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族、單親族、頂客族、夾心族如何理財
單身族、單親族、頂客族、夾心族如何理財 退休,你準備好了嗎? |
賴寧寧 |
|
單身族、單親族、頂客族、夾心族如何理財 退休,你準備好了嗎? |
賴寧寧 |
|
單身族、單親族、頂客族、夾心族如何理財退休,你準備好了嗎?
賴寧寧
台灣家庭型態日益多元,而不管何種家庭型態,理財都是很重要的事,怎麼「理」才能讓家庭的現在與未來無慮又富足?
不婚族、頂客族、少子族的家族型態逐漸增多,更有凌駕傳統的核心家庭、三代同堂之勢,主要原因除了「多子多孫多福氣(保障)」的價值觀崩潰,扶養下一代所付出的代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讓注重自我實現的現代人卻步。
不管是少生、不生、不婚,理財都被認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單身、不生的族群要面對的是年老患病時的照料問題(雖然有小孩,年老時也不一定會得到照顧),而有小孩的家庭則得面對小孩日益創新高的「教養費」,如果還有高堂要奉養,就會成了最可憐的「夾心族」,少子族、夾心族如未用心理財存老本,一旦年老時得不到兒女的照顧,恐怕會身心受創。
收入二成放儲蓄是第一步
如何從眾多開銷中「擠」出錢存起來,是理財最基本的一件事,台北富邦銀行理專督導顧淑分頗有概念,頂客族的她早就開始存退休本,她深知自己因為沒小孩,很容易把錢花掉,早年運用大家都不看好的郵政壽險,每個月存三、五千元,「三、五千元花掉根本沒感覺,但是如果存下來就是一筆錢」,因此,運用存小錢滾大錢的方式,她也買了不少定期的儲蓄險,一點也不計較保單利率比定存利率還低這件事,她說:「大家都太愛計較了。」
事實上,每個家庭應該把一定比重的收入放在儲蓄,政治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吳啟銘說,家庭所得的二成要儲蓄起來。他認為,理財是跟時間競賽,每個人都不能靠工作所得來累積退休金。
理財的三大支柱:社會福利、退休金、個人理財,前兩者來自公司或政府,但公司有倒閉風險,政府也有財政壓力,都不可靠,因此,只剩下個人理財一個支柱,雖然很辛苦,但大家目前都有靠自己存退休本的認知。
和顧淑分的保本型理財相較,吳啟銘並不建議用保險、股票理財,因為「保險的功能在保障」,所以「買定期險就好」,「終身險又貴又沒意義」,而股票「產業的非系統性風險高」。
吳啟銘自己身體力行用定期定額購買基金的方式幫自己、兒子存了不少錢,他建議定期定額基金一定要買風險充分分散的組合式基金,據他統計,持有五年以上會有七%到九%的平均報酬率,和定存不到二%利率比較「好很多」,但是,「時間一定要放長,複利的效果才會出現」。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集團財務長則斤斤計較定存、儲蓄險「利薄」,選擇靠股票投資和房地產累積退休本,他目前已經有三間房子,將來打算靠租金、股票投資過退休生活,他長期觀察認為,「租金收入穩定,又有房地資產在手上,是很好的理財工具」。他也很明白的告訴兩個念國中的兒子,這些房子以後不會留給他們,如果要錢,「老爸可以無息借給你」。
單身、頂客族不要把錢花光
趁年輕時想想自己要有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是不管何種生活型態都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不同的現代家庭類型,還是有不同的理財方式,以下是依照單身、單親、頂客、少子等四種新家庭型態分類的理財原則:
一、單身族。
單身的人理財其實很簡單,只要注意不要把錢花光,把每個月的結餘存下來,理財可以冒多一點風險,把一定比例放在比較積極的商品,像單一國家、單一類型的基金(如日本基金、黃金基金、能源基金等)、股票等,但除了積極的理財商品外,仍要有一部分是屬於固定報酬的商品,像前面提到的組合式基金。
另外,單身族的醫療險必須加重,甚至目前頗熱門的「看護險」也有必要。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徐璐就說,她買了不少醫療險,因為她希望年紀大生病時,可以有比較好的醫療品質,但要留給別人的壽險就比重極低,因為決定單身不要小孩的她「不需要」。
二、單親族。
單親甚至是單薪的家庭,保險保障最重要,尤其是工作期間的定期險應該要多買,以免萬一家庭主要所得者無法工作,會讓整個家庭陷入困境;另外,如果每月開支有剩餘,也應該選擇較保守、風險低的投資工具,像基金、儲蓄險都可以考慮。單親族的元碩保險代理人公司負責人王嘉雲從未開戶買股票,只要一有錢就買儲蓄險,甚至保險公司的年金型保單,她也有買,現在已經幫自己存下不少退休金。
三、頂客族。
這類型家庭可能是最快活的族群,既沒有小孩來侵蝕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將來的退休本,生活的自主性極高,但就像單身族一樣,很可能因為「沒壓力」而過度消費,因此,比較好的方式也應該像顧淑分一樣,除了每年定期出國、消費外,悄悄的把錢透過各種理財工具「藏起來」,更應該依「四六法則」(四成家庭開支,六成用於理財),有紀律的為將來著想。
和單身一樣,頂客族的理財可以積極一點,年輕時甚至可以將六成的理財資金用於高報酬的商品,但隨年齡增加,投資組合應該要調整,高風險的商品比重應該要降低,低風險的商品則應提高;而保險更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應著重在醫療及老年照護方面。
單親、單薪要多買保險
四、少子族。
事實上,有小孩的家庭不管一個小孩還是兩個,都有不小的教養壓力,流動性的開銷多,外語、才藝等正常教育外的額外支出大,每個月的花費從一萬元到數萬元不等,在「沒給他是一種機會喪失」的考量下,父母常因此流失可觀的理財資金,喪失投資的機會,再加上還得幫子女預存大學甚至出國學費(因為大學學費是七%到九%的上漲率 ),還有房貸,少子族家庭收入如果不多,錢會燒得很快,也難怪會不想再生。
不過,少子族雖然有負擔但也不能「自暴自棄」,抱著將來要小孩奉養的心態,或是等到小孩大了的「空巢期」再理財,前者可能「要不到」,後者則是「為時已晚」。因此,吳啟銘說,必須有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扣掉小孩的必要開支及儲蓄後,了解自己「退休本還有多少」,及早準備,但不能冒太高的風險。像即將有第二個小孩的摩根富林明投顧董事長胡德興,因應家庭改變及年紀變大,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降低高風險的基金,追求穩定的報酬。
吳啟銘說,理財有兩個目標,前面為別人(單身除外),後面為自己(退休生活),而所得並無法轉換成資產,因此,必須透過投資理財方式,才能把所得轉換成資產(如房地產、基金等有報酬率的標的),有了資產才有生息生利,繼續累積的機會,也才有無虞的退休生活。
至於退休需要多少錢,吳啟銘說,退休生活的所得替代率是未退休前收入的八成,假設年薪一百萬元,退休後每年就需要八十萬元,如果五十五歲退休,活到八十五歲,三十年時間,加上每年三%通膨率,需要的退休金是三千兩百萬元。
三千兩百萬元才能退休!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壓力不小,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因此,還有幾種方式可供參考,像徐璐認為她自己沒有所謂退休問題,可能是年紀大時選擇做一些收入較低、可維持生活的顧問性質工作,而王嘉雲則有一家保險代理人公司,有佣金收入,也不打算很快退休,知名藝人沈時華則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退休的問題;由於高齡化社會逐漸成形,目前日本有延後退休的趨勢,台灣也有延退、甚至二度就業現象。不管何時退休,最重要的還是「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