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3 15:02:46Amos
Beyo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Ch1)
Introduction: the analysis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Martin Minogue et al(1998)
公共管理是老美和老英所發起的一個行政改革運動,在歐洲的學者眼中就是一個膚淺的改革運動,為了找出一個理論與公共管理分庭抗禮,歐洲學者提出了所謂的「治理」(Governance)理論。這個理論企圖將改革的方法多樣化、將改革精神由個體競爭轉為網絡合作,並且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全球可用的政策轉移方式。本章除說明治理的精神外也介紹了本書的結構,本書分為理論以及實務兩個部分。前者分析公共管理在理論上的不可行,後者找出發展中國家(非洲、東歐、亞洲)等國家作為公共管理不適用的例證。
一、 改變中的公共行政及公共管理理念
公共管理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公共事務:
(一) 由於傳統的公共行政研究無法解決日新月異的問題,因而多元的學科起而進入政策研究的領域,由於政治學以及人類學關心的面向太過廣泛,不如經濟學者能夠提出精細而準確的建議,因而被排斥在外,因此影響了政策的周全性。
(二) 另外,過去二十年來可看見新自由主義影響政府政策的痕跡,過於強調市場機制,模糊了公、私部門間的不同。造成解決方法的偏頗。
(三) 新的方法就是由東歐及蘇聯瓦解以後,透過實務的累積慢慢的形成的一個新研究概念-「善治」(good governance)。公共管理在發展中國家是有偏頗的,例如:小政府並不適合需要快速進行建設的發展中國家。
二、 從「公共管理」到「治理」
(一) 現代政府考慮到的問題不應該只是效率,例如科責、公平、民主等價值也是政府應該捍衛的價值。
(二) 「治理」包括的內涵:
1.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ement
(1) 合法性(2)課責性(3)能力(4)尊重法律及保護人權
2.World Bank
(1)公開可預測的政策
(2)專業政策及管理能力
(3)資源的有效運用達到社會經濟發展
(4)公民的高度參與
(5)依法行政
3.由此可知,治理概念超越了公共管理的經濟效率等精神,既然如此,治理的
研究是不是就可以運用到國際間,成為全球治理呢?這就是本書分章的研究重點。
三、 本書章節說明
第二章
描繪出公共管理改革運動的來源及特徵,改革的各式成果及減少科責對於公共服務所造成的傷害,也提到國際組織推動NPM所遭遇到的問題,主張彈性地使用NPM才是上策。
第三、四章
提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NPM才能夠有效的進行轉移。第三章提出一個全面評估轉移方案的架構。第四章提出國際組織在政策轉移當中應扮演的角色。
第五至八章
都是談論到公共管理的改革如何造成社會的傷害,因此政策的轉移必須考慮到實際的社會狀況。第五章Mackintosh談的是英國公共管理的效率精神使得社會福利變得個人化了,產生了社會疏離的問題。要能夠產生Social inclusive institution的政策才是個好政策。
第六章white & Robinson更精緻地提到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公部門必須與NGO開誠布公的合作,而非存在競爭的關係,才能產生「綜效」(synergy)。
第七章chamber提出基本概念的研究,希望能夠在有效參與的機制之下,回應社會的需求,認為目前NPM的措施使得政府及專業官僚掌握過多權力,使得農村的改革並不民主。必須建立一套制度讓農民能夠表達自己的政策優先順序,才是好制度。
第八章則是批評第七章所提出的這種「新民主主義」(neo-pupulist),Brown認為官僚的專業性在現代社會當中不容易降低。另外提出「新專業主義」(neo-professionalism)來克服目前專業掛帥的問題(我的理解就是國家論當中所說的新多元主義)。
第九章到第十五章的例子包括了中國大陸、烏干達、越南等等發展中國家的適用失敗情況,於此不再贅述。
Introduction: the analysis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Martin Minogue et al(1998)
公共管理是老美和老英所發起的一個行政改革運動,在歐洲的學者眼中就是一個膚淺的改革運動,為了找出一個理論與公共管理分庭抗禮,歐洲學者提出了所謂的「治理」(Governance)理論。這個理論企圖將改革的方法多樣化、將改革精神由個體競爭轉為網絡合作,並且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全球可用的政策轉移方式。本章除說明治理的精神外也介紹了本書的結構,本書分為理論以及實務兩個部分。前者分析公共管理在理論上的不可行,後者找出發展中國家(非洲、東歐、亞洲)等國家作為公共管理不適用的例證。
一、 改變中的公共行政及公共管理理念
公共管理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公共事務:
(一) 由於傳統的公共行政研究無法解決日新月異的問題,因而多元的學科起而進入政策研究的領域,由於政治學以及人類學關心的面向太過廣泛,不如經濟學者能夠提出精細而準確的建議,因而被排斥在外,因此影響了政策的周全性。
(二) 另外,過去二十年來可看見新自由主義影響政府政策的痕跡,過於強調市場機制,模糊了公、私部門間的不同。造成解決方法的偏頗。
(三) 新的方法就是由東歐及蘇聯瓦解以後,透過實務的累積慢慢的形成的一個新研究概念-「善治」(good governance)。公共管理在發展中國家是有偏頗的,例如:小政府並不適合需要快速進行建設的發展中國家。
二、 從「公共管理」到「治理」
(一) 現代政府考慮到的問題不應該只是效率,例如科責、公平、民主等價值也是政府應該捍衛的價值。
(二) 「治理」包括的內涵:
1.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ement
(1) 合法性(2)課責性(3)能力(4)尊重法律及保護人權
2.World Bank
(1)公開可預測的政策
(2)專業政策及管理能力
(3)資源的有效運用達到社會經濟發展
(4)公民的高度參與
(5)依法行政
3.由此可知,治理概念超越了公共管理的經濟效率等精神,既然如此,治理的
研究是不是就可以運用到國際間,成為全球治理呢?這就是本書分章的研究重點。
三、 本書章節說明
第二章
描繪出公共管理改革運動的來源及特徵,改革的各式成果及減少科責對於公共服務所造成的傷害,也提到國際組織推動NPM所遭遇到的問題,主張彈性地使用NPM才是上策。
第三、四章
提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NPM才能夠有效的進行轉移。第三章提出一個全面評估轉移方案的架構。第四章提出國際組織在政策轉移當中應扮演的角色。
第五至八章
都是談論到公共管理的改革如何造成社會的傷害,因此政策的轉移必須考慮到實際的社會狀況。第五章Mackintosh談的是英國公共管理的效率精神使得社會福利變得個人化了,產生了社會疏離的問題。要能夠產生Social inclusive institution的政策才是個好政策。
第六章white & Robinson更精緻地提到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公部門必須與NGO開誠布公的合作,而非存在競爭的關係,才能產生「綜效」(synergy)。
第七章chamber提出基本概念的研究,希望能夠在有效參與的機制之下,回應社會的需求,認為目前NPM的措施使得政府及專業官僚掌握過多權力,使得農村的改革並不民主。必須建立一套制度讓農民能夠表達自己的政策優先順序,才是好制度。
第八章則是批評第七章所提出的這種「新民主主義」(neo-pupulist),Brown認為官僚的專業性在現代社會當中不容易降低。另外提出「新專業主義」(neo-professionalism)來克服目前專業掛帥的問題(我的理解就是國家論當中所說的新多元主義)。
第九章到第十五章的例子包括了中國大陸、烏干達、越南等等發展中國家的適用失敗情況,於此不再贅述。