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6 08:39:06clisland

省思雜記 2005/03/07

本周課程摘要 :
a. 教學目標的ABCD剖析法是針對最基層的教學單元之教學目標而提出的,其中A代表Audience,B為Behavior,C是Condition,D則表示Degree。
b. SWBAT迳Student Will Be Able To,也就是說無論何種目標,都必須以學生來做行為的主體。
c. 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必須用清晰、獨特、外顯、可觀察和可測量的動詞。內化及難以測量的動詞應避免使用。
d. C通常可歸出五大類:學生必須解決的問題範圍、解答方法的限制、設備參考資料及衣物等使用與否的限制、環境限制、特別的生理要求。
e. D可分為三大類:準確性、速度、品質。
f. 系統化教學模式 (Dick & Reiser,1989)之流程:1.設定目標 2.寫出行為目標 3.分析學生特徵 4.選擇/查閱教科書 5.發展測驗 6.發展教學活動 7.選擇教學媒體 8.實施教學 9.修正教學
g. 分析學習者特徵有三種:一般特徵的分析、特殊的起始能力的分析、學習型態的分析。
h. 葛瑞茍克(Anthony Gregorc)認為學習者可以分為四大類:1.具體順序型 2.具體隨機型 3.抽象順序型 4.抽象隨機型 。
對我的衝擊:
教學目標的ABCD剖析法,是最基本編寫教案或教材的準則,記得老師上課說過,坊間參考書的編排考訂,雖有專家老師們查驗,但還是未必符合這四項標準。我突然有個想法,現在聘請外籍老師在台灣可是一陣風潮,但是這些基本的教學先備知識,我們卻不能保障每一位外籍教師都具備,由此可知這對學童們相當沒有保障,再加上文化習慣的不同,學生們是否可以好好消化吸收所學,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再者,SWBAT也提醒了我,教學目標是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我認為能夠凡事以學生為出發點設想的老師,才是真的稱職的老師,因為學生需要的不是一個教書匠,而是替他們著想的老師。
今後應用的規劃:
對教學目標設計以及系統化教學模式的了解之後,今後的教學中當然不能忘記這些學過的準則或是步驟,但並不是單純記憶條文,而是明白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該做什麼樣的處理,我想這些學過的模式都會是將來有用的幫手,只是由於現今教學環境不比從前,現在的老師必須在這些基本知識下,開發更創新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我認為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