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2 17:44:09潔西卡

「傷心咖啡店之歌」背後

2005.8.2

(前文接:【閱讀筆記】朱少麟─《地底三萬呎》)

看到這裡,我開始為幾年前自己忽略朋友的推薦好書清單而懊悔不已。

雖然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那時他推薦的是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我問他那是怎樣的一本書,他說是關於自由與一些追尋。大概是他當時的描述不夠戲劇性,以致於我始終興趣缺缺,那是年輕的膚淺誤會了。直到多年後我逐漸清楚,自由和追尋原本就不該具有戲劇性,它必須平凡如每天的日出日落,理直氣壯滲入我們的生命。

最後他為那本書補充了一句話﹕「很符合現在我們的狀況,妳一定會很喜歡。」


我們的狀況,大抵是指一些抽象的年輕疑惑。

即使我們後來發現那些疑惑不只停留在懵懂天真的歲月裡,它一路跟隨來到了此刻,形影不離。而且我不知該開心還是擔憂地發現,它們大概會一直伴隨我到老。總之,我跟他一面探索,一面固定各自的人生態度。他天真但是勇敢,我懶散但是謹慎,最後共同完成的作品像畢卡索的畫,無歸類性,表面豔麗、奔放,人們在上面大做文章,分析或贊揚。
只有我們各自知道自己得到了什麼。

我丟下金銀珠寶,拿走一塊破布。那在之後成為我的地圖,指引我接下來的行走力度。雖然後來的我又因為不斷堆疊的疑惑而停下腳步,但那時的光亮永遠不會消失,在我心裡始終是一盞明燈,即使失去方向,至少不怕跌倒。

那時他不大願意相信神佛耶穌等象徵的存在,但他肯定世上有些什麼力量在主宰一切,那股力量想必不是壟握於單一的控制,而是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規則。他說他只能這麼想,一切對他而言才不會顯得突兀不自然。然後他逼著我解釋那些神秘的領域,我無法辨解,承認自己在某方面是個宿命論者,這部分我選擇不去懷疑。我應該感到驚訝,因為他看得見某部分的我,那部分的我又剛好是最需要被好好討論、被鞭策、被透明般審視的。但我猜想,與我性格迥異的他不是真的懂了我什麼,只是我們對生命的認知恰好有非常相似的一部分,他擁有一把相同的鑰匙,當然就進得了我那扇門。那一年,我20歲。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那是一生中最不像我的時候。
即使後來我無數次懷疑那時的我才是最真實的。

我封上嘴巴將自己裹在嚴密的硬殼裡,甚至懶得去看清身邊的人是什麼模樣。但是那些惡意的、膚淺的、無意義的紛鬧,還是無可抑止地飄散在四周。後來我不再記得大部份人的長相,卻記得他們的動作和情緒,他們那些渴望自己與眾不同的願望,和隨之導引出的反叛意識或墮落表演,在我眼裡只是一篇極其平凡無聊的自我簡介。沒有人在真正追尋自由。

而離開了自由,所有的願望都是唱高調的屁。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我必須這樣說明我的過去,讓他明白我所指的懊悔。
我也必須說說關於他的一些事情,讓我得以把自己看得更清楚。

我知道他還在以自己的腳步尋找一些東西,他不會停止。如果他停下來,我會把他打醒,讓他記起當初沒說得完全的未來輪廓。他追尋著夢想,我追尋著自由。沒有任何感情能比生命的共同瞭解接近,我想謝謝他,讓我覺得不寂寞。


sarefee 2006-06-09 16:08:10

也許所謂的自由或許人就像籠中鳥
當你釋放出欲望想要往外飛
卻在心靈最沉淪的時候又鎖上了門
我該怎樣控制伺服出來的強大力量
或者展開一段飄渺的旅程.......
或許我該放開生命的重量
輕盈的點點涉過昔日.明天或者更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