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5 14:17:40歐頭

真空管發燒錄音Tacet 2004唯一精選(下)

8莫札特:A大調長笛四重奏K298,第二樂章
Mozart:Flute Quartet in A major KV 298 mov. Ⅱ(選自Tacet 107 Track3) 5’58

樂曲解說:莫札特一共寫有四首長笛四重奏,這首是其中最晚完成的一首,同時也是他維也納時期最成熟之作,全曲充滿娛樂性格。此曲多採用當時上流社會耳熟能詳的旋律,透過莫札特的巧手編寫,用於炒熱朋友派對的氣氛之用。
第二樂章為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主旋律由小提琴與長笛優雅的奏出,其中中段的長笛主旋律,取材自法國古迴旋舞曲「巴斯丁穿鞋子」。

測音場定位:莫札特長笛四重奏的編制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長笛各一,透過Tacet珍希的真空管錄麥克風收錄,我們可以在此聽到,有別於其他版本長笛四重奏的發燒效果。就「音場定位」來說,室內樂的親暱包圍氣氛在此完美地重現,四把樂器在音場裡的定位準確,你可以聽到長笛的空靈聲音來自舞台的中間偏右,大提琴的厚實聲音來自舞台右邊,而小提琴主奏則出現在舞台左手邊。
音響系統能夠呈現穩固、清晰的音場,代表你系統的發燒水平達到一定的境界,透過這段音樂,你可以試試你的音響水平如何?


9巴哈:經文歌「不要懼怕」,BWV 228
J. S. Bach:The Motets—Furchte dich nicht,ich bin bei dir(選自Tacet 108 Track 4) 7’55

樂曲解說:經文歌,是一種以聖經經文為歌詞,多部合唱的聲樂作品,廣見於巴洛克時期,但是巴哈卻能將經文歌寫得極具個人色彩,因此得以傳世悠久。這首「不要懼怕」屬於巴哈威瑪時期的作品,和聲豐富、線條複雜,合唱以群為單位進行聲部對位,在配上精采的女高音領唱,聽覺上十分過癮。

測人聲空氣感:談器樂的音質,我們喜歡用質感,但是談人聲,用「空氣感」彷彿更貼切一些。人聲是世界上最自然的樂器,因此人聲錄音如果能夠有空氣感,就代表夠自然、夠真實,就像是聲波振動空氣傳遞出來一樣。
此段經文經,無論是合唱或者是女高音領唱,都錄得空氣感十足,聆聽時彷彿整個人都被歌聲所包圍,感動百分百。


10巴哈:c小調雙簧管與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J. S. Bach:Concerto for oboe and violin in C minor mov. Ⅰ(選自Tacet 111 Disc1Track4) 4’48

樂曲解說:這首c小調編號BWV1060的雙重協奏曲,原本是兩部大鍵琴配上弦樂群,以及數字低音樂器的編制,但在這裡改編成「雙簧管與小提琴的雙重協奏曲」,更加凸顯兩個主奏樂器旋律線的對位效果。
第一樂章快板有著精采華麗的總奏,透過對位以及賦格,更顯出此段音樂複雜多變的織度,整體氣氛浸淫在歡愉無憂之中。

測層次感:我們都知道巴哈的音樂是複音音樂,簡單來說就是音樂以多聲部、多旋律線進行,每個聲部都是主角,不像主音音樂其他聲部主要扮演烘托角色。用這段複音音樂來測「層次感」格外的有意義,因為唯有層次感好,我們才能分辨雙簧管、小提琴這兩個主奏各自的聲線,也才能分辨主奏小提琴與協奏弦樂群的主從差異。唯有層次佳,我們才能享受多聲部對位的美感,才不致於迷失在旋律線條交錯的渾沌中。
好的層次感,就如同攝影師靈活地運用景深,即使畫面的元素複雜,也能讓觀眾清晰地分辨。用這段音樂來表現你府上音響的層次感,你才能夠真正體驗Tacet真空管錄音之美,在複雜編制中輕鬆享受音樂紋理。


11蕭邦:g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8、第四樂章
Chopin:Piano Trio G minor op.8 movement Ⅳ:Finale Allegretto(選自Tacet 112 Track 4) 6’28

樂曲解說:「鋼琴詩人」蕭邦一向以鋼琴曲聞名樂壇,但其實他寫有極少數的室內樂,其中包括:1828年的「g小調鋼琴三重奏」、1829年的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序奏與華麗波蘭舞曲」、1832年的為大提琴與鋼琴所寫的「大型二重奏曲」、1846年寫的「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這四首作品就是蕭邦室內樂的「全部」。
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蕭邦對大提琴情有獨鍾,除了這裡收錄的「g小調鋼琴三重奏」之外,其他三首室內樂都是以大提琴為主角。「g小調鋼琴三重奏」編制為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共有四個樂章,終樂章是略帶惆悵情緒的稍快板。

測音域平衡:音響再生的音域可以粗分成高、中、低三段,但講究一點的發燒友會再細分成極高、高、中高、中、中低、低、極低等七段,主要就是按照樂器的聲音特色、頻率響應高低,更精準地探討聲音的表現。
「音域平衡」就如同營養均衡的道理一樣,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礦物質缺一不可,同時也不可偏廢,才能有健康的體魄。音響系統不同頻段的聲音,無論量感或是質感也都要能夠平衡、融洽,播出的音樂才能讓你擁有美妙的聆聽經驗。
這段鋼琴三重奏儘管是小編制,但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卻構成均衡等距的正三角形,三種樂器除了各自音域完美動聽之外,更兼顧了彼此間的音量比例與音色協調,簡直就是「音域平衡」的模範表現。


12柴可夫斯基:旋律,作品42第三號
Tchaikovsky:Melody op.42 no.3(選自Tacet 117 Track 1) 3’02

樂曲解說:1877年柴可夫斯基因為婚姻的困擾,到歐洲去旅行,在優美的日內瓦湖畔的克拉蘭,一方面治療自己的精神衰弱症,一方面創作歌劇「尤金奧尼金」。隔年的1878年,他為小提琴與鋼琴所寫的協奏曲「憶懷念之地」,該曲由「冥想」、「詼諧曲」、「旋律」三段組成,這裡所選的就是第三段。而曲名中的「懷念之地」,據說就是克拉蘭。
這首「旋律」,原本打算用在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因此性格上與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類似。

測聲音密度:真正內行的發燒友,喜歡在談聲音表現時談到「聲音密度」,這種比喻有點像是談黃金的純度,我們都知道黃金純度越高價值越貴,而聲音密度也同樣如此,密度越高聽起來越有高級感。
在這首「旋律」中,可以明顯聽出Tacet使用真空管麥克風所帶來的好處,小提琴聲音醇美厚實,絲毫沒有「殺雞」的刺耳感,尤其是中低音域的拉奏,聲音密度更是好得不得了,就像香純濃郁的鮮奶,入喉之後有股化不開的奶香味。鋼琴伴奏的聲音密度也同樣精采,寬闊、平穩的聽感,有著宛如高級天鵝絨般的編織密度。


13拉威爾:F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
Ravel:String Quartets movement Ⅱ:Assez vif.Tres rythme(選自Tacet 118 Track 2) 6’04

樂曲解說:法國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一生只寫了這首「F大調弦樂四重奏」。這是繼法朗克、德布西之後,最傑出的法式弦樂四重奏曲,同時也是奠定拉威爾作曲地位的傑出之作,當時年輕的他才剛寫完「天方夜譚」、「水之嬉戲」,正受到樂壇矚目,待此曲完成更是引起強烈反應,連前輩德布西都說:「請看在神及我的份上,千萬不要對這首曲子作任何變動。」意指此曲增一音太多,減一音太少,臻於完美的特色。此曲首演於1904年,當時拉威爾將這首作品,題獻給他的老師佛瑞。
全曲三個樂章,其中第二樂章為「很生動的、富節奏地」詼諧曲,是個充滿柔軟性格的複合三段體,緊密地將第一、三兩個外樂章結合起來。

測音質:用這段弦樂四重奏來測音響的「音質表現」,是十分高段的選擇。因為弦樂四重奏是由四把弦樂器組成,因此質感上必須有其一致性,才不會有無法融合的感覺。但是四把弦樂器又各有高低音域,譬如小提琴就必須有絲綢般光華的質感,中提琴則要質樸耐聽的特色,大提琴便不能缺少厚重紮實的質地。
而且這段音樂是以撥奏開端,音粒一顆顆地彷彿大珠小珠落玉盤,充滿剔透感與彈性,試試看你家的壹響系統,是否能呈現和諧又各具特質的拉威爾「弦樂四重奏」。


Total Time about 74 min.(13 Tracks)
CD圖說:Tacet The Best 2004(響韻代理)
相關網站:http://musicalsound.com.tw/cd/tacet/tacet.htm

日本藤素 2019-12-20 13:18:34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法蘭克 2013-11-30 22:12:03

關於8莫札特:A大調長笛四重奏K298,第二樂章的定位
長笛應該在左方最前面, 小提琴是在左方後面的位置, 提供給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