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解】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50「一位偉大藝術家之回憶」
【曲解】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50「一位偉大藝術家之回憶」
A.Tchaikowski:Piano Trio in A minor,Op.50
這首《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50》有個暱稱:「一位偉大藝術家之回憶」(a la memorie d'un grand artiste),這位偉大藝術家指的是誰呢?就是莫斯科音樂院首位院長同時也是鋼琴家尼可萊‧魯賓斯坦(Nikolai Grigoryevich Rubinstein,1835-1881)。原來,此曲寫於1881-1882年間,於1882年在尼可萊‧魯賓斯坦逝世周年追悼音樂會上首演,也因此音樂溢滿悲痛莊重的情緒,成為柴可夫斯基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尼可萊‧魯賓斯坦與柴可夫斯基的情誼甚篤,不僅是最挺他作品的演奏家,梅克夫人也是在他引薦之下才開始允諾金援柴可夫斯基。因此,早在1874年耶誕夜前,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那首經典不朽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獻給這位鋼琴家摯友尼可萊‧魯賓斯坦來彈奏的,也希望從他身上聽到演奏家在技巧上的建議。結果,沒想到反而遭到尼可萊‧魯賓斯坦無情的諷刺,表示「這是首無法演奏、毫無價值的作品。」熱臉貼冷屁股的柴可夫斯基,也因此與好友交惡,改把此曲轉獻德國鋼琴家兼指揮家畢羅(Hans von Bulow,1830-1894)。
既然已與尼可萊‧魯賓斯坦決裂,柴可夫斯基又為何在他過世時寫這首《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50》紀念呢?勢必期間兩人情誼有所回復。原來,1875年10月畢羅帶著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巡迴美國,在波士頓首演獲得很大成功,知道自己「走寶了」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識時務者為俊傑,回頭向柴可夫斯基致歉,並在歐洲各大音樂廳巡演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讓這首作品的鋒頭更健,兩人前嫌盡棄。日後,柴可夫斯基於1879年所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仍然獻給了這位鋼琴泰斗尼可萊‧魯賓斯坦。
綜觀音樂史上,譜寫鋼琴三重奏曲最著名的當屬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德弗乍克等人。不過,其實原本柴可夫斯基對「鋼琴三重奏曲」這樣的演奏形式相當「感冒」,他曾在最重要「金主」梅克夫人委託他創作一首三重奏時回信抱怨著:「聆聽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合奏的三重奏,或奏鳴曲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但摯友過世,他從尼斯(Nice)趕到巴黎參加葬禮的過程中,讓他改變了對三重奏的看法,決定用這樣的合奏形式來悼念好友,並寫命題為「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是首演奏時間長達50分鐘,宛若「史詩格局」的室內樂作品。或許是為了挑戰自己的藝術極限,也或許是暗喻用「心裡不舒服的編制,來紀念曾經彼此不舒服的好友」,在這首作品中,柴可夫斯基充分展現他生滿優美旋律的特長,多愁善感的特質、緬懷故人的氣氛瀰漫全曲。再加上尼古萊‧魯賓斯坦生前就是位俄國鋼琴泰斗,因此這首三重奏鋼琴聲部的表現特別吃重,尤其第二樂章多段變奏曲中不乏直逼獨奏級的鋼琴演奏技巧,可說是柴可夫斯基所有運用鋼琴的作品中最難征服的一首。此曲推出之後,寫曲子悼念故友在俄羅斯樂壇成為一股風潮,日後穆索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蕭斯塔可維契等人,都有此類作品。
《a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50》演奏時間長達五十分鐘,分為兩個長大樂章,其中第二樂章為變奏曲。
第一樂章是悲歌小品(Pezzo Elegiaco),甚中板─正確的快板(Moderato assai - Allegro Giusto),奏鳴曲式。在鋼琴簡短的一小節序奏後,大提琴奏出旋律極度優美的第一主題,之後並由小提琴承接延續這股淡淡的哀愁,之後逐漸展開呈式部。
發展部十分長大,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充分交織神述兩個主題,音樂時而激昂時而哀傷。進入再現部後,兩個主題都已換了情緒面貌,尤其第一主題從淡淡哀傷的優美轉成陰鬱的送葬曲風格,再再展現悼念好友魯賓斯坦的用心。
第二樂章是主題與變奏(Tema Con Variazoni)由主題與十一段變奏,在加上個重要且龐大的尾奏同時也是第十二段變奏共同組成,其中每段變奏都滲透出柴可夫斯基對於魯賓斯坦的回憶與懷念。樂章主題為略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由鋼琴奏出帶點民謠風的樸質美感。
第一變奏改由小提琴拉奏主題。
第二變奏速度轉快(Pi mosso),主題換到大提琴,鋼琴與小提琴進行和聲伴奏。
第三變奏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鋼琴先以詼諧曲風格彈奏主題,之後回應其他樂器的即興樂句。
第四變奏維持原速,小提琴與大提琴各自奏出主題,像是不守規矩的卡農,你來我往。
第五變奏一樣同樣速度(L'istesso tempo),鋼琴在高音域彈出像玩具般的味道。
第六變奏以圓舞曲速度(Tempo di Valse),其實更像詼諧曲,是段份量很重的變奏曲。
第七變奏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鋼琴展現它的宏大的音域與音量,兩把弦樂成為點綴。
第八變奏賦格、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是段非常精彩的變奏,主題三把重奏樂器間興奮、奔放地被拋來拋去。
第九變奏悲傷的行板,但不要過份(Andante flebile, ma non tanto),略為亢奮之後,音樂回到哀傷,鋼琴急速的琶音裝飾彷彿撥動追憶故友的心弦。
第十變奏馬厝卡舞曲速度(Tempo di Mazurka),快速節奏加上任性的變奏,讓心情又再度流動了起來。
第十一變奏中板(Moderato),感覺像是要進入尾聲的平靜心情,有點像是作曲家的自言自語,但音樂並沒有這樣就結束。
第十二變奏與終曲,熱情而有力的稍快板(Allegretto risoluto e con fuoco)不很快的行板-悲哀的(Andante con moto - Lugubre)。音樂的熱情與能量充分綻放,音樂的份量感宛若奏鳴曲般,情緒逐漸沸騰伴隨著轉入小調的哀動,帶出第一樂章的沉重主題,三種樂器無奈地嘶吼著,彙整成糾人心弦的送葬進行曲,直到終了。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