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0 15:15:05歐頭
歷史重演的瞬間--1965年霍洛維茲重回卡內基的紀錄
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這個鋼琴界的傳奇名字,在半個世紀前是活經典!這次透過錄音,我們有機會回到1965年5月9日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見證一段你來不及參與的歷史。
雖然,霍洛維茲總是被封為「俄國浪漫主義傳統的最後大師」,但其實他對此頭銜十分抗拒,因為俄國傳統只代表他的某個面向。日後他走出俄國進入歐美樂壇,又受到岳父托斯卡尼尼南歐樂風影響,加上幾度隱退深思後的美學發酵,都讓他的音樂層次不光只是「俄國浪漫傳統」單一。
他認為,「古典、浪漫、現代、新浪漫等標籤只是方便音樂學者,但對作曲、演奏者來說沒有意義。音樂就是傳達感情,數個世紀以來,儘管音樂的風格、形式都有改變,但是人類基本的情感卻未曾稍改。」
「當我年輕時,認為音樂是全然浪漫的。事實上,對形式結構等範圍客觀的智力、組成是需要的,但是當演出時,需要的並不是詮釋,而是主觀重新創造的過程。作曲家的記譜只是一個骨幹,演奏者必須奉獻生氣與鮮血,音樂才能活過來向聽眾說話,觀眾不會對智力的概念反應,只會跟情感溝通。」這些他關於音樂詮釋的深刻剖析,只要你用心聽過他的唱片,可能夠掌握其中的精髓。
他的風采無疑是大師級的!這位1904年10月1日在基輔出生,原名Vladimir Gorowitz的鋼琴天才,九歲就進入基輔音樂學院。某次他曾溜進鋼琴家Josef Hoffmann滿座的音樂會,躲在角落裡享受鋼琴樂音的神奇時刻,似乎提早預告了他鋼琴大師的宿命。
十七歲時就風靡整個俄國,1925年開始征服德國樂壇,1928年在美國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大為轟動,同時開始為唱片公司錄音。1932與托斯卡尼尼、紐約愛樂合作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更深受要求嚴苛的托斯卡尼尼賞識,而把女兒許配給他。
然而,霍洛維茲經常因為心理或健康問題取消音樂會,讓他的鋼琴技藝更令樂迷珍惜,把聽他的現場演奏當成一種上帝的恩典。
1953年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美國登台二十五週年紀念音樂會之後,就完全停止公開演出,而且這一停就是十二年。這段時間他幾乎整天待在家裡,跟老婆Wanda以及自己的史坦威鋼琴在一起,一方面修養身體,另一方面應追求更深邃的藝術思考。
霍洛維茲這十二年的沉潛,可讓樂迷忘穿秋水。直到1965年5月9日他決定舉行復出音樂會,地點一樣是卡內基音樂廳。當4月26日開始售票時,排隊買票的人潮把這個廳的外圍,整整地圍了三圈,而且在短短兩個小時內,2760個座位全部售完。
Sony這套「1965年重回卡內基的傳奇復出」共有三張片子,除了兩張CD外,還包括一張十分鐘的DVD,裡頭是取自電影「The Last Romantic」的片段,有霍洛維茲在家中練琴以及接受老婆訪問的畫面。收錄曲目,包括舒曼的「夢幻曲」、蕭邦「馬厝卡」、「敘事曲」,史克里亞賓「練習曲」等等。
這場大獲成功的「復活」音樂會,更加深了霍洛維茲的傳奇性,而且聽了他的演奏之後,知名的日本樂評家小石忠男認為,「此時的霍洛維茲,開始進入步入晚年圓熟期。」
當年無法恭逢盛會的樂迷,透過Sony新發的這套更接近歷史真實的唱片(此為未修改版),肯定能稍稍彌補心中無法與會的缺憾。
事實上Sony發行這套唱片是為了慶祝霍洛維茲百年誕辰,換句話說,到今年鋼琴大師已經出生一百年了。因此除了Sony外,包括RCA、DG也都有動作!
我們把鏡頭再拉回從前,1965年霍洛維茲成功復出之後,又延續了四年演奏的高峰,但是在1968年他的電視演奏會之後,他又再一次銷聲匿跡了六年的時間,直到1975年在二度復出。
RCA在他百歲冥誕發行兩張一套的「Horowitz Rediscovered」,是他1975年11月16日在卡內基演出的未剪接完整現場,也就是他第二度「復活」、展現「二枚腰」功力的歷史見證。
而DG新發行的百歲冥誕雙碟紀念則是「The Magic of Horowitz」(同樣附加值DVD),收錄他1986年回到睽違一甲子的祖國俄國,在列寧格勒的演出,這是一場令全場癡迷的演出,更是一場成功的歸鄉凱旋。但是,歷史也往往是無情的,正當霍洛維茲的演奏事業達到無可取代的頂峰時,三年後他便忽然過世!徒留品味他一生傳奇的樂迷。
這幾套不同公司發行的紀念專輯,卻都不約而同地收錄現場版舒曼「夢幻曲」(Träumerei),算是霍洛維茲百年紀念的有趣的巧合。
CD圖說:1965年霍洛維茲傳奇復出音樂會。(Sony S2K 93023,新力音樂)
雖然,霍洛維茲總是被封為「俄國浪漫主義傳統的最後大師」,但其實他對此頭銜十分抗拒,因為俄國傳統只代表他的某個面向。日後他走出俄國進入歐美樂壇,又受到岳父托斯卡尼尼南歐樂風影響,加上幾度隱退深思後的美學發酵,都讓他的音樂層次不光只是「俄國浪漫傳統」單一。
他認為,「古典、浪漫、現代、新浪漫等標籤只是方便音樂學者,但對作曲、演奏者來說沒有意義。音樂就是傳達感情,數個世紀以來,儘管音樂的風格、形式都有改變,但是人類基本的情感卻未曾稍改。」
「當我年輕時,認為音樂是全然浪漫的。事實上,對形式結構等範圍客觀的智力、組成是需要的,但是當演出時,需要的並不是詮釋,而是主觀重新創造的過程。作曲家的記譜只是一個骨幹,演奏者必須奉獻生氣與鮮血,音樂才能活過來向聽眾說話,觀眾不會對智力的概念反應,只會跟情感溝通。」這些他關於音樂詮釋的深刻剖析,只要你用心聽過他的唱片,可能夠掌握其中的精髓。
他的風采無疑是大師級的!這位1904年10月1日在基輔出生,原名Vladimir Gorowitz的鋼琴天才,九歲就進入基輔音樂學院。某次他曾溜進鋼琴家Josef Hoffmann滿座的音樂會,躲在角落裡享受鋼琴樂音的神奇時刻,似乎提早預告了他鋼琴大師的宿命。
十七歲時就風靡整個俄國,1925年開始征服德國樂壇,1928年在美國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大為轟動,同時開始為唱片公司錄音。1932與托斯卡尼尼、紐約愛樂合作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更深受要求嚴苛的托斯卡尼尼賞識,而把女兒許配給他。
然而,霍洛維茲經常因為心理或健康問題取消音樂會,讓他的鋼琴技藝更令樂迷珍惜,把聽他的現場演奏當成一種上帝的恩典。
1953年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美國登台二十五週年紀念音樂會之後,就完全停止公開演出,而且這一停就是十二年。這段時間他幾乎整天待在家裡,跟老婆Wanda以及自己的史坦威鋼琴在一起,一方面修養身體,另一方面應追求更深邃的藝術思考。
霍洛維茲這十二年的沉潛,可讓樂迷忘穿秋水。直到1965年5月9日他決定舉行復出音樂會,地點一樣是卡內基音樂廳。當4月26日開始售票時,排隊買票的人潮把這個廳的外圍,整整地圍了三圈,而且在短短兩個小時內,2760個座位全部售完。
Sony這套「1965年重回卡內基的傳奇復出」共有三張片子,除了兩張CD外,還包括一張十分鐘的DVD,裡頭是取自電影「The Last Romantic」的片段,有霍洛維茲在家中練琴以及接受老婆訪問的畫面。收錄曲目,包括舒曼的「夢幻曲」、蕭邦「馬厝卡」、「敘事曲」,史克里亞賓「練習曲」等等。
這場大獲成功的「復活」音樂會,更加深了霍洛維茲的傳奇性,而且聽了他的演奏之後,知名的日本樂評家小石忠男認為,「此時的霍洛維茲,開始進入步入晚年圓熟期。」
當年無法恭逢盛會的樂迷,透過Sony新發的這套更接近歷史真實的唱片(此為未修改版),肯定能稍稍彌補心中無法與會的缺憾。
事實上Sony發行這套唱片是為了慶祝霍洛維茲百年誕辰,換句話說,到今年鋼琴大師已經出生一百年了。因此除了Sony外,包括RCA、DG也都有動作!
我們把鏡頭再拉回從前,1965年霍洛維茲成功復出之後,又延續了四年演奏的高峰,但是在1968年他的電視演奏會之後,他又再一次銷聲匿跡了六年的時間,直到1975年在二度復出。
RCA在他百歲冥誕發行兩張一套的「Horowitz Rediscovered」,是他1975年11月16日在卡內基演出的未剪接完整現場,也就是他第二度「復活」、展現「二枚腰」功力的歷史見證。
而DG新發行的百歲冥誕雙碟紀念則是「The Magic of Horowitz」(同樣附加值DVD),收錄他1986年回到睽違一甲子的祖國俄國,在列寧格勒的演出,這是一場令全場癡迷的演出,更是一場成功的歸鄉凱旋。但是,歷史也往往是無情的,正當霍洛維茲的演奏事業達到無可取代的頂峰時,三年後他便忽然過世!徒留品味他一生傳奇的樂迷。
這幾套不同公司發行的紀念專輯,卻都不約而同地收錄現場版舒曼「夢幻曲」(Träumerei),算是霍洛維茲百年紀念的有趣的巧合。
CD圖說:1965年霍洛維茲傳奇復出音樂會。(Sony S2K 93023,新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