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3 23:21:29酸不溜丟

人子(鹿橋)

人子的架構,是有很多看似無關的小故事在前鋪陳,而由文中最後的故事收尾,描述的是生命中必須面對的各種情狀。生命好似有無限矛盾,在經歷過後終要回歸單純。

首次看這本書,應該是小學的時候,當成普通的故事書一般的看完了,那時還小,並不會想的太多,只覺得這本書和當時所看過的其他小說很不一樣,隱隱感到某種震撼,尤其是「鷂鷹」這個故事。

「鷂鷹」中主角與鷹似乎是心靈相通的,對於彼此,完全了然於心,是互信是依賴,主角對於鷹的教育,保留了鷹的本質,又發揮了鷹的潛能,使鷹成為一隻「完完整整的鷹」。我渴望自己是那鷂鷹,能遇著一個如此好的鷹師伴我成長;也渴望自己是那鷹師,能得到一隻如此具靈性而信賴自己的鷂鷹。文至結尾,卻有一種悲喜交集的酸楚,喜的是鷹已學成而為鷹中的極致,悲的是情感與成就終無法兩全。「人子」中彷彿也有類似的情緒,學成歸國的王子,在明辨善惡之際,必是不捨對老法師的感情而徘徊未決,身為領導者,人性與理智要如何兼顧?而人之善惡又如何有明白的界限呢?孰善孰惡僅在一唸之間而已。

「汪洋」及「宮堡」提醒讀者要活在當下,「幽谷」告誡著無限的自由,反而容易迷失。「獸言」中的學者則晃如時下多數學子的寫照,一股腦兒的追求知識、學歷,卻分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再回首,也許真正值得把握的東西已不復存在……..

二十好幾再看這本書,我仍然不能透徹其中的涵義。它就像一本充滿禪機的書。作者說:「這本適合九歲到九十九歲的人看,妳可以把它當作故事來看,看不懂沒關係。」我想,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來看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