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的養生法)
太極拳祖師張三丰的養生法
張三丰是明朝道士,隱居於武當山,遼東懿州人(今遼寧彰武),據稱發明了太極拳運動,活了一百多歲,由於他健身有方,終年不著棉衣,人稱「張半仙」。
張三丰的健身之道以「內功」著稱。所謂「內功」,就是指「以氣養性,以氣養心,以氣養身」。他的這種「內功」,與河南少林寺的拳技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功夫武當派別的翹楚。張三丰所倡導和追求的「內功」既「氣」。他認為身體就像一顆樹,一顆會行走的樹,一顆倒過來反方向生長的樹。這顆樹的營養都是從嘴巴里吃進去,然後分散到全身的各個部位。不但外殼像一棵樹,身體裡面的各種器官、血脈相連,也跟一顆樹的機理相似,有種嚴密的營養傳輸系統、疾病防禦系統、自我協調系統等。而在這麼多的身體運行系統里,身體的能源(熱能)是最為重要、最為寶貴的材料,即所謂的元氣,都是身體運行和有序協調的主動力。元氣在身體里就是一股股的熱能,在元氣調節的比較好的情況下,身體充滿激情和力量,而如果元氣受損不能協調,身體就會有氣無力,感覺到累。那麼具體來說張三丰是怎樣健身養生的呢?
潛心戒言。張三丰說:「潛心於淵,神不外游」,「澄心宜寡慾,養氣戒多言」。「神不外游」「養氣戒多言」,就是要求情感不能像馬那樣隨便馳騁,要寡慾,慎言,達到心靜,這就便於養氣,疏通肌理,活躍脈絡,增進健康。
靜心寡慾。人心浮躁,心事重重,追逐於紅塵利祿,自然不能養氣,只有靜心寡慾,才能心無旁騖。因此在練功時「眼神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這樣就可以降服非非所想,摒棄各種慾念,保持心神寧靜,調節體內經絡,達到「心靜息自調,靜久心自定」的目的。
清心恬淡。做到清心的前提就是寡慾,而要寡慾必須做到凝神,即精力集中,只有做到了「凝神」,才能將馳騁的「心」收回來,為此需要調節呼吸,達到心平氣和。這樣才能做到閉目靜心,氣定神閒,才能感受到心裡清涼恬淡,平靜如止水。
真心無妄。張三丰認為,「人心有二,一真一妄」,有的人不以真心學道,「學道數月而不見其寸進,」這樣的人便無真心。因此,學道必須去掉虛情假意,真心向道,才會有所進取。
養心聚氣。坐禪調身法:坐禪時要把腿腳彎折起來,很緊的雙跏趺(盤腿而坐,雙腳背放在腿上)坐就是雙盤,一個腿彎折到另一個腿上面的就是單盤。要求舌尖輕輕舔著上顎,讓任督兩脈的氣息相通,同時不要胡思亂想,把心養好了,中氣就能強大起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疼痛科 范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