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5 16:32:22Mansun

David Fincher(大衛芬奇)介紹

本篇是舊的文章重新貼出


--
大衛芬奇極短簡介
大衛芬奇出自於Propaganda公司:一個以拍廣告和MTV起家的公司,專門培訓年輕有潛力的新秀導演。當然他和麥可貝有極大的不同,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導演,不像麥可貝總是拍一些壯觀的爆炸場面,顯而易懂的愛情故事(例如拿著動物餅乾在肚皮上玩來玩去),以及賺進數不清的鈔票。他當然是一個標準好萊塢導演的,知道如何拍出流暢的故事,知道加進商業元素,畢竟他是拍MTV出生的,而且還未受過正統的電影教育。你可以說拍出孤芳自賞的藝術電影的導演是好導演;但是你更要佩服的是,能夠在賣座的故事當中,仍然保有自己獨特風格,以及內涵影像外更深層含意的好導演。我想大衛芬奇屬於後者。

異形
大衛芬奇在1992年拍攝第一部電異形第三集(Alien³) (該異形系列電影,皆啟用潛力十足的導演,例如異形第四集的導演Jean-Pierre Jeunet正是後來拍出愛蜜莉異想世界的導演)可惜出師不利,該片的票房影評皆慘敗。
其實平心而論,異形第三集已經創造出導演獨特的視覺風格,第三集雪歌妮薇佛竟然懷了異形的孩子,而且被迫降落在一個密閉的監獄星球,當異形已經潛藏在人的身體裡面,他們要面對的已經不單單是異形了,而是人類!!而且一群犯人還要被迫團結,強調人類內心的驚悚甚至比外在的怪物還可怕,整個環境也是陰暗潮濕,加上一開始也是一群人去追查異形,彷彿是不折不扣的偵探形式,除了在科幻片的外表下,骨子裡是完完全全的黑色電影。

火線追緝令
接下來籌備三年推出的火線追緝令,東山再起,不但成為票房大贏家(當時成為1995年秋季最賣座電影,蟬聯四週冠軍,累積票房突破一億。)也贏得了影評,拿下1996年奧斯卡最佳攝影,以及無數的好評,更被後世奉為經典(最近在西洋最嚇人經典恐怖排行榜,拿下第十名,更是十三部片子中距離現在2002年最近的片。)
整個環境設定在紐約,大衛芬奇不像伍迪艾倫一樣,拍的盡是紐約最美妙最迷人的地方,相反的他總是找出紐約最陰暗最潮濕的地方。
片子一開頭敘述摩根費里曼調查一場謀殺案,但是已表現出人性的疏離,其他的辦案警察根本漠不關心,只想要草草結案,快快走人,這也是摩根費里曼想要退休的原因,因為他已經完全無法瞭解現在人到底在想什麼。
緊接著進入這部片最駭人的開場,經典的標題出現了!黑色電影的開頭往往都很獨特。而火線追緝令從「殺手的記事本」的概念著手,演員導演都是親手寫的,配上兇手正在製作他的日記,彷彿由殺手親筆寫下這些名字,在配上重金屬音樂,已經開宗明義告訴大家,接下來將會踏進無法自拔的深淵。

後來的三部片:1997年的致命遊戲(The Game),1999年的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還有2002年的戰慄空間(Panic room),首週皆能拿下票房冠軍,證明觀眾對大衛芬奇的片子已經有口皆碑,更對其標準的黑色風格有著應有的期待。
致命遊戲依舊是一部精采的電影,我們看到的是「人生如夢戲如人生」的道理,當我們不斷在劇情進行中揣測遊戲的幕後主使者是誰,等到遊戲結束後我們反而看到了更深一層涵義,令人大呼過癮。

到了鬥陣俱樂部中,我們欣賞到的是更精采的的大衛芬奇,他儼然形成一位傳教者,而我們觀眾成為他的信徒,對他的電影進行膜拜(其實火線追緝令看似凱文史貝西這個殺人兇手在電影傳七宗罪的教,但我們都忘記了,其實大衛芬奇不也是一位傳教者嗎?)他要強迫我們接受本片的暴力充斥,世紀末物質文明的敗壞,長期失眠以及人格分裂,物極必反用打鬥證明自己的存在。片中最有趣的一段,正是布萊德彼特是一位肥皂製造商,他所用的原料,偷整型醫院丟棄的脂肪,再把肥皂賣給百貨公司,完完全全反諷資本主義,可說是大快人心。
當然,你可以說是這部片的劇本好,你也可以說大衛芬奇玩弄影像風格到過於做作,而呈現的是完全的用暴力宣洩情感,而片中對女人也是不屑一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愛德華諾頓會覺醒也是因為女主角愛情的力量;而片尾愛德華諾頓將自己的分裂人格殺掉時,也象徵人性還是存在著善良面。還有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反思,不單單只是絢麗的影像。
鬥陣俱樂部可能是大衛芬奇野心最大的一部片,然而蟄伏三年,到了今年推出的戰慄空間,我們看到的卻是評論兩極化的電影,難道是大衛芬奇失手了嗎?
或許我們對他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期望,所以當我們看到了一部「小鬼當家成人版」,所有的料想都在預期之內,當然會流露出些許的失望,但是一切的一切皆源自於「我們對他的期望太高了」。當我們去除掉影片中流暢的運鏡,以及依舊犀利的黑色風格,總覺得是不是少了什麼。不過大衛芬奇當初看上這個劇本,就是對從頭到尾只在一棟房子發生的故事感到有興趣。當然跟其他片子比較,可看性還是足夠,其實整體評價還是有在水準之上,我們也別太刻求了吧!

結論
其實大衛芬奇的電影始終是潮濕晦暗,彷彿要下一輩子的雨,但是在戰慄空間的最後一幕,我們看到的是茱蒂福斯特母女,在陽光下的公園悠閒的躺著,我們看到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嗎?難道他棄暗投明了嗎?2006年他才有拍片計畫,片名為Benjamin Button,是一部帶有浪漫的驚悚片,我們拭目以待吧!!

獨家 與導演大衛芬奇的電話專訪
以下是1996年春季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大衛芬奇做的秘密電話訪談,但是經過事後求證,芬奇一直否認”曾經”有跟我做過訪談,但是我個人非常確定有跟他交談。尤其令我納悶的是,當天我在電話的另一端聽到的是一位神經質且粗話滿口的人,或許芬奇也有人格分裂,這可能是後來啟發他拍攝鬥陣俱樂部的重要關鍵吧!
所以以下訪談都是未經公開…………….。
編:「首先恭喜火線追緝令在美國票房突破一億!!」
芬奇:「F**K!如果票房再像異形第三集的話,我真的要回家吃自己了。」
編:「你的片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說說創作的動機嗎?」
芬奇:「我當初的構想比較傳統,結果Kyle Cooper(編按:片頭設計家)提議直接從『殺手的記事本』的概念著手,彷彿由殺手親筆寫下這些名字。我被這個『他媽的』好點子所吸引,事實證明出來的效果也是『他媽的』棒!」
編:「你認為這部片的劇本當初吸引你的原因是什麼呢?」
芬奇:「我想是衝突夠,劇本張力大,尤其是黑白警探:一個是即將退休且對人性的冷漠感到厭煩,但是非常沈穩的摩根費里曼;另一個是年輕血氣方剛布萊德彼特,兩個人是水火不容,但是殘酷的殺人案件逼使他們必須並肩作戰。」
編:「你其實在片中並未刻意渲染血腥,是吧?」
芬奇:「正是如此,我認為真正的恐懼是源自於內心,不一定要用血腥來表示。假設結尾的最後一場戲,讓你看到葛妮絲派特洛的頭,那不就『他媽的』毀了嗎?我只運用『象徵性』把頭放進盒子裡,這樣不也是給你相同的恐懼嗎?而且看不見的東西更有想像的空間呢。」
編:「你對凱文史貝西的表現有何評價呢?」
芬奇:「他在片尾短短十幾分鐘的現身,真是搶戲功力一流,他把深沈陰險神經質的殺人大魔王完完全全的演活了。」
編:「請問一下下一部片的計畫?」
芬奇:「我已經和麥可道格拉斯接洽好了,要拍一部有關『遊戲』的片子!」
編:「謝謝!非常感謝你的回答,再見。」
芬奇:「你終於要閉上你的鳥嘴了,一知道為什麼從頭到尾我都那麼不爽嗎?F**K!『你那邊幾點了?』我這裡是『他媽的』凌晨三點!(掛上電話……)」
現在想起來,當時我才小學六年級,根本不會講英文。
原來,人格分裂的人是我。
以上訪談至今仍未經事實證明……。
奇異果 2007-01-02 12:26:43

寫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