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6 11:36:19黎小龍
創領未來的新右派:右腦顛覆左腦 (1)
新周刊 vol.236, Sun, 15 Oct, 2006
中國人的雙手總是很忙,腦袋很閒,或者左腦很忙,右腦很閒。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1萬次成功的拷貝也不敵一次真正的創新。左腦使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了30年,卻是以貧富分化與環境污染為代價;貴為“世界工廠”,欠發達的右腦卻只能讓中國在國際工業鏈上扮演可憐的下家角色;中國設計師建造的房子只能住,不能看;而曾經,我們也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右腦。
右腦曾經被左腦壓迫了數百年。自西方工業文明勃興以來的幾百年中, “科技崇拜”以及“效率至上”這樣一類價值觀令理性精神、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大行其道,整個世界的大趨勢是“向左轉”。但是當21世紀這個“人的世紀”到來之後,一切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這些轉化體現在:社會形態上,從“需求社會”過渡到“豐裕社會”;生存哲學上,從傳統西方形而上學回歸到東方審美主義,從理性主義回歸到感性主義;生產方式上,從數字化到體驗化,從科技到情感;生活方式上,則從效率到滿足感,從功能到美感,從有用到娛樂,而這些,正是右腦之長。
左腦聚焦于單一答案,右腦延伸為完形感知。左腦注重分類,右腦則注重聯系。左腦捕捉細節,右腦則看到大情景。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僅滿足邏輯理性和功能上的需要已經是遠遠不夠了。這個商品還必須美觀、獨特、有意思,符合“審美的需要”。取悅右腦即取悅心靈,體驗經濟即右腦經濟。
20世紀,機器被証明可以代替人的體力,21世紀,許多新技術被証明可以替代人的左腦。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藝術從業者,而非機械戰士,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宰。人類科技的發展史就是由這兩種思維所驅使前進的:左腦的工業時代,右腦的後工業時代。
“新右派”宣言
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文/朱坤
丹尼爾‧平克的新書讓人絕望──如果他的預言成真的話,那意味著正在為加冕新“世界工廠”而沾沾自喜的中國不知不覺淪落到世界食物鏈的最底層,我們這些受過良好訓練的左腦們,將會被那些閒庭信步式的右腦們所奴役,做牛做馬,翻不了身。
這不是聳人聽聞──那些編寫代碼的電腦程序員、起草協議的律師、啃數據的MBA們獨領風騷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起碼在美國),未來將屬于那些擁有不同思維的人(如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建築師、咨詢師)。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這一切正在發生,來勢洶洶。
左腦是只狐狸,右腦是只刺蝟
直到最近,大多數人仍然認為大腦兩個半球不僅分立,而且有主次之分──左半腦是至關重要的一半,是理性的、有分析能力、邏輯能力的,符合人類對大腦的一切期望,決定了人之所以為人,而右腦只起輔助補充作用,它無語言能力,是不平衡的、本能的,是一個自然天生的、已過時退化了的器官。
右腦研究的興起不過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是,這一領域的研究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世界衛生組織于1995年在全球開展“腦的十年”運動,旨在促進腦科學研究的發展,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美國國會已將“腦研究十年”批准為法律執行;歐盟也制定了“腦研究計劃”;日本、俄羅斯也專門組織人力加強對右腦機能的研究。
右腦日益得到重視:左腦聚焦于單一答案,右腦延伸為完形感知。左腦注重分類,右腦則注重聯系。左腦捕捉細節,右腦則看到大情景。就像古希臘寓言里形容的那樣,左腦是只狐狸,右腦是只刺蝟──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左腦思考方式以前像是司機,而右腦像是乘客。現在情況變了,右腦思考方式突然掌握了方向盤,控制了油門,決定我們將要去哪兒,怎樣去。
已經有極端人士表示要拋棄左腦了,日本教育家七田真說:“左腦記憶是一種劣質記憶,不管記什麼很快就忘記了。右腦記憶則讓人驚嘆,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這兩種記憶之比簡直就是1:1000000,左腦記憶實在沒法和右腦比。”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從上台起,就積極推進了一場“右腦風暴”,而事實証明,他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獲得了近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強勁增長。
右腦是怎麼顛覆左腦的
回憶小時候吧,我們都曾被教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何為“有用”?成長至今,我們經歷過上千次考試,要麼是選擇題,測試你的邏輯和分析能力,要求你選出校驗過的唯一答案,要麼是問答題,要求你盡量符合標准答案。如果你幸運過關,恭喜你,你將成為所謂的“知識精英”,開始步入白領社會,成為中產階級。
20世紀,機器被証明可以代替人的體力,21世紀,許多新技術証明可以替代人的左腦。物質豐富、亞洲崛起、自動化盛行使當代文明已經超越了工業文明時代“效率至上”的價值觀,美感、想象力等體驗式價值越來越得到重視,從左腦向右腦轉化,是大趨勢。
這些轉化體現在:社會形態上,從“需求社會”過渡到“豐裕社會”;生存哲學上,從傳統西方形而上學回歸到東方審美主義,從理性主義回歸到感性主義;生產方式上,從數字化到體驗化,從科技到情感;生活方式上,則從效率到滿足感,從功能到美感,從有用到娛樂,而這些,正是右腦之所長。
那些依靠左腦吃飯的職業岌岌可危了,如果你的工作,電腦可以完成得更快、更好、更便宜,雇主為什麼不去請一台電腦呢?國際象棋天才卡斯帕羅夫腦子每秒鐘可以計算一到三步棋,而一台普通電腦,每秒就計算200到300萬步棋!但,再天才的電腦,也不會作出優美的詩歌、悅耳的音樂與傳世的畫作,它能了解人的需求與欲望嗎?右腦型人才開始被視為社會的稀缺資源加以珍視,在英國,聯合利華雇佣畫家、詩人和漫畫書作家等員工來激勵其他人,一家倫敦北部的足球俱樂部甚至雇有自己的專職詩人。
產品好不好,右腦說了算
的確,左腦使我們致富。但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僅滿足邏輯理性和功能上的需要已經是遠遠不夠了。這個商品還必須美觀、獨特、有意思,符合“審美的需要”。就像哥倫比亞大學安德魯德爾班科說的:“當代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對卓越的不懈追求。”在一出暢銷美劇中,小偷破門而入,偷走了男主角家中菲利普‧斯達克設計的電動咖啡壺與幾雙Gucci皮鞋──你看看,那些功能實用但外形簡單的東西甚至能打動小偷的心。
被全球企業領袖公認為21世紀最成功品牌的蘋果iPod,它設計簡約,玩家即使不看說明書也能用一只拇指控制全機,再輔以電腦播放、網上購物等潮流,小小一枚掌中寶,改變了幾十個行業的經營模式,並改變了整個Net Generation(生于1980年以後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幾乎所有的iPod玩家都承認,iPod外形是打動他們的最重要因素。
外觀設計創新是一個可以源源不斷創造利潤的魔杖。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平均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其銷售收入將增加2500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的統計數據則顯示,每增加1000億日元的銷售額,工業設計的作用就占51%,而技術改造的作用僅占12%。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已成為未來國與國之間角力的焦點,英國分析家約翰‧霍金斯估計英國創意產業每年產值約2千億美元,他更估計在今後15年里,這個行業的全球產值將達6.1萬億美元。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早就告訴業界,今後IT公司主攻的戰場,不在實驗室,而是在消費者的右腦與左心房;科技產品不應該高高在上,等著顧客卑躬屈膝地來學習,而是該參與到消費者的生活之中,與他們一起激動、幻想和創作。取悅右腦即取悅心靈,體驗經濟即右腦經濟。
中國的右腦都到哪兒去了
曾經,中國人被認為是世界上形象思維最發達的種族。正因為漢語的形象思維等方面的表現力格外突出,有西方人評價其是最接近上帝的語言。傳統西方文字,讀和寫的順序是從左至右,操練的是左腦,傳統漢語則是從右至左,操練的是右腦。當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類用“腦”思考,中國人卻一直認為人類用“心”思考。就這樣,西方人善于邏輯思維,因之左腦承受了太多壓力,科技的進步並不能增強人們的幸福程度,甚至有所減少;東方人善于頓悟,右腦總處于高度愉悅狀態,左腦的記憶庫里卻從未進行很好的整理,于是幸福的東方人遭受了西方人槍炮的教訓。
但近代尤其是解放後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並不成熟的形象思維讓位于並不成熟的邏輯思維,培養了一批只會按章行事,缺乏應變能力和創造性的左腦型人才。尤其是“填鴨式”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不斷強化的是掌握語言、邏輯分析、數字處理的左腦,而負責形象思維的右腦則被閒置,結果學歷越高,右腦能力越下降。
再沒有什麼比高考和標准答案更能扼殺人的創造性了,1998年某省高考作文題是《堅韌──我追求的品格》,上萬名考生以“自幼父母雙亡,獨自一人承擔家庭重任成長至今”的公式化構思開題。知識的獲取本應是“進行時”,而非“完成時”,但高考和標准答案的存在,只會讓人把所有知識當成完成時,只在乎“標准答案”,學生的思維越來越趨同,想象力卻越來越枯萎。
在一切的標准化之中,教育的標准化最不可饒恕。僅就我們中國而言,1950年代大規模的院系調整,使得在大學的教學體系和學科設置上,人文社會學科被嚴重邊緣化,具有很強人文內涵且給人帶來美感的建築被劃入理工科,難怪有人說中國建築師設計的房子不能看,只能住;高中生文理分班,文科生娘不疼,父不愛;政壇與商業明星更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天下,一代代人重複著左腦教育模式,右腦型的人才被扼殺──當然,這個好像也怪不了誰,自西方工業文明勃興以來幾百年中,整個世界的大趨勢就是這樣。
中國不缺碼洋百萬的暢銷書作家,不缺走上奧斯卡紅地毯的電影巨星,不缺標價千萬的商業藝術家,令人羞愧的是,不僅中國大陸十多億人至今無人獲得諾貝爾獎,近30年來,中國也從未曾誕生真正世界級的大文豪與藝術大師。經濟奇跡証明了中國的左腦們極其成功,中國的右腦們卻令人羞愧。據說,徐冰、譚盾這樣的藝術家多少表現出了超凡、優質的右腦素質,但不幸的是,他們在自己的祖邦並不吃香,原因是他們“太不標准化了”。
中國人的雙手總是很忙,腦袋很閒,或者左腦很忙,右腦很閒。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1萬次成功的拷貝也不敵一次真正的創新。左腦使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了30年,卻是以貧富分化與環境污染為代價;貴為“世界工廠”,欠發達的右腦卻只能讓中國在國際工業鏈上扮演可憐的下家角色;中國設計師建造的房子只能住,不能看;而曾經,我們也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右腦。
右腦曾經被左腦壓迫了數百年。自西方工業文明勃興以來的幾百年中, “科技崇拜”以及“效率至上”這樣一類價值觀令理性精神、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大行其道,整個世界的大趨勢是“向左轉”。但是當21世紀這個“人的世紀”到來之後,一切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這些轉化體現在:社會形態上,從“需求社會”過渡到“豐裕社會”;生存哲學上,從傳統西方形而上學回歸到東方審美主義,從理性主義回歸到感性主義;生產方式上,從數字化到體驗化,從科技到情感;生活方式上,則從效率到滿足感,從功能到美感,從有用到娛樂,而這些,正是右腦之長。
左腦聚焦于單一答案,右腦延伸為完形感知。左腦注重分類,右腦則注重聯系。左腦捕捉細節,右腦則看到大情景。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僅滿足邏輯理性和功能上的需要已經是遠遠不夠了。這個商品還必須美觀、獨特、有意思,符合“審美的需要”。取悅右腦即取悅心靈,體驗經濟即右腦經濟。
20世紀,機器被証明可以代替人的體力,21世紀,許多新技術被証明可以替代人的左腦。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藝術從業者,而非機械戰士,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宰。人類科技的發展史就是由這兩種思維所驅使前進的:左腦的工業時代,右腦的後工業時代。
“新右派”宣言
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文/朱坤
丹尼爾‧平克的新書讓人絕望──如果他的預言成真的話,那意味著正在為加冕新“世界工廠”而沾沾自喜的中國不知不覺淪落到世界食物鏈的最底層,我們這些受過良好訓練的左腦們,將會被那些閒庭信步式的右腦們所奴役,做牛做馬,翻不了身。
這不是聳人聽聞──那些編寫代碼的電腦程序員、起草協議的律師、啃數據的MBA們獨領風騷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起碼在美國),未來將屬于那些擁有不同思維的人(如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建築師、咨詢師)。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時代(Conceptual Age)轉變,概念時代的經濟和社會建立在創造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礎之上。
這一切正在發生,來勢洶洶。
左腦是只狐狸,右腦是只刺蝟
直到最近,大多數人仍然認為大腦兩個半球不僅分立,而且有主次之分──左半腦是至關重要的一半,是理性的、有分析能力、邏輯能力的,符合人類對大腦的一切期望,決定了人之所以為人,而右腦只起輔助補充作用,它無語言能力,是不平衡的、本能的,是一個自然天生的、已過時退化了的器官。
右腦研究的興起不過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是,這一領域的研究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世界衛生組織于1995年在全球開展“腦的十年”運動,旨在促進腦科學研究的發展,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美國國會已將“腦研究十年”批准為法律執行;歐盟也制定了“腦研究計劃”;日本、俄羅斯也專門組織人力加強對右腦機能的研究。
右腦日益得到重視:左腦聚焦于單一答案,右腦延伸為完形感知。左腦注重分類,右腦則注重聯系。左腦捕捉細節,右腦則看到大情景。就像古希臘寓言里形容的那樣,左腦是只狐狸,右腦是只刺蝟──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左腦思考方式以前像是司機,而右腦像是乘客。現在情況變了,右腦思考方式突然掌握了方向盤,控制了油門,決定我們將要去哪兒,怎樣去。
已經有極端人士表示要拋棄左腦了,日本教育家七田真說:“左腦記憶是一種劣質記憶,不管記什麼很快就忘記了。右腦記憶則讓人驚嘆,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這兩種記憶之比簡直就是1:1000000,左腦記憶實在沒法和右腦比。”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從上台起,就積極推進了一場“右腦風暴”,而事實証明,他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獲得了近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強勁增長。
右腦是怎麼顛覆左腦的
回憶小時候吧,我們都曾被教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何為“有用”?成長至今,我們經歷過上千次考試,要麼是選擇題,測試你的邏輯和分析能力,要求你選出校驗過的唯一答案,要麼是問答題,要求你盡量符合標准答案。如果你幸運過關,恭喜你,你將成為所謂的“知識精英”,開始步入白領社會,成為中產階級。
20世紀,機器被証明可以代替人的體力,21世紀,許多新技術証明可以替代人的左腦。物質豐富、亞洲崛起、自動化盛行使當代文明已經超越了工業文明時代“效率至上”的價值觀,美感、想象力等體驗式價值越來越得到重視,從左腦向右腦轉化,是大趨勢。
這些轉化體現在:社會形態上,從“需求社會”過渡到“豐裕社會”;生存哲學上,從傳統西方形而上學回歸到東方審美主義,從理性主義回歸到感性主義;生產方式上,從數字化到體驗化,從科技到情感;生活方式上,則從效率到滿足感,從功能到美感,從有用到娛樂,而這些,正是右腦之所長。
那些依靠左腦吃飯的職業岌岌可危了,如果你的工作,電腦可以完成得更快、更好、更便宜,雇主為什麼不去請一台電腦呢?國際象棋天才卡斯帕羅夫腦子每秒鐘可以計算一到三步棋,而一台普通電腦,每秒就計算200到300萬步棋!但,再天才的電腦,也不會作出優美的詩歌、悅耳的音樂與傳世的畫作,它能了解人的需求與欲望嗎?右腦型人才開始被視為社會的稀缺資源加以珍視,在英國,聯合利華雇佣畫家、詩人和漫畫書作家等員工來激勵其他人,一家倫敦北部的足球俱樂部甚至雇有自己的專職詩人。
產品好不好,右腦說了算
的確,左腦使我們致富。但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僅滿足邏輯理性和功能上的需要已經是遠遠不夠了。這個商品還必須美觀、獨特、有意思,符合“審美的需要”。就像哥倫比亞大學安德魯德爾班科說的:“當代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對卓越的不懈追求。”在一出暢銷美劇中,小偷破門而入,偷走了男主角家中菲利普‧斯達克設計的電動咖啡壺與幾雙Gucci皮鞋──你看看,那些功能實用但外形簡單的東西甚至能打動小偷的心。
被全球企業領袖公認為21世紀最成功品牌的蘋果iPod,它設計簡約,玩家即使不看說明書也能用一只拇指控制全機,再輔以電腦播放、網上購物等潮流,小小一枚掌中寶,改變了幾十個行業的經營模式,並改變了整個Net Generation(生于1980年以後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幾乎所有的iPod玩家都承認,iPod外形是打動他們的最重要因素。
外觀設計創新是一個可以源源不斷創造利潤的魔杖。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平均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其銷售收入將增加2500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的統計數據則顯示,每增加1000億日元的銷售額,工業設計的作用就占51%,而技術改造的作用僅占12%。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已成為未來國與國之間角力的焦點,英國分析家約翰‧霍金斯估計英國創意產業每年產值約2千億美元,他更估計在今後15年里,這個行業的全球產值將達6.1萬億美元。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早就告訴業界,今後IT公司主攻的戰場,不在實驗室,而是在消費者的右腦與左心房;科技產品不應該高高在上,等著顧客卑躬屈膝地來學習,而是該參與到消費者的生活之中,與他們一起激動、幻想和創作。取悅右腦即取悅心靈,體驗經濟即右腦經濟。
中國的右腦都到哪兒去了
曾經,中國人被認為是世界上形象思維最發達的種族。正因為漢語的形象思維等方面的表現力格外突出,有西方人評價其是最接近上帝的語言。傳統西方文字,讀和寫的順序是從左至右,操練的是左腦,傳統漢語則是從右至左,操練的是右腦。當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類用“腦”思考,中國人卻一直認為人類用“心”思考。就這樣,西方人善于邏輯思維,因之左腦承受了太多壓力,科技的進步並不能增強人們的幸福程度,甚至有所減少;東方人善于頓悟,右腦總處于高度愉悅狀態,左腦的記憶庫里卻從未進行很好的整理,于是幸福的東方人遭受了西方人槍炮的教訓。
但近代尤其是解放後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並不成熟的形象思維讓位于並不成熟的邏輯思維,培養了一批只會按章行事,缺乏應變能力和創造性的左腦型人才。尤其是“填鴨式”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不斷強化的是掌握語言、邏輯分析、數字處理的左腦,而負責形象思維的右腦則被閒置,結果學歷越高,右腦能力越下降。
再沒有什麼比高考和標准答案更能扼殺人的創造性了,1998年某省高考作文題是《堅韌──我追求的品格》,上萬名考生以“自幼父母雙亡,獨自一人承擔家庭重任成長至今”的公式化構思開題。知識的獲取本應是“進行時”,而非“完成時”,但高考和標准答案的存在,只會讓人把所有知識當成完成時,只在乎“標准答案”,學生的思維越來越趨同,想象力卻越來越枯萎。
在一切的標准化之中,教育的標准化最不可饒恕。僅就我們中國而言,1950年代大規模的院系調整,使得在大學的教學體系和學科設置上,人文社會學科被嚴重邊緣化,具有很強人文內涵且給人帶來美感的建築被劃入理工科,難怪有人說中國建築師設計的房子不能看,只能住;高中生文理分班,文科生娘不疼,父不愛;政壇與商業明星更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天下,一代代人重複著左腦教育模式,右腦型的人才被扼殺──當然,這個好像也怪不了誰,自西方工業文明勃興以來幾百年中,整個世界的大趨勢就是這樣。
中國不缺碼洋百萬的暢銷書作家,不缺走上奧斯卡紅地毯的電影巨星,不缺標價千萬的商業藝術家,令人羞愧的是,不僅中國大陸十多億人至今無人獲得諾貝爾獎,近30年來,中國也從未曾誕生真正世界級的大文豪與藝術大師。經濟奇跡証明了中國的左腦們極其成功,中國的右腦們卻令人羞愧。據說,徐冰、譚盾這樣的藝術家多少表現出了超凡、優質的右腦素質,但不幸的是,他們在自己的祖邦並不吃香,原因是他們“太不標准化了”。
上一篇:我是右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