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83~124期)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八三期)
· 儒家基本思想--仁,主要的就是推己及人,我不要的「壞」事情不可以推給別人;我希求的「好」事情,希望能澤及別人。
· 不管學佛法,或者學儒家聖人的心法,都是這樣--我現在做這件事情,不是做給人家看,是做給我自己看。所以《四書》上說:「戒慎恐懼」,人家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慎恐懼」,也就是你的起心動念。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八四期)
· 要修行,唯一的機會就是人道,得到這個人身之後,且好好的保有健康的身體,加上好的腦筋,並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去修行。
· 學佛過程當中,第一個要重視的是這個暇滿人身,這是無價之寶!《孝經》一開頭,就告訴我們要珍惜人身--「不敢毀傷」,即不敢輕易的弄損它。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八五期)
· 學了以後要立志,也就是佛法所說的「發菩提心」,發了心以後要認真行持,在行持的過程中,「過則勿憚改」。
· 通常弟子對老師要謙虛,就算弟子知道,也要恭敬想學,那就學得好。學佛法也是如此,自己覺得腦筋很好,一自滿、驕傲,那就完了,即佛法上面說的「慢如高山,法水不入。」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八六期)
· 我們正式學佛前,要先建立一個概念,大家覺得好的事情不見得是真的好,大家覺得不好的事情不見得是真的不好。如此,當我們走上菩提道,遇到別人的反對、譏笑、障礙時,我們才不會動搖。
· 得到正確認識後,秉持正念去做,千真萬確有效;有效之後,其他相應情況都來了,真正達到不被煩惱所困的狀態,那就是「法」了。故修行難是難在得不到正確認識,以及得到了又不肯做,心裡先打退堂鼓。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八七期)
· 我們如果不跟聖賢學習,就得與一般世俗人學習。
· 當學生對老師的恭敬心大為減少時,學習效果自然也隨之大為降低。
· 惟有人類懂得用正確的方法教育下一代,這是人類最珍貴的地方。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八十八期
· 我們不是沒有聰明才智,可惜我們用錯了,聰明才智變成世智聰辯,然後被自己的罪過遮蓋,想很巧妙的方法逃避過去,讓自己成為漏網之魚,結果反而害了自己。聰明才智用對了地方,會發現自己的錯誤,錯了馬上發露懺悔,能如此做,「錯誤」本身也是懺悔業障,這是十大願王中的一個主要功德。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八十九期
· 我們的飲食習慣,已經造成健康的直接損害、經濟的最大損失,如果能夠改變過來,整個大環境,包括暴力傾向也會隨著改過來。
· 眼前的享受多麼短暫,無邊的輪迴多麼痛苦!吃下去得到短時間的享受,而換來無窮無盡的痛苦,值得嗎?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期
· 皈依是進入佛法的第一步,想要持續下去,必須如法集聚資糧,才能漸次產生正面的功效。
· 業流主要的就在我們的意識之流當中,可惜我們的意識之流都是和煩惱相應,陷於雜染中,因此要一心專注於佛法是很困難的,所以大家要至心皈投依靠。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一期
· 當境界現起的時候,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順著煩惱轉;一條路──用正知見對治它,順著煩惱很容易,用不著努力就跟隨著它;正知見就難了,所以要數數憶念正知,要密護根門,不斷的努力。
· 在真正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觀過」是我們的致命傷,如果自己的錯看不到,還要看別人的錯,自己根本就錯了。現在真正要走這條路,不要說師長的錯不能看,就是別人的錯也不能看。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二期)
· 我們人真正可貴的地方在那裡呢?就是知書達禮。可惜的是,有了這個腦筋,學的卻都是怎麼弄來吃、弄來穿,實在是浪費這個人身。
· 佛陀指出來,如果我們不能好好的弄懂了道理,用來淨化自己,那這個因,將來是畜生的因,白白的得到了人身。
· 勞力的人被人統治,勞心的人能統治別人─因為懂得知書達禮,懂得如何去幫助別人。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三期)
· 了解生命無限後預作準備,不僅自己這一生享用,來生也可受用,不僅自利也利他。
· 我們可以糊里糊塗的來,不可以糊里糊塗的去。
· 我們所以不修持的原因是覺得難、怕苦,可是正因為難、苦,所以要修持,天下沒有一件事例外,都是經過修持後才生起的。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四期)
· 人跟畜生不一樣的地方是,畜生只管吃的、玩的,對內心稍微深一點的層面完全不管。
· 我們處處地方記住─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做事時,盡心盡力去做,做完了回過頭來想想「我那裡做不夠、不對」,不斷把壞的改進,好的增長。最後自然而然達到圓滿境地。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五期)
· 我們要努力去學,以克制自己的私慾,然後推己及人,還要深廣無涯的去學,那種情況之下,心裡真的都是為別人著想,當我們懂得了佛法,才真正了解成佛的心叫菩提心──就是為別人著想。
· 如果起心動念都能代人著想,處處地方都能夠考慮別人,自然別人就很喜歡你,對你好。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六期)
· 了解生命輪迴並不代表就進入佛法,這中間還有一段距離。
· 認識佛法後,了解今天所受的苦,都是以前自己造業所感的,所以我要忍受。所謂「觀業忍受求加持」──現在我不再因循舊習而且要努力依法扭轉。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七期)
· 修學佛法最主要的內容是三學--戒、定、慧,得到智慧需要靠聞、思、修;而從聽聞開始依次思惟、修持、悟證,一步一步增長,因此「聽聞軌理」的教授對我們特別重要。
· 要持清淨的戒,必須對煩惱有正確的認識。不鬥煩惱.戒不能清淨。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八期)
· 當境界現起的時候,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順著煩惱轉;一條路──用正知見對治它,順著煩惱很容易,用不著努力就跟隨著它;正知見就難了,所以要數數憶念正知,要密護根門,不斷的努力。
· 平常我們對煩惱很寬恕,很縱容,了解它的過患以後,自然而然一心一意去鬥煩惱。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九十九期)
· 我們周遭所受的一切,都是自找的。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做壞事,其實不盡然是這樣,甚至於很多壞事我們都參與其中!「業」馬上回到我們身上,造了壞事將來得回頭來受果報!有意固然是造業,無意地參與其中也是造業!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一○○期)
· 在真正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觀過」是我們的致命傷,如果自己的錯看不到,還要看別人的錯,自己根本就錯了。現在真正要走這條路,不要說師長的錯不能看,就是別人的錯也不能看。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 (第一○一期 )
· 孝子,即是父母希望我們怎樣,我們就盡心盡力去做。學習也是一樣,老師希望我們怎麼做,我們盡心盡力去做,而不會說「那個不行,這個也不行」,恨不得自己隨著自己的意趣去做。
· 孝悌有個特徵—處處要代別人想,這就是「仁」的真正中心,也是儒家的基本精神,佛法更是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談得更深廣。所以孝經上面講「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二期 )
· 我們無始以來習氣的力量非常強大,就像坐在火車上,根本不覺得火車在動,住在地球上,看不見地球在轉一樣。雖然看不見事情的真相,但我們卻住在地球上,跟著地球轉;我們隨著業流轉而無可奈何,這就是當你想努力皈依的時候,卻提不起來的原因。所以,若不以強大的心力去思惟的話,根本不可能策動我們去持戒。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三期)
· 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只知道自己,不會考慮別人。乃至於對自己最重要的人─把自己帶到這世界來的父母都不管。
· 不管是東方或西方的傳統,老師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原因是: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
· 由我為善之故,肯定一切人為善,而至幫助一切人為善,積極的兼善天下。所以自他間,不必也不能競爭對立,而是透過自淨與達兼,獲得互相輔助,達到彼此生命提升的效果。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四期)
· 我們周遭的人,影響我們最大、最直接的是父母 和 老師。他們的習慣、概念不管是好是壞,都會深深地影響我們。
· 以前的教育教人怎麼做聖賢,菩薩是為了救人,救到最後,自己會也被救;現在的教育是教人怎麼賺錢、求名利,結果不但害人,到最後,自己也會被害。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五期)
· 一個人假如在家裡對父母很孝順,到外面也會對師長恭敬,如此就可以跟著師長學到很多東西。
· 孝順父母的人,就不會樣樣都自己作主;不以自己為主,就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容易設身處地的代人設想。這樣的人,不但與人相處融洽,而且容易得到別人的指導,因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六期)
· 一個在家裡連父母的的話都不肯聽的人,跑到外頭有可能聽別人的話嗎?一個人不肯聽別人的話,還有人願意教他嗎?沒有人願意教他,怎麼可能學得到東西?
· 我們生下來時,什麼都不知道,如果沒有人來教我們,我們也不去學的話,那我們雖身為一個人,其實像個畜生。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七期)
· 我們學了以後,還要不斷的練習。要做到不斷的練習很不簡單,但能做到,確實有它絕對的利益存在。
· 「學」是必須的,「學」不是為了別人好,而是為了自己好。
· 精神生活的能力,要靠長年累月的體驗學習,逐漸累積出可以受用的經驗。
· 當你有信心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有內涵。
· 現在的世界,物質越來越強,精神越來越衰退,這種力量到最後變成毀壞我們自己。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八期)
·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
· 大家都追求的東西,自然而然也成為我的目標,仔細思察,這些都不能稱之為「選擇」,而是根源於「情緒」。
· 在生命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都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須自我承受。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九期 )
· 人類由經驗累積的智慧精華,上下傳遞,是代代生命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欠缺了這個,人像未開化的土人一樣,幾同禽獸。
· 我們 要從自己了解的範圍、基礎上去提升,千萬不要在意別人。不在意別人雖然很難,但名聞利養是自他比較出來的。我們盡心盡力從自己內心去觀察,才是最重要的。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一一期)
· 世間任何事只看「果」相,成敗完全是以大家公認的成果來談。佛法則是從成功的「因」上來談的。為了正確的果,要先找到它正確的因。
· 我們應該對成敗認定的前題認識得很清楚。我們可以把這個境界看成失敗,也可以看成是成功必須的因。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一五期)
· 為什麼雞、豬、牛會墮落為畜生?因為牠們以前當人的時候,不懂得做人的規矩,雖然有幸做了人,不幸的是所作所為都是畜生的行為。所以今天我們有機會獲得人身,不但要珍惜努力修行,而且還要學習聖賢、佛菩薩;依著聖賢、佛菩薩的規矩做人,才不會墮落為畜生。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一七期)
· 佛、菩薩把他們實際用過的方法,及其中的道理告訴我們,我們聽清楚以後,自己也好好地學,學會了以後,照著這個方法去做,如此一步一步地達到離苦得樂的希望。
· 我們既然希望快樂,不要痛苦,那能否達到這希望,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佛、菩薩就是已找到正確方法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跟著他們學習。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一八期)
· 一般人講正義,都說「即然是壞人就要受處罰」。但是事情既然已經這樣,用什麼方法來改善,使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 共業的力量是可怕、複雜的,我們每天都受外面客觀環境的影響,世間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會牽動我們,不幸的事,對這一點,我們不但完全在無知狀態中,還以為自己做得很對。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一九期)
· 把原來學習的方式,改變成學習古聖賢、佛菩薩,是入門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走不好,絕對沒有辦法學佛,不但學佛學不好,就是想做世間好人也不可能,而且確定只有一條路──現在,在世界上受苦;將來,在生死輪迴當中受害。
· 因為看不清楚真相,使我們的心裡不安寧;因為心裡不得安寧,使我們去造作種種可怕的惡業;因為造作種種可怕的惡業,使我們在生死苦海中流轉不已!因此,佛告訴我們,煩惱是生死流轉的真正原因。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二O期)
· 如果彼此相處得很好,這一生見了對方就歡喜;如果相處得不好,見了就不歡喜。為什麼不管相處得融不融洽都會碰在一起呢?原因很簡單,造了業就會碰在一起。
· 如果我們腦筋一直想著某一樣東西時,一定會愈想愈執著,自己就被困在其中而無法自拔。佛告訴我們,這就是對了境我們會生起煩惱的主要原因,同樣的,造業也是這樣。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二一期)
· 一般人對「學」的看法,認為反正就是老師講、學生聽;但是,聖人對「學」的看法就不一樣。聖人認為,以我們現在的狀況要去學一定會很勉強,但是仍然要想辦法努力地學,使自己變得很歡喜、很好樂地學,唯有這樣去學,才能夠學得最好。這教是聖人所說「學」的特點。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二二期)
· 要做到孔老夫子所說的「好學」的標準很困難,以我來說,我到現在都還沒做到,不過,我一直努力在做,這一生沒做好,下一世再來,下一世沒做好,再下一生再來!只要有這樣的意志,一定會做得好。
· 看一本書看到內涵以後,進一步要「學而時習之」,在自己的內心就會漸有體會,體會到了以後,可以把所學到的利益周圍的人,甚至於更多的人。
· 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一二四期)
· 有情眾生與我皆有離苦得樂的本能需要,我有追求認清人生真相之願望,他們也有。
· 我們眼前所感得的苦樂境界,無一不是源自於過去所造的業,有其背後綿延無盡的緣起,而非天生自性如是。
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n08-s58ty/article?mid=212&prev=341&next=76&l=f&fid=27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