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2 15:51:59歐頭

淺談Denon唱片的三大焦點藝人

如果討論範疇只侷限在日系的AV環繞擴大機,容我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賣得好的或許是Pioneer、技術頂尖的或許是Yamaha,但要兼顧環繞效果與音樂性的話,恐怕是Sony、Denon較有勝算,其中又以Denon的環繞AV擴大機,音樂性表現較被多數發燒友所認同。

跳脫AV環繞擴大機,事實上,Denon的唱片錄音也不賴,只不過因為台灣較鍾情歐美較厚重的錄音手法,因此日系的受青睞度就略差,不過近年來情況稍有改變,市面上可選的日版CD越來越多。

過去,Denon 由天碟代理時就推出不少佳片,包括本文即將介紹的這幾片。如今,歌林天龍早已自己收回發行數年,仍然主打這些老面孔,這點我倒是不意外,畢竟這就是Denon旗下最精華的錄音,就唱片公司的立場或許頗有出清存貨的意味,但就消費者角度來說,舊片重新舖上通路,何嘗又不是新進樂迷或上回向隅樂迷的福音?


焦點一:殷巴爾的馬勒《交響曲》全集

指揮殷巴爾(Eliahu Inbal)1936年生於耶路撒冷,曾受到伯恩斯坦推薦前往巴黎音樂院學習指揮,27歲拿到康泰利(Canteli)指揮大賽優勝。他在本地知名度不大,但並不表示他的實力輸人。

他最經常合作的樂團包括: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法國國立管絃樂團、愛樂管絃樂團、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絃樂團等等。其中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的錄音主要就由Denon發行,包括有布魯克納、馬勒、白遼士、蕭斯塔高維契等人的管絃作品,其中又以馬勒《交響曲》的詮釋最被本地樂迷熟知。

殷巴爾的指揮風格內斂均衡,重視整體音色表現與管絃細節,因此馬勒《交響曲》在他棒下呈現的形象,並不是龐大繁雜的管絃巨獸,而是宛若室內樂的靜謐和諧。就如同日本樂評人平野昭所說,「他的演奏風格像是用音符蓋房子,精密地計算平衡與對比以進行演奏。聽了他演奏的印象是,表情細膩,而且充滿規模感的活力,甚至富有戲劇性。」

那麼,殷巴爾在Denon的這套馬勒全集,應該從哪首開始聽呢?一般人恐怕會推薦《第四號》,但我卻認為從《第一號,巨人》開始最為恰當。

●馬勒《第一號,巨人》交響曲,殷巴爾指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管絃樂團。(Denon C37 7537)

本片是1985年2月28日-3月1日,於法蘭克福Alte Oper的錄音,在這首通俗味道十足的《第一號,巨人》上,殷巴爾展現了他不俗的品味,從一開始木管細膩的鋪陳,精緻無比的對仗呼應,以及流暢的田園風可以窺見一二。

其實,殷巴爾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管絃樂團在Denon的這套錄音,都有音像略遠的傾向,因此對發燒友來說稍微開大音量,以取得正確的音像音場比例十分重要。

整體聽下來,我必須承認殷巴爾的馬勒《第一號,巨人》,在木管與弦樂配搭比重上的確有過人之處,無論是色澤或是力度都呈現深思熟慮的控制,難怪講究形式美的日本樂評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對熟知此曲的資深樂迷來說,他的詮釋的確也有股清新的收斂美感。


焦點二:大提琴泰斗史塔克(Janos Starker)

提到史塔克,大夥總是馬上想到他在Mercury的那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這位1925年生於匈牙利的大提琴家,出身布達佩斯音樂院,1948年移居美國,曾擔任過達拉斯交響樂團、大都會歌劇院、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是萊納棒下豐富管絃色彩不可或缺的大將!

其實史塔克也錄有舒曼、德弗札克、聖桑的《大提琴協奏曲》,RCA也有不少新錄音,包括再次灌錄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但重要性總是不及他的Mercury版。Denon在七十年代史塔克風靡日本巡演時,留有兩張他與不同的日籍鋼琴家合作的錄音,無論選曲、詮釋、錄音都有可觀之處,對於史塔克迷來說,是絕對必須收藏的寶貝。

●《Encore Album》,史塔克/大提琴、Shuku Iwasaki/鋼琴(Denon DC-8117)

本片是1975年3月16-17日,在東京Ishibashi紀念廳的錄音。大提琴的形體感儘管不如Mercury錄音般壯碩,但音色錄得乾淨細膩,可以清晰感受到史塔克紮實穩陣的左手顫音,以及粗細有致的右手用弓。
音樂呈現的風格多樣,像是聖桑《天鵝》的深情、舒伯特《第三號樂興之時》的輕快俏皮、舒曼《夢幻曲》的浪漫等等。但我個人認為,史塔克的氣質仍最適合深沉情緒的第五軌Bloch《Prayer》,另外他把巴哈《Arioso》也拉得極有個人風味

●《Virtuoso Music For Cello》,史塔克/大提琴、Shigeo Neriki/鋼琴(Denon DC-8118)

本片則是1978年6月20日,在日本哥倫比亞第一錄音室的錄音。無論大提琴或鋼琴,整體堂音都比上一片《Encore Album》多些,光從前兩軌就可明顯感受出差異,第一軌《Sicilienne》大提琴一出現,彷彿加上效果器般讓音色散發微微溫光,十分動聽。第二軌帕格尼尼《摩西幻想曲》史塔克大玩把位變化以及變奏,一下子在極高把位的細膩的拉奏,又忽然出現正常把位的厚實感,強調兩者的高度反差,儼然是一位在大提琴上的帕格尼尼。

全片九軌的錄音效果,絕對比《Encore Album》更符合國人胃口,而且無論曲意深度或曲旨樂趣都比上一片深刻。史塔克在每首曲目的鋪陳佈局,都令人十分滿意,絕對能滿足聽門道的樂迷。


焦點三:豎笛帥哥保羅梅耶(Paul Meyer)

裴勇俊來台掀起一陣師奶熱,但在我這個不看韓劇的人眼中,這實在是個「無厘頭」現象,從裴帥新片「出走」慘澹的票房也佐證了一些事情。我認為講帥勁,裴帥實在不及豎笛帥哥保羅梅耶的一半,不過樂迷可不像影迷只會「以貌取人」,很多人認識保羅梅耶並非因他出眾的長相,而是他那張韋伯《第一、二號豎笛協奏曲》的三星帶花(Denon CO 79551)名盤,當時他才只有二十歲。

1965年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的保羅梅耶,出身自巴黎音樂院,他的音樂跟他家鄉的酒一樣,有股清新可人的田園悠閒味道,不單以技術取勝,更強調氣質氣氛。1996年保羅梅耶也曾來過台灣舉行獨奏會。

●Pleyel《降B大調豎笛協奏曲》、《C大調豎笛協奏曲》;丹濟《為長笛與豎笛所寫的降B大調小交響協奏曲》,保羅梅耶/豎笛、朗帕爾/長笛&指揮法蘭茲李斯特室內管絃樂團(Denon CO 78911)

這是1993年1月4-7日,在布達佩斯的義大利機構的錄音。保羅梅耶這一系列錄音有個特色,主要是復興德奧古典時期的《豎笛協奏曲》,同時也收錄包括豎笛在內的多樂器主奏的《小交響協奏曲》,因此對於不是學豎笛的朋友來說,算是相當陌生的曲目。

所幸,古典風格今日聽來動聽悅耳,曲趣落差不大,加上保羅梅耶結合長笛巨匠的法式氣質,讓這些原本僅流傳在學院內、豎笛演奏者之間的曲目,得以有市場能見度。

●克羅瑪《降E大調豎笛協奏曲》、《E小調豎笛協奏曲》、《為長笛、豎笛與小提琴所寫的降E大調小交響協奏曲》,保羅梅耶/豎笛、Janos Rolla/小提琴、朗帕爾/長笛&指揮法蘭茲李斯特室內管絃樂團(Denon CO 75635)

本片同樣是1993年1月4-7日,在布達佩斯的義大利機構的錄音;同樣是古典時期的《豎笛協奏曲》、《小交響協奏曲》,只不過除了保羅梅耶、朗帕爾的搭黨外,還加上Janos Rolla的小提琴。

嚴格說來,克羅瑪是波希米亞作曲家,受到莫札特、貝多芬的影響頗深。保羅梅耶這位二十一世紀的帥哥,奏起這些三百年前的古董,頗有一股質樸古味,我想主要原因在於他充裕的技巧之餘,呈現的人文氣質。

●莫札特《A大調豎笛協奏曲,KV622》、布梭尼《豎笛與小管絃樂團協奏曲》、柯普蘭《豎笛與弦樂管絃樂團、豎琴、鋼琴協奏曲》,保羅梅耶/豎笛、大衛辛曼指揮英國室內管絃樂團(Denon CO 75289)。

本片是另外於1992年3月27-29日,在倫敦的Rosyln Hill Capel的錄音。如果你覺得前兩片收錄的曲目太冷,那麼本片的莫札特《A大調豎笛協奏曲,KV622》就絕對是豎笛作品中的經典!表現可以媲美他的企鵝三星帶花名盤。

不過,保羅梅耶依然未忘記他為樂迷推廣曲目的使命,因此又另外收錄布梭尼、柯普蘭兩位當代作曲家與豎笛相關的作品

最後,我不敢掛保證,任何一張Denon的唱片,你隨便買都能滿意。但是,如果你是從本文介紹的六張擇其一下手,那麼保證「愛上」的命中率會很高!

K.John 2007-07-05 18:52:55

Where can we find Starker`s cello album?
I like his 3 Brams Trios, with Suk & Katchen. Recomman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