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2-13 15:46:54歐頭

胡乃元MIT第二彈,不可抑遏的疏離孤獨

 
胡乃元「無伴奏風景」是台灣EMI為他發行的第二張專輯,這位出身金果爾(Josef Gingold)門下、1985年伊莉莎白大獎首獎得主、在Delos的布魯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企鵝三星帶花、台灣傑出的小提琴家,儘管在唱片業不景氣的當口,無法獲得國際大廠全球發行的錄音合約,但是並不代表他的琴藝退步或是對藝術的熱情冷卻。不僅國內的奇美基金會請他錄製了多張「名家、名琴、名曲」系列,同時台灣的科藝百代也持續地為胡乃元的新唱片從事製作、企宣、媒體統籌的工作,只不過錄音部分的經費必須由胡乃元自行籌措。

從他上一張在台灣EMI發行的「純真年代」,到這一張「無伴奏風景」看來,胡乃元在選曲上顯然避開「所謂的」經典曲目,而以他專精研究的樂曲著手,諸如「純真年代」中理查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奏鳴曲」、「歌曲」還有康果爾德歌劇「死城」兩首詠嘆調;以及「無伴奏風景」中許常惠「五首無伴奏前奏曲」、克萊斯勒「宣敘調與詼諧曲」等。延續他過去在Delos灌錄布魯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堅持,音樂是否對自己有意義,遠比市場銷售來的重要。

從前後兩次的錄音小組看來,顯然胡乃元的資源與信賴的人選依然是外國人,儘管兩次製作錄音的人馬並不相同,但都呈現相當程度的品質,將小提琴的聲音錄得飽滿紮實,尤其是將胡乃元那股特有的細膩貴族氣捕捉無遺,在「無伴奏風景」中荷蘭德文特教堂尤其明顯,該錄音呈現出更好的共鳴堂音。專輯前半張中依然是以巴哈、帕格尼尼、易沙意等人的無伴奏作品上陣,之後才是許常惠與克萊斯勒的作品。少了伴奏的胡乃元,並沒有表現出太多一個人的恣意,反而如同唱片文案所言:「寂寞之城對位一人旅行」,讓音樂呈現一種沉思孤寂之感。不僅在講究精準對位的巴哈「第二號無伴奏組曲」、講究深度厚度的易沙意「第五號奏鳴曲」上頭如此,連在追求炫技的帕格尼尼「第21、24隨想曲」上都深刻動人。

儘管胡乃元已經具備無懈可擊的技術,但是顯然在唱片製作上,台灣EMI還希望給樂迷更多附加價值。最值得一提的是,台灣EMI前後兩次都相當用心製作唱片的內頁解說、包裝設計以及經營媒體關係。尤其是「無伴奏風景」封面與內頁,更採用當紅畫家幾米的多幅畫作,再搭配上劇場才子同時也是科藝百代古典部經理黎煥雄的感性文字,極力營造與音樂相契的疏離氛圍。也讓樂迷在聆聽音樂時,能夠同時看著幾米的手繪圖畫,細細地品味黎煥雄的文字。親自感受過「音樂、圖畫、文字」三者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微妙力量,正如同咖啡、奶精、糖調和在熱水中一樣,呈現一種密而不分的細緻張力。「無伴奏風景」無疑將國內自製古典音樂唱片的水準,帶進了一個講究質感的時代位階。

CD圖說:胡乃元「無伴奏風景」(EMI,科藝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