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4 11:59:24Gina
【轉載】音樂與謊言
文/姚謙(資深音樂人)
這幾年來,唱片產業漸漸沒落,聽不到人們的回應,但是我知道喜歡音樂的人還是存在的,還是有著一群堅持著選擇他們喜歡的音樂的人們。他們依舊相信音樂人也依然善良而熱情,然而唱片業者的態度呢?
每想到這裏我心中就有著羞愧感,是我們辜負了聽音樂的人。這一年來,專心製作著袁泉的專輯,雖然她跟我之前所合作的趙薇、劉若英、蕭亞軒不一樣,但我所投入的心血卻是完全一樣的,只是現在更多地思考著音樂市場劇烈的轉變。唱片這個載體,已經不再是主要的載體了,但我相信,〝唱片就算死了,音樂仍會繼續活著〞。因為我知道聽音樂的人還在,所以如何讓音樂到達聽音樂群眾的耳朵,是我不斷不斷在想著的問題。
在這過程裏,我平心靜氣、努力客觀地看著音樂大環境,也粗淺地有了一個結論:音樂與聽音樂的群眾失去聯繫最大的罪魁禍首,應該是唱片業者的想法與態度。雖然還有很多的問題是來自於數位網路的快速興起,然而管道的開發只要有耐心,終究會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傳遞音樂者也就是所謂唱片公司的態度。
賣唱片是不是還根深蒂固的成為唱片公司經營者唯一的思維?回顧這幾年唱片銷量每年以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速度下降,除了聽音樂者改用新的數字音樂器聽音樂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嚴重的原因存在著,就是唱片業者〝習慣性地說謊〞。這讓我更誠實地面對問題,也更誠實地面對我自己。我完全能理解唱片業者說謊的原因,說謊無非是爭取更多的媒體關注,的確達到了一些效果。當謊言的娛樂效果超過了音樂本身,當唱片業者積年累月的習慣性說謊,最後自己都相信了自己的謊言,而聽音樂的那群善良而熱情的人們呢?現實告訴我們,那些曾經相信過你的人,已選擇沉默地離開。那些面對唱片頹勢的從業者在挽留頹局的時候,只會黔驢技窮地更誇大地說謊,並且謊言越說越大,幾乎到毫不掩飾的地步了。
臺灣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唱片銷量排行榜,向來是很誠實地計算著銷量,因為它的排行榜在各個媒體(包含內地)有許多的轉載,唱片公司看中它的宣傳力,這兩年來不停有唱片業者自己買回CD,製造較好的排行榜成績。曾經排行榜主事者也發現這樣的跡象,試著把一次性大量購買者標上記號,然而這些記號在各個媒體轉載的時候卻都已省略。閱讀排行榜者看到的只有排行榜本身的名次,也一直有人以榜單作為憑據,在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下撰寫著名次起落的原因。而通過網路四通八達的管道,大量以訛傳訛離真實更遠,幾乎跟音樂已毫無關係了。
更糟糕的是製造銷量排行榜的技術從幾個唱片公司已普及到大多數的唱片公司,大家都玩著同樣的遊戲,排行榜上充滿著唱片公司自己買回自己的CD製造好銷量的足跡。大家輪流當第一名,也許上周第九名,下周我買個幾千張就到了第一名,故事甚至發展到因為大家都在說謊,排行榜上異常的交易量標誌也被消除了,有些唱片公司乾脆直接提出一個預算,以每週買多少個量能到第一名,一次就做出連買三四周的預算計畫,並且第一時間打探到競爭對手本周購買的數量,加碼下注,唱片公司的倉庫裏堆積著自己買回來的CD。
從前唱片公司說的謊,不過是一萬張銷量說成是十萬張銷量,在記者會上自己慶功,自己頒獎給自己。另外把一千萬台幣的宣傳預算說成五千萬宣傳預算敲鑼打鼓,順帶把唱片前期遠征紐約、巴黎、埃及的作業,編個傳奇故事當宣傳素材錦上添花。現在更忙著把CD銷量的一大半自己買回來,惡果越積越多,謊言越說越花,聽音樂的人真的會因為你說的謊而愛上你的音樂嗎?不!現實告訴我們只剩那些轉載的媒體和以榜單撰寫文章的人照表操課,聽音樂的人早已厭倦這些謊言而離去,讓那些說謊的人自說自話演著唱片悲劇的最後一場戲給自己看。
然而這一齣荒謬的戲,觀眾離開了,還有誰勝利了呢?除了娛樂新聞上一篇一篇的炒作,音樂反而沉默了。我們有多久沒有因為一首感人的歌曲,大家心領意會地傳唱?有多久沒有因為一首歌留下共同的記憶?當音樂外頭包裹著謊言,音樂自然變成陪葬品,什麼時候音樂能再次回到音樂本身?必須要從唱片公司不說謊開始。當唱片公司繼續說謊時,就不要推諉你受了多少盜版侵權的傷害。
在這謊言主導的時代,我看著有音樂才華的人一個一個轉行離去,我聽著一個一個優秀的歌手因為唱片公司沒有充裕的宣傳預算,而對自己的音樂失去信心。我想起許多無辜的歌手因為唱片公司與經紀公司的謊言,羞愧地呆在家裏,不知如何面對群眾。我也知道許多媒體朋友對於唱片公司與經紀人一波又一波的謊言而無可奈何著。雖然難過但是我還是願意樂觀地相信電影《侏羅紀公園》裏面的一句名言,〝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路〞,因為我已聽到像張懸和林暐哲這樣的音樂人寧可脫離說謊的主流,在網路或在校園一小步一小步面對愛音樂的人傳遞著自己的作品,音樂也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雖然唱片將亡。
我好奇地想問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你喜歡的歌與排行榜有關係嗎?
﹝資料來源:新華音樂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audio/2007-03/19/content_5868026.htm)
這幾年來,唱片產業漸漸沒落,聽不到人們的回應,但是我知道喜歡音樂的人還是存在的,還是有著一群堅持著選擇他們喜歡的音樂的人們。他們依舊相信音樂人也依然善良而熱情,然而唱片業者的態度呢?
每想到這裏我心中就有著羞愧感,是我們辜負了聽音樂的人。這一年來,專心製作著袁泉的專輯,雖然她跟我之前所合作的趙薇、劉若英、蕭亞軒不一樣,但我所投入的心血卻是完全一樣的,只是現在更多地思考著音樂市場劇烈的轉變。唱片這個載體,已經不再是主要的載體了,但我相信,〝唱片就算死了,音樂仍會繼續活著〞。因為我知道聽音樂的人還在,所以如何讓音樂到達聽音樂群眾的耳朵,是我不斷不斷在想著的問題。
在這過程裏,我平心靜氣、努力客觀地看著音樂大環境,也粗淺地有了一個結論:音樂與聽音樂的群眾失去聯繫最大的罪魁禍首,應該是唱片業者的想法與態度。雖然還有很多的問題是來自於數位網路的快速興起,然而管道的開發只要有耐心,終究會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傳遞音樂者也就是所謂唱片公司的態度。
賣唱片是不是還根深蒂固的成為唱片公司經營者唯一的思維?回顧這幾年唱片銷量每年以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速度下降,除了聽音樂者改用新的數字音樂器聽音樂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嚴重的原因存在著,就是唱片業者〝習慣性地說謊〞。這讓我更誠實地面對問題,也更誠實地面對我自己。我完全能理解唱片業者說謊的原因,說謊無非是爭取更多的媒體關注,的確達到了一些效果。當謊言的娛樂效果超過了音樂本身,當唱片業者積年累月的習慣性說謊,最後自己都相信了自己的謊言,而聽音樂的那群善良而熱情的人們呢?現實告訴我們,那些曾經相信過你的人,已選擇沉默地離開。那些面對唱片頹勢的從業者在挽留頹局的時候,只會黔驢技窮地更誇大地說謊,並且謊言越說越大,幾乎到毫不掩飾的地步了。
臺灣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唱片銷量排行榜,向來是很誠實地計算著銷量,因為它的排行榜在各個媒體(包含內地)有許多的轉載,唱片公司看中它的宣傳力,這兩年來不停有唱片業者自己買回CD,製造較好的排行榜成績。曾經排行榜主事者也發現這樣的跡象,試著把一次性大量購買者標上記號,然而這些記號在各個媒體轉載的時候卻都已省略。閱讀排行榜者看到的只有排行榜本身的名次,也一直有人以榜單作為憑據,在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下撰寫著名次起落的原因。而通過網路四通八達的管道,大量以訛傳訛離真實更遠,幾乎跟音樂已毫無關係了。
更糟糕的是製造銷量排行榜的技術從幾個唱片公司已普及到大多數的唱片公司,大家都玩著同樣的遊戲,排行榜上充滿著唱片公司自己買回自己的CD製造好銷量的足跡。大家輪流當第一名,也許上周第九名,下周我買個幾千張就到了第一名,故事甚至發展到因為大家都在說謊,排行榜上異常的交易量標誌也被消除了,有些唱片公司乾脆直接提出一個預算,以每週買多少個量能到第一名,一次就做出連買三四周的預算計畫,並且第一時間打探到競爭對手本周購買的數量,加碼下注,唱片公司的倉庫裏堆積著自己買回來的CD。
從前唱片公司說的謊,不過是一萬張銷量說成是十萬張銷量,在記者會上自己慶功,自己頒獎給自己。另外把一千萬台幣的宣傳預算說成五千萬宣傳預算敲鑼打鼓,順帶把唱片前期遠征紐約、巴黎、埃及的作業,編個傳奇故事當宣傳素材錦上添花。現在更忙著把CD銷量的一大半自己買回來,惡果越積越多,謊言越說越花,聽音樂的人真的會因為你說的謊而愛上你的音樂嗎?不!現實告訴我們只剩那些轉載的媒體和以榜單撰寫文章的人照表操課,聽音樂的人早已厭倦這些謊言而離去,讓那些說謊的人自說自話演著唱片悲劇的最後一場戲給自己看。
然而這一齣荒謬的戲,觀眾離開了,還有誰勝利了呢?除了娛樂新聞上一篇一篇的炒作,音樂反而沉默了。我們有多久沒有因為一首感人的歌曲,大家心領意會地傳唱?有多久沒有因為一首歌留下共同的記憶?當音樂外頭包裹著謊言,音樂自然變成陪葬品,什麼時候音樂能再次回到音樂本身?必須要從唱片公司不說謊開始。當唱片公司繼續說謊時,就不要推諉你受了多少盜版侵權的傷害。
在這謊言主導的時代,我看著有音樂才華的人一個一個轉行離去,我聽著一個一個優秀的歌手因為唱片公司沒有充裕的宣傳預算,而對自己的音樂失去信心。我想起許多無辜的歌手因為唱片公司與經紀公司的謊言,羞愧地呆在家裏,不知如何面對群眾。我也知道許多媒體朋友對於唱片公司與經紀人一波又一波的謊言而無可奈何著。雖然難過但是我還是願意樂觀地相信電影《侏羅紀公園》裏面的一句名言,〝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路〞,因為我已聽到像張懸和林暐哲這樣的音樂人寧可脫離說謊的主流,在網路或在校園一小步一小步面對愛音樂的人傳遞著自己的作品,音樂也會找到它自己的出路,雖然唱片將亡。
我好奇地想問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你喜歡的歌與排行榜有關係嗎?
﹝資料來源:新華音樂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audio/2007-03/19/content_5868026.htm)
上一篇:發光如星紀念音樂會[下]
音樂狂ˍ羊
2007-04-10 05:10:59
炒短線把眼前的利益先賺到手,
其他的,任由自生自滅....
唱片公司還認為錯不在自身,唉.... 2007-04-10 07:17:35
姚謙也是我很喜歡的音樂人
從以前就支持了
他敘說 說謊的人
雖然是為了自己公司名義
不過真的很可恥
版主回應
台灣現在有哪家唱片公司是誠實的?!炒短線把眼前的利益先賺到手,
其他的,任由自生自滅....
唱片公司還認為錯不在自身,唉.... 2007-04-10 07:17:35
其實我喜歡的歌跟排行榜沒有太大的關聯耶~~
不過倒是在排行榜上看到一些不認識的歌曲會想要聽看看~
但通常會發現真正喜歡的那幾首歌都是不在排行榜上的~
最近也看到很多節目都為了尋找新人而辦了選秀會
以中視的超級星光大道來講~
雖說感覺對音樂的評比不像快樂星期天小松小柏那樣
但給人的感覺也是挺不錯的!
因為畢竟是為了一紙百萬合約~
也得顧及到本身商品的包裝與市場接受度
也上網蒐集了部分選手(我所看好的)的參加片段
其中以"楊宗緯"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如果他出唱片~我一定會買!
即使只是出翻唱專輯~我也一定會買!
Why?!因為他給我的感覺很特別~
彷彿可以從他的口中聽到一首歌的靈魂~
這是現在市場上我很少能聽見的~
不妨聽看看他所演唱曹格和阿妹的歌~
我很想聽聽看你的想法與意見~ ^^
「超級星光大道」我只看了幾集,
老實說,
並不像「快樂星期天─校園歌喉戰」那樣吸引我,
或許就是因為那纸百萬合約,
讓這些參賽者的歌聲都少了一份原始的純粹,
充滿「匠氣」的唱腔,我並不欣賞。
(「校園歌喉戰」第一季季冠軍曾信祁就是....)
在我的想法中,
對於一個可能成為歌唱圈新人而言,
音質應該是最重要的條件,
音質好,才有足夠的空間雕琢發展其他的部分。
楊宗緯雖然唱得有感情,
但沒能將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音質似乎也不夠出色,
有時候又太著重於技巧,反而喪失了音質特色。 2007-04-21 09: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