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觀後感-何岳峯、黃品清、林家豪、曾明輝
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想:這真的是一個通往地獄的大門
CDS說明:
CDS市場是信用違約互換市場。CDS是一種合同,全稱credit default swaps,意思是信用違約合同。CDS是美國一種相當普遍的金融衍生工具,1995年首創。CDS相當於對債權人所擁有債權的一種保險:A公司向B銀行借款,B從中賺取利息;但假如A破產,B可能連本金都不保。於是由金融公司C為B提供保險,B每年支付給C保費。如果A破產,C公司保障B銀行的本金;如果A按時償還,B的保費就成了C的盈利。但是這裡面隱藏著重大問題。主要是這種交易不受任何證券交易所監管,完全在交易對手間直接互換,被稱為櫃檯交易(Over-the-counter,OTC)。也就是說在最初成交CDS時,並沒有任何機制檢查來保證C有足夠的儲備資本。這種方式後來逐漸為券商、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對沖基金所熱衷。近年來這一衍生品的參照物又擴展到了利率、股指、天氣、石油價格等,催生了利率違約掉期(Interest Rate Swap,IRS)市場和股票違約掉期(Equity Default Swap,EDS)市場。同時原來分散風險的目的也被冒險豪賭所替代。
過去的老美,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貸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約從10年前開始,當時貸款公司透過媒體,大大的鼓吹美國市民貸款買房,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貸款公司短短時間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貸款公司也擔心風險過大,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於是貸款公司便找到在美國財經界名字響噹噹的投資銀行(美林、高盛、摩根),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弄出幾份分析報告,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是這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之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
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於是憑藉著關係,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如此一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就如同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淨值拼命地漲,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手裏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麼賺錢, 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
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CDS也跟著紅了!事情還沒結束: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天哪,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看到如此精良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熱賣,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
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
無法償還貸款,然後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
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
此次的風暴已是個不爭的事實,受害的企業和民眾損失的金額更是無法計算,我想很多事情發生了,不應只是在怪誰、政府或是怪那個國家,而重要的是要如何陪養在危機中的處理能力,更進而要從失敗中得到經驗,記取教訓。讓自己在風暴中依然不倒,更重要的是下這次風暴時,要如何預防、如何讓傷害降到最低。或是再更進階的,想辨法再挖一個更大的洞讓大家跳。我想無論是當個成功的防守者(危機處理者),或是激烈的進攻者(海潚製迼者),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要精進的方向,而不是只是扮演那種只會怪別人的無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