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2 23:23:21歐頭

【藝術地圖】蘇格蘭音樂像威士忌,沸騰你的血液

   

蘇格蘭威士忌Scotch聞名全球,沒嚐過的也肯定聽過。那蘇格蘭人喝威士忌時聽什麼音樂呢?

 

 

三大傳統樂器

說到蘇格蘭音樂,多數的人肯定最先想到蘇格蘭傳統文化的風笛(Bagpipes),它在高地上擅以高亢悠遠的聲音,迴蕩扣人心。當大英帝國在世界舞台崛起時,高地大風笛在英軍高地團的訓練下,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風笛,常在軍禮與重大儀式上吹奏。

 

1718世紀受到英軍,在蘇格蘭高地特有的斯特拉斯貝舞(Strathspeys)中,風笛成為很重要的樂器,19世紀的蘇格蘭眾多的風笛比賽,更造就了許多著名風笛手,其中最著名的是改良傳統風笛的Alan McLeod,他成功地將蘇格蘭音樂推展至全世界,奠下世人蘇格蘭音樂等同蘇格蘭風笛的既定印象。

事實上,豎琴在蘇格蘭音樂中更早出現,大約在中世紀早期最遲不晚於九世。到了18世紀豎琴更成為蘇格蘭貴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以家中顧請豎琴演奏家為潮流,至今仍有些人認為豎琴,是展現蘇格蘭音樂最恰當、最無可取代的樂器。

 

另一種代表性的民族樂器是小提琴,尤其在蘇格蘭東北部,至今它仍是蘇格蘭舞曲的最佳詮釋者。西元10世紀蘇格蘭就出現類似提琴類的樂器,16世紀蘇格蘭小提琴樂隊曾在皇宮替蘇格蘭女王瑪麗演奏並得到讚賞。

 

義大利製琴業的繁榮也促進了蘇格蘭小提琴的發展,18世紀中葉以後的100年間,蘇格蘭的Gow家族的演奏風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發明了上弓斷奏法,發展成為斯特拉斯貝舞曲中鮮明的Scotch Snap技法。

其實蘇格蘭有著豐富的音樂資產,你可以從風笛、豎琴、小提琴三大傳統樂氣切入外,也可以從高地傳統舞、輕快雙人舞、甚至是傳統民謠來入手,甚至古典名家曾為它入樂之外,蘇格蘭音樂風貌遠比想像中豐富。

 

事實上,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蘇格蘭音樂,是「塞爾特音樂Celtic music」的一支,這個名詞通常用來指愛爾蘭蘇格蘭音樂,在英倫三島甚至塞爾特移民很多的美洲大陸都可以聽到這種音樂。不過,現在「塞爾特音樂」已經成為唱片公司宣傳上的一種概念,民俗味道比就沒有這樣純正了。

 

 

傳統蘇格蘭民謠

蘇格蘭民謠(Traditional Scottish Folk)至少有四、五百年歷史,有些名曲至今還世界聞名,像那首在畢業典禮上會唱的《驪歌Auld Lang Syne》,就是蘇格蘭民謠《友誼地久天長》又名《一路平安》,當年電影《魂斷藍橋》男女主角的最後一支舞就是配上這音樂,如今舞會上以《Auld Lang Syne》為最後一首舞曲已成「慣例」。在英、美等國,也會在新年鐘聲響起時,告別往日、迎向未來的氛圍下,人們一邊唱《Auld Lang Syne》、一邊喝威士忌,歡呼擁吻身邊的人。

 

此外,蘇格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著名民謠,例如《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羅夢湖畔Loch Lomond》、《安妮蘿莉Annie Laurie》等等,相信旋律一響起你肯定有聽過。而配上蘇格蘭國民詩人羅伯勃恩斯(Robert Burns)詩作的歌曲,更是不計其數,句句珠璣。

而這些年蘇格蘭民謠更有復興之勢並且席捲流行樂壇,發展出充滿民族生命力的蘇格蘭流行歌曲(Scottish Popular Ballads),融合代表性的傳統樂器、鮮明民謠元素(也讓蘇格蘭格子裙Kilt重返時尚潮流)、以及新的流行語彙,再度讓蘇格蘭音樂吸引全球矚目,其中最值得膜拜的人物就是1915年出生的Ewan MacColl

 

 

融入古典音樂中

別以為蘇格蘭音樂只有鄉野的粗俗,隨著時間其實它們也鑲嵌進了古典樂的行列中。就有學者討論塞爾特的jig舞曲是否正改編自巴羅克時期流行於義大利gigue舞曲。

 

「交響曲之父」海頓也曾在蘇格蘭出版商喬治‧湯姆森(George Thomson)的委託之下,收集民間歌謠改編成超過四百首的蘇格蘭歌曲,風格輕鬆愉悅,充滿感性與機智,雅俗共賞,編制上則是以男高音、女高音搭配鋼琴三重奏的方式呈現。

 

2009年海頓逝世200週年時,Brilliant唱片公司根據海頓原譜,歷經六年搭配柯隆海頓機構的學者以及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蘇格蘭文學系教授的協助考據下,完成海頓蘇格蘭歌曲全輯錄音,更全部以蘇格蘭古文演唱。

此外,「幸福小子」孟德爾頌年輕時候旅行不斷,來到蘇格蘭不僅留下多幅畫作,更寫下膾炙人口的《第三號a小調「蘇格蘭」交響曲,作品56》,共四個樂章成為浪漫主義音樂交響曲的代表作之一。

 

他於1829730造訪愛丁堡以及蘇格蘭女王瑪麗之家Holyrood Palace,並在皇宮邊的修道院遺跡獲得16小節樂句靈感,也成為「蘇格蘭」交響曲序奏部的旋律。次年旅行義大利,譜寫完成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後,拖到1842120日才在柏林完成「蘇格蘭」交響曲,當時孟德爾頌33歲。

 

「蘇格蘭」交響曲首演於184233,由孟德爾頌本人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舉行,同年5月他第七度訪問英國時,在白金宮謁見維多利亞女皇,並把此曲呈獻給女皇,獻辭更印在1843年出版的樂譜上。

 

 

當今蘇格蘭音樂的搖籃

回顧著輝煌的過去,那蘇格蘭音樂的明日何在呢?建立於1845年的皇家蘇格蘭音樂戲劇學院無疑是重要搖籃,該校由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和青少年學院等3所學術中心組合而成,是現今英國最富盛名的藝術類大學之一。英國《衛報》2008年的音樂藝術類院校評選排行榜中,這間位於格拉斯哥的皇家蘇格蘭音樂戲劇學院的排名,更高居首位。

 

此外,大大小小眾多的塞爾特蓋爾詩歌音樂節、蘇格蘭民歌節,也是讓蘇格蘭音樂生生不息的溫床,人們能在節慶中展現從生活、靈感、傳統裡衝擊出來音樂結晶,繁衍出無數蘇格蘭音樂火苗。而精采、令人嘆為觀止為期三週的愛丁堡藝術節,以及藝術節期間在愛丁堡城堡前舉行的軍樂儀隊的表演 Military Tattoo),更能讓你親炙蘇格蘭音樂的無比熱力。

 

日本藤素 2020-01-11 12:55:09

挺好~!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