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2 02:01:32黑色眼睛
Copy & Paste
Copy & Paste
日常生活,並非沒有感觸,只是一直沒有寫文章的衝動。真理是不可言的,而真情是不用說的。微微如我,所知所想,何必嘮嘮叨叨的變成網絡上的Stuffs?
現在資訊太過方便,撇除互聯網這個大信息堆填區,就算是正而八經出版的書籍,說起來都有點唏噓。以前出版的書不多,但基本都是好書。一到書店,見書就看,有錢就買。現在出版的書太多,可是基本都不值一讀。即使是炒得火熱的”名家名作”,甚麼”文化千年”,”苦旅百嘆”,都不如一杯可口可樂來得爽快,更難指望有酒的醇厚或茶的清幽。
從小時候起,我都喜歡讀大陸的一本叫《讀者》的雜誌(剛開始叫<讀者文摘>,後來因商標問題改名)。賣得很便宜,記得剛開始是月刊,幾毛錢一本,紙張和印刷都很一般。裡面是些精心挑選的轉載的文章,作者大多並不出名,但很有看頭,我經常一看再看。現在的《讀者》是半月刊,質量也減半。印製比以前好多了,賣得也相宜,盛惠3元,看到了我都會買一本。
平常我都會看看報紙上的專欄文章,見到些喜歡的,就 Copy & Paste 放在資料夾裡。我想,反正別人的文章寫得比我好得多,不如摘錄一些和大家分享,免得這塊地盤荒廢。我既樂得不勞而獲,也免得路過的人看得發悶。(我會注明作者和摘錄來源,希望不要侵犯到別人的版權。)
喜歡讀書的人對”文化”一詞都會有特別的感覺。就像有些”知識份子”對知識的執著,或另外一些知識分子對”知識分子”名稱的執著一樣,對於文化,不同的人有很不同的詮釋。
像我這麼懶惰的人,對於談論沉重的”文化”,Copy & Paste 最好不過了。所以我想摘錄龍應台談論文化的兩篇文章。
PS:
龍應台,台灣著名作家。我喜歡的作家之一。
文章摘自2004-2005她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沙灣徑25號。
日常生活,並非沒有感觸,只是一直沒有寫文章的衝動。真理是不可言的,而真情是不用說的。微微如我,所知所想,何必嘮嘮叨叨的變成網絡上的Stuffs?
現在資訊太過方便,撇除互聯網這個大信息堆填區,就算是正而八經出版的書籍,說起來都有點唏噓。以前出版的書不多,但基本都是好書。一到書店,見書就看,有錢就買。現在出版的書太多,可是基本都不值一讀。即使是炒得火熱的”名家名作”,甚麼”文化千年”,”苦旅百嘆”,都不如一杯可口可樂來得爽快,更難指望有酒的醇厚或茶的清幽。
從小時候起,我都喜歡讀大陸的一本叫《讀者》的雜誌(剛開始叫<讀者文摘>,後來因商標問題改名)。賣得很便宜,記得剛開始是月刊,幾毛錢一本,紙張和印刷都很一般。裡面是些精心挑選的轉載的文章,作者大多並不出名,但很有看頭,我經常一看再看。現在的《讀者》是半月刊,質量也減半。印製比以前好多了,賣得也相宜,盛惠3元,看到了我都會買一本。
平常我都會看看報紙上的專欄文章,見到些喜歡的,就 Copy & Paste 放在資料夾裡。我想,反正別人的文章寫得比我好得多,不如摘錄一些和大家分享,免得這塊地盤荒廢。我既樂得不勞而獲,也免得路過的人看得發悶。(我會注明作者和摘錄來源,希望不要侵犯到別人的版權。)
喜歡讀書的人對”文化”一詞都會有特別的感覺。就像有些”知識份子”對知識的執著,或另外一些知識分子對”知識分子”名稱的執著一樣,對於文化,不同的人有很不同的詮釋。
像我這麼懶惰的人,對於談論沉重的”文化”,Copy & Paste 最好不過了。所以我想摘錄龍應台談論文化的兩篇文章。
PS:
龍應台,台灣著名作家。我喜歡的作家之一。
文章摘自2004-2005她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沙灣徑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