麼說呢,可以說買這樣的雜誌或書籍時,已經不把唱片當作是附加品了,他們的質感讓人願意將其視為商品不可或缺的部份,而非bonus。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必須相信一支球隊的教練可以排出夢幻名單,並切確聽見,才能真的肯定自己沒有追隨錯誤。
聽V.A像是一扇窗口,讓人聽見他人手下的最佳「夢幻旋律」。在玩夢幻足球的同時,我不會挑選(礙於預算也無法挑選)最佳的陣容,但求一致性。對於聽V.A我也是抱著相同態度──我不想聽到一堆好歌的集結,我更想知道的是背後編排者與特色廠牌編輯的匠心挑選,讓他的球隊在音符與節拍之間,找到最佳的,最具自身代表性的位置,以及所要傳達的概念。
延伸閱讀:
After Hours雜誌(節點文化)
http://www.nodeculture.com/afterhours.htm
尼克宏比,「足球熱」。(麥田)
延伸聆聽:
V.A/The Sound Of Youth Sweden Vol.4瑞典年輕之聲第四輯(馬雅音樂)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11698
V.A/Small Melodies(節點文化)
http://www.spekk.net/catalog/smallmelodies.html
下一篇:音樂/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