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6 08:59:02Gina

融合傳統與現代的ZAN

不知道是否有人點選過網頁左側「連結書籤」裡的網站?!

我把「ZAN」放在裡面,一方面是由於很晚才知道他們,另方面是因為一聽就愛上了。可千萬別把「ZAN」誤認為「ZEN」,這篇要介紹的「ZAN」和禪學沒什麼關係,而是一個由三人所組成的樂團,一個將傳統樂器與現代音樂元素合而為一的樂團。

和「ZAN」的邂逅很有意思,開始於一位內地朋友的email,信中提到了ZAN的首張專輯【風籟Furai】,但網路上少有相關的消息,還以為已經解散了。呃....老實說,在此之前,我從沒聽說過【風籟Furai】這張專輯,對ZAN這個名字也完全陌生(當時還以為是一個Rock band呢!),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上Google査找了台灣的網頁...沒結果,再査找繁體字網頁....只出現兩個唱片行的連結,再進一步查找中文網頁....訊息是有多一些,但都沒有太深入的介紹;我索性將「語言選項」設定為日文進行搜尋,終於找到了ZAN的官網,上官網後的第一件事不是這個團體的簡介(畢竟日文能力有限),而是找試聽,這一聽........不得了了!傳統樂器居然能演奏岀那麼具流行感的音樂,而且還加入了演唱....我整個人聽到有點愣住,幾乎到了完全無法自拔的地步。

《風籟》 http://www.avexnet.or.jp/avexdb/zan/asx/RZCD-45130_001.asx
聆聽結束,我只有一種感覺──3、40秒的試聽真不過癮!

花了一點時間,將官網中所有歌曲的試聽都點過一遍,我決定要買他們的專輯,但礙於台灣沒有引進,只能趕緊連結進一個平常訂國外正版專輯的網站,一口氣將ZAN所有的單曲輯和專輯全數勾選,經過大約10天,CD終於寄到了,雖然以日本的售價來看,花費將近於台灣一般CD售價的兩倍,但衝著到現在已經聽了兩個多月還沒膩,就已十分值得囉!

「ZAN」是由擅長吹奏笛和尺八(洞簫)的砂川憲和(Norikazu Sunagawa,照片左)、擅長吹奏尺八和負責Vocal部分的小湊尚昭(Akihisa Kominato,照片中),以及擅長彈奏箏和十七弦琴的市川慎(Shin Ichikawa,照片右)所組成,三位成員都是自幼就開始學習這些傳統樂器,其中小湊尚昭和市川慎對傳統音樂的涉獵是因為家族淵源,而砂川憲和就純粹是由於興趣而接觸了。一開始我以為「ZAN」是三個人名字的字首字母,後來才發現是來自於〝Zenith And Nadir〞的縮寫,也就是「天頂與天底」的意思,三人期許自己能成為文化傳承的媒介,將五、六十歲那一輩的傳統,和二、三十歲這一輩的現代相結合,用音樂和不同世代的人對話。我不清楚在日本他們有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但起碼對我而言,他們的音樂確實讓我更願意接觸傳統。

記得當時連結進ZAN的官網試聽時,我曾經很好奇,為什麼他們在今年初所發行的專輯【絆】的封面只剩下兩個人?!一度以為這類樂團也會出現離團單飛的情形。後來我想不論是什麼原因,官網裡應該都會有所說明或註記,就用我破破的日文在官網中尋找蛛絲馬跡,才發現,原來負責吹奏笛和尺八的砂川憲和在2006年4月22日因為登山意外而身亡,得年31歲.... 那個當下,心裡除了驚訝,也為自己早前的不敬想法感到抱歉....更為「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Spirit》 http://www.avexnet.or.jp/avexdb/zan/asx/RZCD-45276_001.asx
從第一張專輯【風籟Furai】中,我聽到了三個年輕人的夢想,傳統中夾雜著現代音樂的因子,手法雖然青澀,但那份勇於創新的意念,值得讚許。第二張專輯【溢れるチカラ】,是團員們參與創作最多的一張,不同音樂元素的融合技巧更上一層樓,樂風已臻完全成熟,曲目第一首的《Spirit》兼具柔和與力度,我尤其欣賞。第三張專輯【絆】,少了曾經岀國留學和喜歡周遊列國的砂川憲和,兩個人的ZAN,彷彿也像丟失了部分的靈魂,音樂中的傳統多了一些,縱使依然融入了和樂的現代感,整張專輯卻是以慢板歌曲為主力,相較於前一張,欠缺了快節奏的熱情活力。

我突然有股「相〝聽〞恨晚」的感慨,未來的ZAN,要再補進新成員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以年初發行的這張【絆】來看,往後的新作若依然繼續走慢板路線的話,或許曲風會越來越偏離他們的初衷,逐漸位移,直至整個被傳統吞沒....,我私心的希望剩下的兩位團員能延續砂川憲和的創作活力,使ZAN的音樂能如專輯名稱【溢れるチカラ】一般,再度擁有滿腔的力量。

曾經成功融合傳統與現代,如今卻暫時在傳統與現代中泅泳的ZAN,下張專輯可能得等到2008年,也或許,不會再有下一張,但,曾經的努力不會被抹滅,曾經的動聽不會被遺忘。

《風に吹かれて》
http://www.avexnet.or.jp/avexdb/zan/asx/RZCD-45276_002.a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