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7 22:20:53歐頭

【曲解】貝多芬:降B大調第七號鋼琴三重奏「大公」,作品97

【曲解】貝多芬:降B大調第七號鋼琴三重奏「大公」,作品97

L.v.BeethovenTrio in B flat,Op.97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Archduke

貝多芬之所以被稱為「樂聖」是因為他把作品看得比自己、甚至貴族還重要,但當時他仍不能免俗地必須為了生活讓貴族「供養」,這首《大公》鋼琴三重奏就是這樣的產物。

 

貝多芬一生寫有十一首鋼琴三重奏,完成於1811年的《大公》是其中最登峰造極的,展現了他精彩豐富的創作內涵與想像力,儼然是他創作中期 (大約從18031814)的代表作。此曲獻給貴族奧皇雷奧波德二世的兒子魯道夫大公(Archduke Rudolph1788-1831),他同時也是貝多芬的學生、好友兼贊助者,魯道夫從十五歲(1803年)就隨著貝多芬學鋼琴和作曲,之後斷斷續續地學習了有二十年之久,而且是貝多芬唯一的作曲學生。



貝多芬與魯道夫的情誼,從提獻給他的作品經典性可見一斑,其中包括1804年所寫的《為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的C大調三重協奏曲,作品56》,還有1809年維也納正逢拿破崙戰火襲擊,所寫的第26號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告別》,以及為了1820年魯道夫就職莫拉維亞地區的大主教而創作的《彌撒曲》等等。魯道夫作曲表現雖然並不太突出,倒是鋼琴彈得不差,這些貝多芬題獻給他的鍵盤作品,往往都是由他親自演奏。



這首作品也被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引用,成為改變故事主人翁星野心境的重要作品,催化了小說的張力。星野原是一個純真的卡車司機,巧遇一位想到四國的歐里桑中田,星野發揮善心讓他搭便車,這生命中意外的轉彎讓他逛進了咖啡廳,也聽到了平日甚少接觸的古典樂,而深深被吸引,甚至思考了「自己生命為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等深邃但他平常卻不加思索的問題。而這首讓星野動心起念的古典曲目,正是貝多芬這首《大公》三重奏。

 

大公》三重奏於1814411日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自己擔任鋼琴彈奏、 Ignaz Schuppanzigh擔任小提琴、Josef Linke擔任大提琴,當時貝多芬近乎全聾,他的學生莫歇爾斯(Ignaz Moscheles)曾描述此曲首演情況:「許多首演的作品內容其實不夠新穎,稱不上算『新作』,只有貝多芬老師的作品充滿新意,尤其這首大公》,永遠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共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恢弘的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式結構,樂曲一開始,便由鋼琴透過流暢明亮的主題展開,隨後小提琴和大提琴溫和跟進,音樂氣氛的醞釀雖然十分溫和,但這主題卻是進行曲風格,不見雄壯威武反倒有些莊嚴典雅。之後,生氣勃勃的第二主題出現讓整個呈示部呈現加美好豐富之感。發展部十分宏偉,貝多芬把三種樂器的關係處理得十分細膩,把原來的主題區分為兩個明顯不同的樂句,做為發展的素材,音樂動聽可人。再現部是由華麗裝飾第一主題再度揭開,樂章終結是個精彩令人難忘的尾奏。

第二樂章詼諧曲(快板)Scherzo (Allegro)在這個樂章,樂聖再度展現了他過人樂念能力與創作技法,先以顯明的節奏加以鋪陳詮釋,中段則是可以列入三重奏的經典教材,三種樂器彼此搶奏當主角的詼諧嬉戲感,再配上貝多芬多次出其不意的轉調,讓樂曲風格顯得漂浮不定,也使欣賞者一直專注猜想樂曲的走向,音樂性格忽明忽暗,這也是貝多芬獨門以賦格手法呈現出,既精緻又充滿活力的樂段。

 

第三樂章如歌的行板,但是速度漸漸變慢板Andante cantabile ma però con moto. Poco piu adagio由主題及四段變奏組成,有人認為「這是貝多芬作品中最優美的一個樂章」,主題厚實深刻充滿著抒情詩意,第一變奏由鋼琴主導,第二變奏則呈現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話,每一段變奏的裝飾性逐漸加強,器樂並以高超的技巧維繫進行著,鋼琴三連音節奏成為最有力的支撐動能。在變奏的過程中,不僅旋律樂念多變,在表情與音樂力度上也都有極為多樣細膩的流動。

 

樂章最後,音樂漸行漸慢且漸弱,貝多芬在這輕緩撩動,安靜得令人窒息的情況下,音樂不中斷且猛烈地進入第四樂章。第四樂章,中庸的快板轉急板Allegro moderato – Presto。這是像舞曲般的輪旋曲,音樂呈現出光明、積極、向上,令人欣喜的形象鋼琴的快節奏厚重有力,搭配上小提琴與大提琴親膩且充滿松香味的對話,三個聲部水乳交融、密不透光,進入中段音樂欣喜之感更為提升縝密,語句精神抖擻、飽滿雀躍,尾聲宛若一匹快馬急奔高潮而去,俐落地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